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营销专业学生交叉培养模式的策略

摘要:分析当今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多方面提出一些策略,认为建立交叉模式培养环境与机制以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娴熟技能、开阔思路和诚信踏实的复合型营销专业人才是高职营销专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人才;交叉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303-02

营销员是以营销商品、服务为主题的人员。在商业化社会,营销员对公司的利润实现与规模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观察近年营销类毕业生的分配和就业状况,形势并不乐观: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比例逐年上升,已上岗就业的学生下岗和转岗的为数也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类学院培养的传统型人才已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不再受市场的青睐。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趋个性化的市场细分和日趋完善成熟的市场需求,使中国营销人员面临着严峻挑战,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就业岗位市场的需求就像闪亮的灯塔,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目标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营销人员不再是单一模式的推销员,而是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高级营销师,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变迁能力的社会有用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建立立体交叉模式培养环境与机制,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娴熟技能、开阔思路和诚信踏实的复合型营销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

一、“营销学科课程”与“交叉学科课程”联合培养

营销学科课程主要指营销专业理论课,包括场营销学、商品学、电子商务概论、企业管理、会计学、经济法、商务谈判、广告学、销售管理、市场调研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式研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与录像观摩、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

为丰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例如,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去图书馆、网络、企业等查找、收集营销实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等;鼓励学生进行营销角色扮演,让学生熟练、灵活和深刻理解并掌握营销学的基本理论。

营销专业毕业生完成学业后,将参与社会各行各业的营销工作。这时,作为营销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营销基础知识,还要熟练运用行业产品/服务的知识,才能在复杂细分的市场环境下沉着冷静、审时度势、寻求突破最后取得订单。一个优秀的营销员就是前线指挥官。在此现状下,过分强调营销专业之“专”是对大部分学生的不负责,是真正“胡同式教育”,大部分学生将有被堵在死胡同的危险。

因此,在营销专业基础课程之外,打破学科专业的条块分割,构建学科交叉的培养环境,在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良好环境中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考虑实际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当前学院教学资源和任课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综合安排一些选修课程以覆盖多个学科的内容,安排不同专业的若干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不同学科的教师,尽管研究领域和方向差异较大,但在培养学生拥有更丰富的专业技能等诸多方面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造就创新,极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这些交叉学科选修课包括公司战略、工业竞争分析、战略管理与控制、资本市场、心理学、消费品市场营销、零售学、决策及伦理价值等等。另外,营销方向的课程设置可以更具体到为某个特定产业服务,例如设置体育营销、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服装营销、保险营销等等,加强学生在产业方面的科技知识深度,提高学生个人的职业竞争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交叉培养

营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结合职业资格考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使毕业生有一技之长还有多技之长,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营销业者的高要求。

“工学结合教学”是“理论与实践交叉培养”的核心。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将传统教室转向教授与实训实习一体化的课堂,将传统校内教室转向校内校外教学相结合的课堂。一方面在校内建起实训室,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走出校外,深入到企业基层,亲身体验硝烟弥漫的营销市场的运作。

“实训”是 “两元制”教学,不仅教给学生营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掌握营销技能。在培训方式上,以项目实战带动教学,以案例贯穿教学,带领学生一起做真实市场要做的项目,如果学生遇到什么问题,老师和学生可以当场讨论并解决。相对于学历教育的校园式模式,实训则是市场式的、合作式的、学徒式的,老师带领学生直接参加营销市场的实际项目,全面学习规范的销售运作流程和丰富的营销知识,让他们在学院就拥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走出校门后轻松上岗。这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的操作训练,也基本结合了多数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要求。教师在实训的同时,向学生介绍专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应试技巧,鼓励学生结合兴趣和就业需要努力取得多个学科(交叉学科)的资格从业证书,使学生在训练技能的同时,能比较容易地获取一些与职业相关的诸如营销员、外销员、证券从业人员等证书,以提升就业应聘的竞争优势。

参与到企业实践的专业实习是学生必修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实习,在真正的战场上不仅开阔视野、丰富社会知识,而且熟悉了营销市场实际运作,锻炼了自身的沟通和营销管理能力,增强了运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与“行业” 交叉培养

中国有句古语:名师出高徒。要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人才,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深的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专业与行业相结合,以行业的需求为导向,向精细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从具体的就业岗位出发,制定相应的课程及课程内容。在课程的教学模式上,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实用技术,采用项目式教学,把具体的营销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把行业的新技艺、新观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专业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搭建学术平台,将知名专家、学者请进来,使学生们随时了解营销领域新观点和新动态。这种“专业与行业”的交叉培养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融合与创新,教师们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不断拓宽。专任教师与行业名师两支师资队伍协力推进,获取了相得益彰的成效。

行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行业订单培养模式是专业与行业交叉培养的又一重要突破:高职院校主动为一个行业的一家或多家企业的相同岗位针对性地培养营销人才,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院教师共同进行课程教育和技能训练。将营销行业人才培养工作融入行业建设中,为企业的销售系统准备一批熟悉专业技术、熟悉产品应用、具有一定销售技巧的实用技能型营销人员。

四、“技艺”与“诚信”交叉培养

做事先做人。试想想,如果客户不接受营销员的为人,还会进一步接受他营销的产品吗?现代信息传播非常发达,许多客户因不断接受信息而变得非常精明,可以轻易察觉营销员是否诚信。客户和其他所有人一样,都希望与诚信的人打交道。

在当代中国背景下,诚信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效地吸引和保留更多的客户。

诚信培养要及早进行,学生不仅在学院要掌握专业技艺,而且要接受诚信教育,学会诚信做事做人。因此,必须把“以诚信为本”的思想放在首位,让诚信构成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教书育人中自觉恪守诚信、实事求是,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最后,高职院校要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学院的一切时间和空间,精心规划、合理搭建诚信教育学习园地,在校园、教室、寝室、食堂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标语、格言标牌;利用校报、宣传专窗、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广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诚信教育活动,诸如名家讲座、名人访谈、诚信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活动;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状况。让学生在学院的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充分享受诚信教育,逐渐形成 “诚信立身、诚信做事”的良好习惯,为未来的营销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品德基础。另外,中国已经加入WTO成为一个世界经济贸易成员,许多营销工作不可避免地需要运用外语,所以高职营销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可以拓展市场就业和职场提升机会。但是目前高职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达不到实际工作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机遇、新发展、新挑战都对营销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择业竞争愈加激烈。择业竞争实际上就是教育资源的竞争,是学校教育实力的竞争。在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建立多方交叉模式培养环境与机制,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知识扎实、技能过硬、务实创新、诚实守信的有用之才,才能使学生在就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更加适应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纯海.诚信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石[C].辽宁省教育厅论文评选.

[2]订单+实训,华育国际[EB/OL]./order.htm.

[3]郭萌,杜鹏.美国MBA市场营销课程设置对中国的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4).

[4]王晓义,杨忠直.从美国经验看中国MBA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大学教育,2004,(7).

[5]谢导.MBA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几点主张[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6]史长丽.构建学科交叉集成的研究生培养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7-06-14.

[7]陈荣兴.关于中等职校营销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0,(6).[责任编辑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