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研究。对所有患儿予以血常规检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以及两者联合检验,对患儿检验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行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行血常规检验和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阳性率,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可有效的提高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成为临床确诊的依据,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

在临床儿科疾病中,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均可引发此种疾病的发生[1]。细菌感染性疾病主要根据细菌培养进行诊断,培养周期较长,对疾病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影响。全血C反应蛋白可有效的检验机体内感染源的存在,有助于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2]。现今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价值成为临床重视问题,具体研究内容见下文: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所有患儿进行血常规检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以及两者联合检验。所有患儿中,女患儿28例,男患儿32例,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年龄为12岁,平均年龄为(6.32±1.72)岁。

排除标准:①患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②患有精神障碍的患儿;③患有心功能障碍的患儿。

1.2 方法

60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在入院后,均行血常规检验,取2毫升静脉血,将抽取的血液放入EDTA-K2的抗凝管中进行摇匀,进行冷藏备用。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tem-800i)对患儿进行血常规检验,详细记录血液中白细胞的类型和数量;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仪(西门子BNII)对患儿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检验中使用的质控剂和检验试剂均为设备配套的试剂。

1.3 判定指标

对所有患儿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并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对60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所有患者的检验结果阳性率以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经计算,数据呈现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对比单一行血常规检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以及以上两种方法联合檢验的阳性率,两种联合检验的阳性率比单一行血常规检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阳性率相比较,运用统计学软件检验,计算血常规与两者联合检验的阳性率,X2值=7.0637,p=0.0078<0.05;计算C反应蛋白与两者联合检验的阳性率,X2值=4.4444,p=0.0350<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具体详情见表1。

3 讨论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多发人群为儿童,并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肠炎、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脑膜炎等[3]。经生物学家研究发现,患有此疾病的患儿血清中具有一种特殊的蛋白成分,此种成分可与肺炎链球菌荚膜C多糖物质进行反应,将这种物质称之为C反应蛋白。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到此蛋白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呈升高趋势,临床上C反应蛋白的检验结果可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依据[4]。

正常情况下,C反应蛋白的水平相对较低,当机体产生炎症时,体内的C反应蛋白分泌不受控制,炎性因子在肝脏上直接作用,大量合成C反应蛋白。人体内炎性因子一般在产生后6~8小时,肝脏会大量合成C反应蛋白,在24~46小时后达到峰值,C反应蛋白也随之数量也随之上升。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性标志物,在预防感染的过程中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5]。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具有灵敏、简便、快捷、不受心率、血压和呼吸等影响的优点,便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现今,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血常规的检验结果进行确诊。血常规是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是监测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和类型,来判断人体内的炎症。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阳性率83.33(50/60)明显优于单一使用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阳性率66.67(40/60)和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61.67(37/60),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有效的提高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对病情的确诊具有一定的依据,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郭丽萍,赵威,姜葵等.食管结核并 Poncet 综合征一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5):332-333.

[2]徐正水,程华.血常规对胃癌的预后的评估价值的研究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2):236-240.

[3]刘印,孟祥雨,李新利等.潜艇长航对艇员血常规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7,24(6):445-447.

[4]吴蓓颖,江岑,王也飞等.血常规、血清铁及血红蛋白电泳联合检测在地中海贫血非高发地区的筛查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10): 908-911.

[5]黄昭前,姚红霞,林丽娥等.血常规检测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447- 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