基于内控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陈震 宁波余姚晟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面对日益严峻的税收形势与经营环境,不少企业不敢懈怠,但也不愿冒险地挑战极限。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有效地运用内控理念为企业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除了通过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之外,还需要构建起与内控理念相适应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税务风险管理理念是,根据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业务流程的要求,结合会计准则和内控制度的具体规定进行合理的安排调整;
从会计控制、风险管理和税收稽查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作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税务风险控制体系以有效识别、有效管理及有效控制税务风险为目标。通过开展内控管理活动,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风险辨识、评估及控制方面作用。作为企业内部治理措施之一,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风险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内部治理不健全、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等。建立基于内控理念的办税信息系统和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途径。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内部治理手段相结合来优化办税流程,使办税更为顺畅高效,为企业纳税创造良好环境以及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在提升经济效益中“雪中送炭”的作用。

(一)税务违法行为

税务违法行为是指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未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不实;
二是未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资料。在税务违法行为管理过程中,税务机关要根据税务违法行为严重程度实施分类管理措施:一般按照性质和程度划分:一般为未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轻微未按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整改纠正;
严重税务违法行为,依法移送相关主管税务机关处理;
发生重大和特别严重税务违法行为及恶劣后果;
对违法严重、情节恶劣的当事人依法予以联合惩戒措施。在税务违法行为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未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事项、少缴应纳税款、非法抵扣税款、骗取出口退税和抗税等行为以及涉嫌偷税、骗税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等。

(二)税务业务程序

在内部管理流程中,业务程序的设定与执行是重要的关键环节。在业务程序设定方面,应确保税务业务流程设定明确、规范,以避免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保证税务业务流程设定的规范性,确保业务流程设置与纳税申报审批流程的相对独立性,从而有效地防范税务风险。在税务业务程序执行方面,应充分考虑各项税务业务范围和涉税事项的特点,确保各项业务程序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工作需要。税务业务程序运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并按照纳税申报及纳税期限申请延期;
对业务处理有异议或重大变更时,应按照税务机关审批意见做好业务处理后再提交财务人员审核。对于税务业务活动中存在风险的事项,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完善。

(三)其他方面的财税风险

其他方面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及摊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固定资产折旧是指由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按照税法规定要扣除的折旧项目或税前扣除率不同而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折旧及摊销办法》相关规定,固定资产在达到规定年限后需要按规定重新计算折旧期限才能摊销。如果因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一致而引起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产生了不能足额摊销的风险,则可能存在导致损失或者增加企业所得税额的风险。所得税汇算清缴风险的关键是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在清理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范围内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确认和计算折旧,对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更正;
对符合税法规定但未进行处理或更正的固定资产还要做进项税额转出或转出处理;
对不符合税法规定或处理结果不准确造成税收损失的固定资产要根据账务处理中计提折旧额和转出累计折旧量重新计算折旧和扣除条件;
对未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和扣除但财务报告又明示将有较大价值时应提摊销额等都是属于比较严重的财税风险。

(四)企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

税源是指企业因国家税收政策调整、投资计划调整、人员变动、资金周转等因素导致的税务处理方式发生变化所形成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相应的税务成本或者税务风险点。通常,针对投资计划变更情况,企业有权根据最新情况要求对方进行变更,这是由于过去的投资计划未能考虑到未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但是,如果该调整在企业没有事先与对方协商明确意见时,或者在新的投资计划出台之前执行不力时,企业可能会面临税务风险点。对于业务连续性较强的企业而言,税务机关有权依据最新公布的有关文件制定相应的纳税方案。但是,对个别业务周期不长或者未明确的纳税方案,税务机关可能面临因未了解而导致纳税风险点。

(五)需要关注的税务事项

税收政策执行,是指企业通过税收协定或其他方式与中国境内自然人和企业签订的涉及税收方面的协议或合同。企业与各地区、各国、各行业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签订优惠协议或者合同时,应关注其对国家税种、税率及优惠政策具有约束力。如国税总局规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减额,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免征增值税等。企业在办理出口退税时应重点关注相关税收政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退税管理。此外,对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点和政策变动幅度较大、与宏观经济形势关联度较高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在办理涉税业务时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税收政策执行风险。因此,企业应在纳税申报期间建立纳税评估制度与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以实现税务风险管理及控制。

(一)明确企业税务工作职责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税务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科学的税务工作计划,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税务工作应包括:落实国税总局有关税收政策及征管要求;
建立完善各项税务管理制度;
做好政策、制度和流程贯彻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发现和及时处理可能发生错征漏征;
监督检查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纳税申报落实情况等内容。同时要明确税务工作主管部门与职责清单。主管税收工作领导小组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税务机关有关文件要求,确定本单位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明确每一位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同时要明确本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担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税务风险控制工作,确保部门领导小组决策和指令得到贯彻落实。根据不同会计核算模式要求,成立不同类型会计核算机构,如企业会计核算中心、地方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等。

(二)建立基于税法遵从的税收风险防范机制

我国的税务风险管理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税务风险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缺乏对国内外税务法律法规的了解,导致在履行税务法律职责时,不能做到合法合规,影响了纳税遵从。其次,税务部门掌握的涉税信息不全,信息来源不充分,税务稽查和风险评估能力有限,税务风险防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再次,存在一定水平上的税务风险点没有及时发现和防范。例如:有的企业长期没有生产,也没有发生过纳税纠纷,也没有发现存在税务风险隐患;
有的企业虽然做了纳税申报却迟迟不能入库;
有的企业虽然进行了涉税管理,却在日常经营中也有发生税务风险的隐患;
有的企业虽然做了税务防范措施但依然存在税收风险问题,对于税务风险源和风险点没有深入思考地去识别和防范,很容易被税务风险所淹没,产生税务风险隐患。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消除税务风险隐患。

(三)构建动态信息模型

动态信息模型,是指将税务风险和税务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耦合,使税务管理过程更趋合理,从而使风险控制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动态信息模型将纳税人的身份证件信息与国家税务总局数据进行对接,实现国税总局与纳税人信息同步更新。通过信息系统对纳税人身份信息进行采集和识别,同时对纳税人识别信息进行分析。基于此分析税源变化对办税行为及办税成本的影响,对纳税申报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对税务行政管理活动加以监督评估,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和加强管理。同时还可建立税务管理部门与税务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税务监管质量。动态信息模型可有效利用信息系统分析纳税人提交相关材料后引起税务主管部门审核程序或对税务管理产生影响后引发相关环节及业务环节产生税务风险,进而对纳税人和税务主管部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动态信息模型还可以实现对于风险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能够促使税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监管方法和手段[1]。

(四)实施涉税风险联动分析和应对

由于税种众多且不同税种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涉税事项中存在着不一致、不同的现象,有可能会导致税负差异的发生。而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也无法对每一项涉税事项提供全面的分析方法,需要充分发挥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内外结合”“上下互动”“内外结合”等方面的作用。税务部门利用信息系统对风险进行“联动分析”和“应对”服务:首先,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活动,针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和应对。税务部门将发现的风险点与企业进行互动或反馈,加强与其他部门间有效沟通与协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其次,税务部门建立和完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信息反馈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及时了解业务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点后,以此为依据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有效支持和依据,促进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开展[2]。

(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是有效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建立健全以税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长效机制。以风险为核心内容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方面要从风险管理本身出发,从自身出发,查找本系统及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制定解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另一方面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资金控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对于已有相关制度措施需要重新梳理、补充、完善时,要认真进行论证与修订,并建立相应机制以确保这些制度的有效执行。针对不同业务活动,对相关人员具体要求应制定相应的控制办法,包括设置专门岗位、设定部门职责以及明确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等。同时应按照新会计准则和有关办法规定,对相关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和明确;
按照税法要求,建立相应的税收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完善相关业务操作规程,并明确岗位职责。同时应建立以纳税人风险为基础的内控管理模型,确定风险评估方法与流程[3]。

(六)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统一、权威的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内部各部门与岗位的权责与分工,对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

建立涵盖各级税务部门和人员的有效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首先,企业要建立由党委领导、部门负责、内部各部门及税务人员参与的领导小组,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
其次,建立相关法律法规部门,由法律部门牵头,对相应税法和税务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再次,把纳税信用评价和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税务部门工作内容之一并开展严格考核。最后,税务部门必须明确岗位职责及其管理权限。具体而言,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建立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有效管理闭环;
定期组织人员培训;
明确风险控制原则;
明确内部控制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设立内部风险控制委员会。通过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从而实现统一管控风险,提高管理水平[4]。

(七)将内控和内部审计相结合

在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同时,积极推行税务内部控制制度和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建立并完善税务内部监控体系,强化内部控制活动实效,确保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措施具有实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税务风险监控方法。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对纳税情况的监控、税收收入及纳税评估等进行风险识别、评估,从而加强对不同层次纳税主体税务风险管理活动的控制,同时对税务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另外,还可以在财务审计过程中,进行税务内部控制方法的评价,对内部控制进行改进和完善,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效果。与此同时,税务部门还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与其他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税务部门应以财务部门为主体,通过内部审计、税务内部控制等方法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以税务部门为主体,通过内控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等方法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水平[5]。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企业在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税务风险,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企业能够有效规避税务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纳税税务风险管理 税务动态山西财税(2022年4期)2022-05-23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年9期)2021-10-14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3期)2021-07-21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年12期)2021-06-09民营企业纳税管理风险规避策略思考环球市场(2021年9期)2021-01-16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期限是否可以自由选择?税收征纳(2020年1期)2020-02-23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期)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