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体会

【關键词】 中年脑卒中;心理状态;护理体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115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 脑卒中在我国全死因顺位明显前移[1]。尤其是中年脑卒中患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占脑血管病总发病率的10%~20%。中年患者在社会及家庭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这部分人群患病后的心理活动尤为沉重和复杂, 严重影响其配合治疗及康复的效果。对中年脑卒中患者进行适时、恰当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现将本科2016年1~12月收治82例中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82例中年脑卒中患者。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5例, 缺血性脑卒中57例。男56例, 平均年龄50岁;女26例, 平均年龄50岁。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诊断。经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定, 排除认知功能障碍,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

2 心理状态分析

2. 1 焦虑、恐惧 中年人在社会、家庭中均扮演着重要角社, 突如其来的疾病会让患者身心受到双重打击。患者在承受疾病带来痛苦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家庭、经济情况, 想到事业的发展、单位的地位是否被替代等。加上患者对疾病缺乏认知, 难以接受因脑卒中带来的偏瘫、语言障碍等各种临床表现。担心影响工作、同事嘲讽、朋友及家人离弃等, 会让患者产生精神紧张、惊恐不安、焦虑失眠的一系列症状。

2. 2 悲观、抑郁 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总抱有快速康复的幻想。经过短期的治疗护理, 其肢体活动、语言功能等症状没有见到明显好转, 生活仍不能自理, 康复幻想破灭。患者会对治疗康复失去信心, 易陷于悲观、厌世状态。常表现为沉默寡言、暗自哭泣、悲观绝望, 甚至不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脑卒中患者伴有抑郁将严重影响治疗护理效果, 加重病情, 降低治愈率。

2. 3 功能锻炼、急于求成 中年人常处于上有老、下有小, 肩负家庭重担;中年人也是在事业上精力最充沛、工作能力最强的阶段。因此, 中年脑卒中患者除了情绪低落、心理悲观外, 也会产生功能锻炼、急于求成的心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锻炼能尽快康复, 早日出院、重返工作岗位、回归社会。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因为患者太过急躁, 不能很好地掌握康复锻炼的知识及技能, 严重影响治疗康复的效果。

3 护理对策

3.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 面对陌生的人群、环境, 心理产生恐惧、焦虑状态。患者进入病区首先接触的是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仪表端庄、举止稳重大方、动作轻柔、说话面带微笑, 这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顺利进行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人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亲切、耐心地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对患者的提问应专心倾听、耐心解答, 想其所想, 视患者如亲人, 取得患者的信任,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帮助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减少患者过分的担心及不必要、不准确的对自身疾病的猜疑[2]。

3. 2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转变 突发疾病使患者从一个健康人转变成患者, 很多人尤其是中年患者心理上无法承受, 角色难以转变。护理人员合适的称谓可以拉近和患者的距离, 使患者产生亲切感。护理人员应持和蔼、亲切、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 使患者消除戒备心理, 愿意倾诉心里话。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适当给予反馈。对于语言沟通障碍者,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手势、图片、文字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从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帮助其完成角色转换。护理人员应尊重、理解患者, 使患者处于温馨和谐的环境中, 要避免任何可能影响患者安全感的行为, 消除患者顾虑, 使患者放心[3]。

3. 3 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 实施个性化护理 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况, 在了解患者主要心理障碍的同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是改善此类状况的主要方法[4]。在治疗、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 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 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指导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抑郁、悲观情绪。引导患者家人关心、体贴与尊重患者, 使患者感觉到亲人间的温暖。对于患者的合理需求尽量给予满足,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使其能积极面对治疗护理。另外, 朋友的关心、领导的理解和支持都有助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必要时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 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4 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是心理护理的一种重要途径[5]。要求护理人员自身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良好的沟通技巧。有计划地进行口头宣教, 制作图文并茂的学习卡片, 不定时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 如疾病的预防、病因病理、治疗康复及预后转归;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主动及被动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技巧。请坚持锻炼、恢复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 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患者家属会忽略患者的心理及情感需求, 陪护不多, 与患者缺乏情感交流。护理人员应正确引导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 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人的关爱, 情绪稳定, 乐于接受治疗护理。还可以取得亲戚、朋友、单位的共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能够坚持康复训练, 早日回归社会[6-10]。

综上所述, 中年脑卒中患者因为家庭、工作的双重压力, 并发抑郁症状的几率较高, 必须引起临床上的重视。对于此类患者, 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 应善于观察, 及早、主动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 适时给予有效疏导, 排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主动配合治疗康复。心理护理已经成为患者治疗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适应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建平, 陈生弟.神经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6.

[2]逮传凤, 孙延文, 顾爱霞.神经科临床护理与实践.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208.

[3]陈爱华. 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5):41-42.

[4]孙俏丽. 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 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20):916-917.

[5]武侠. 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其重要性.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1, 17(2):93-94.

[6]颜兰英. 谈脑卒中康复期病人的家庭护理. 神经药理学报, 2001(3):110-111.

[7]王春燕. 中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 37(1):108-109.

[8]李红, 孙海霞. 中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 泰山卫生, 2004(4):34-35.

[9]黄赤. 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中外健康文摘, 2014(7):258-259.

[10]谭红卫, 王飞思. 浅析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 5(4):102.

[收稿日期: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