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药复体力汤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研究海南黎药复体力汤对运动小鼠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力作用,为药物开发提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海南黎药复体力汤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力试验。结果:抗疲劳试验中,高剂量组(30g/kg·bw)小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小鼠肝组织中SOD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延长或增加(P<005), MDA浓度显著减少(P<001);增强免疫力试验中,高剂量组(30g/kg·bw)能极显著提高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conA诱导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碳廓清能力和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P<001)。结论:海南黎药复体力汤具有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关键词】海南黎药;复体力汤;抗疲劳功能;增强免疫力功能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5-0060-03

黎药是黎族人民传统使用的民间药物的简称,是黎族用以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1]。黎药复体力汤是将多种黎药药材搭配做成的汤剂,处方主要由鸡血藤、杜仲、千斤拔、七叶莲、散血丹、牛大力等组成。前期对黎药复体力汤的提取工艺和安全性进行研究评价显示,黎药复体力汤属于实际无毒级,未显示有急性、亚急性和遗传毒性作用[2-3]。根据安全性研究结果,现进行黎药复体力汤的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力试验,为开发具有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的海南黎药复体力汤提供理论依据。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3K-18超速离心机(美国SIGMA公司);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SHIMADZU公司);MOC-15二氧化碳培养箱(日本三洋)、ST-260酶标仪(上海科华)、SW-CJ-2FD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Nikon 50i显微镜(日本尼康)、YSQ-LS-50SF高压灭菌器(江阴滨江)、XM7E-8112恒温水浴(上海精宏)、LRH-150L生化培养箱(上海一恒)、游标卡尺(精密度002mm)(上海九量)、AUW220D电子分析天平(日本岛津)。

12药物牛磺酸(500mg/片,批号 012022,美国GNC健安喜)。黎药复体力汤由海南省五指山市黎族民间医药研究协会提供處方和药材。取配方量的药材,反复加水,煎煮3次,每次3h,合并三次滤液浓缩成所需浓度。

13动物SPF级昆明种小鼠,由长沙市开福区东创实验动物科技服务部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湘)2009-0012。饲养环境为屏障级。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方法

21抗疲劳试验选取检疫合格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复体力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雌雄各半。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生药30g/kg、20g/kg、10g/kg(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15、10和5倍),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化水,阳性对照组为800mg/kg牛磺酸,配制成浓度80mg/mL牛磺酸溶液使用,配制方法:取4片牛磺酸片,入研钵研碎,加入25mL氯化钠注射液,混匀即得。各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1d,灌胃体积均为01mL/10g体重。

221小鼠5%负重游泳试验[4]末次给药1h后,将小鼠置于游泳箱中,注水保持温度于(25±2)℃(最适宜小鼠游泳温度),于尾部上方负重该小鼠体重5%重量的保险丝,负重过程中不影响小鼠运动。放入水池后开始记录时间至小鼠沉入水池底部力竭为止。力竭标准:小鼠沉入水中超过10s,且放在平面上无法完成翻整反射。记录游泳开始到小鼠力竭的时间。

212小鼠力竭运动后血清中SOD/MDA测定试验[5]在小鼠5%负重游泳试验计时结束后,将力竭小鼠眼球取血,加入离心管中,1500rpm离心10min,备用。SOD/MDA的测定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给出的方法进行。

22增强免疫力试验[6]选取体重18~22g的KM小鼠200 只,雄性,每40 只小鼠1 个大组,共分5 个大组。分别进行碳廓清试验(免疫Ⅰ组),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NK细胞的活性试验(免疫Ⅱ组),脏体比值测定、半数溶血值(HC50)的测定和抗体生成细胞数的测定(免疫Ⅲ组),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免疫Ⅳ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免疫Ⅴ组) 。每大组40 只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 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高、中、低剂量同抗疲劳试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化水。各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0d,灌胃体积均为01mL/10g体重[7]。连续灌胃30d后测各项指标,包括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标及NK细胞活性测定。

3结果

31 抗疲劳试验

311小鼠5%负重游泳试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余剂量组分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12小鼠力竭运动后血清中SOD/MDA测定试验高剂量组小鼠力竭运动后血清中SOD测定值有明显提高、MDA测定值显著下降,两者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中、低剂量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2增强免疫力试验

321黎药复体力汤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高剂量组小鼠足跖肿胀度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受试物可提供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和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见表3。

322黎药复体力汤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各剂量组小鼠溶血空斑数、半数溶血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23黎药复体力汤对小鼠单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3231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各剂量组小鼠吞噬率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值、吞噬指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232碳廓清试验各剂量组吞噬指数与对照组的比较,高剂量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25黎药复体力汤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和脏器比值的测定

3251黎药复体力汤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各剂量组试验前、试验中期、试验末期小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252黎药复体力汤对小鼠免疫器官脏器比值的影响各剂量组小鼠脾脏/体重比值、胸腺/体重比值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4结论与讨论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疲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因而延缓疲劳的发生和促进疲劳的恢复成为营养卫生学、航天医学、军事医学、运动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在民间医学和现代科学实验基础上,不少学者在中药抗疲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海南黎药复体力汤是海南黎族民间长期使用且具有良好效果的经验方,该方对于身体虚弱者可以增强体力,缓解体力疲劳,解除人体亚健康状态。牛磺酸具有促进有机体免疫力的增强和抗疲劳的作用,是临床上用于抗疲劳的常用药物之一,本课题通过与牛磺酸的抗疲劳效果比较,显示黎药复体力汤抗疲劳效果与牛磺酸相当,但牛磺酸过多使用会增加人体血压和心率,影响心脏功能,但黎药复体力汤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延缓并消除疲劳、改善激素分泌,无明显不良发应,且黎药复体力汤还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经过21d连续灌胃海南黎药复体力汤,高剂量组(30g/kg)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比阴性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P<001),能显著提高小鼠肝组织中SOD的活性(P<005,P<001)、降低MDA浓度(P<001),表明该方可阻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有利于运动耐力的提高,减少有氧代谢产物的生成,从而降低体内能源物资的消耗,延缓疲劳的发生,有明显的抗疲劳和抗氧化功能。中、低剂量组的力竭游泳时间、SOD活性和MDA浓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的与牛磺酸阳性对照组抗疲劳作用效果相当,提示该方具有开发意义。

经口灌胃给予小鼠10、20、30g/kg·bw剂量的复体力汤30d后,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30g/kg·bw)能提高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conA诱导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碳廓清能力和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P<001);各剂量复体力汤对小鼠体重增长、胸腺/体重比值、脾脏/体重比值、半数溶血值、抗体细胞生成数和NK细胞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 中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判断标准,本实验中细胞免疫功能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结果均为阳性,表明复体力汤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郑才成.黎族药物是海南民族医学和民间用药的传统特色[J].海南首届黎族药物学术交流会论文,2008.

[2] 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S].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S]. GB15193.4-2003.

[4] 赵珺彦,翟鹏贵.复合氨基酸制剂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5):1068-1070.

[5] 余杰,唐武.牛磺酸对力竭运动小鼠抗疲劳效果及其机理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4):30-3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S].2003,22-34,225-228.

[7] 李羽.鳕鱼肝油增强免疫力实验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12,38(5):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