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已完成规模快速扩张的物流专业建设需要进入提升内涵和质量阶段。课题组遵循设置流程从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标准的角度构建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物流管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10-0063-03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尤其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物流业处于转型发展与产业提升的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同样,物流专业的建设也已经完成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需要进入提升内涵和质量的阶段。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适应物流业的发展,改革与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有效的课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研究其课程体系是否科学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对于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而言,这一点更为重要。

一、相关研究综述

学者、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从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核心能力、具体课程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黄立君[1]对物流管理专业35门课程进行了因子与聚类分析,证明报送实务、关税理论与实务、采购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会计基础、仓储管理实务是物流环节核心骨干课程。叶伟媛[2]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角度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贾春霞[3]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推手设计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欧阳文霞[4]对7家企业的物流岗位群开展归纳总结,明确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人才适应的岗位群和职业能力。董萌萌[5]以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为核心的原则,从存在的问题中提出应把运输管理、仓储配送管理、包装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商品学等相关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本文从设置课程体系流程的角度展开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课程体系概述

(一)理论与实践之争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专家、学者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角度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形成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论与实践论、普通论与专业论之争,进而延展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不同导向的课程模式。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支持理念是“实践是理论的应用”,而从知识论的角度看,理论与实践是平等的关系。徐国庆教授认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基础论与实用论之争。彻底解构传统的基础论,要建构起基于实用论的基础论。基于实用论的基础论的核心理念是突出实践知识,按能力发展顺序开设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而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是并列关系[6]。现阶段的大学生职业教育用的是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这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实践创新。在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建立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须系统解决课程和教学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明确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通过分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一体化课程体系等[7]。

(二)课程体系设置流程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指向课程体系目标的系统,简单地讲,这个系统就是在一定教育目标下,某一特定专业内部的课程设置及其结构关系[8]。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总体结构必须考虑高职的教学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范围。从本质上说,人才培养目标侧重解决人才培养方向上的问题,表述具有概括性。专业人才规格指某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对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体要求,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职业范围是某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确定专业的职业范围是课程开发工作的起点。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标准指员工在这些工作岗位上要从事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这些任务对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具体要求,它是课程结构设计与课程标准开发的依据[6]。设置课程體系是以教学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为起点,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分解、协调、整合形成课程类型、课程门类及其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标准连接着人才规格和课程结构,是设置课程结构的依据。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

《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将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划分为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三个层次。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能。《2016年中国物流职业教育年度报告》、某机构企业需求调查以及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均反映企业重视高职毕业生是否具有合作、交流、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的职业核心能力。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教职成〔2011〕12 号) 指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专业与行业 (企业) 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特点,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WB/T1056-2015)》以及《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要求,从职业特定技能角度,经过整理,可以将物流管理专业面向岗位分为仓储、运输配送、物流营销和物流辅助四类专业岗位群。物流管理专业各岗位的职业要求见表1、2、3、4。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任务

工作是指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行动,是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得到的、代表着一个职业的专门化水平的典型工作任务[7]。2016年,国务院在《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5号)中取消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中国物流职业经理、中英合作采购与供应管理职业资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物流师和采购师等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后来人社部发布的《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中也没有物流师职业资格,故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可依据的职业资格处于灰色阶段,其行业通用技能是灰暗的。

当代工作任务的顯著特征是系统化。工作任务系统化要求员工胜任整体式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工作岗位上客观存在的具有概括性的工作内容,它所附属的主体是岗位[8-9]。因此,可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物流管理专业的仓储、运输配送、物流营销和物流辅助四类专业岗位群分别分解出相对应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在行业专家、企业能手的深入讨论下,结合国家级、省级等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竞赛项目的评价标准与竞赛实施过程要求,学校将各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入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以及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等核心课程。随着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智能化系统使用,仓储、运输配送、物流营销和物流辅助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显现复杂性、个性化、综合性。各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要求行业专家、工作分析专家等深入开展分析。

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的设置是建立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标准上,是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材模式、学生学习等的基础。因为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10],由物流管理专业工作岗位决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核心课程(简称岗位群典型课程),形成螺旋式结构。Martin Christopher认为:物流管理是对物料、零件以及产成品存货(还包括相关的信息流)沿着整个组织和它的市场渠道的采购、移动以及存储的战略管理过程,利用物流管理,通过低成本地完成订单来取得当前的和未来的最大化(企业)利润。根据《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对物流管理的定义以及Martin Christopher的观点,物流管理是为实现企业目标,开展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因此,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战略管理过程课程,对岗位群典型课程具有推动作用。Bowersox Donald J.认为:物流是沿着供应链移动和定位存货所需要的工作,也就是说物流是发生在供应链宽泛框架中工作的子集。根据Bowersox Donald J.对物流的定义可以看出供应链是物流之母集。因此,供应链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战略性课程。结合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成长路径表[6]的逻辑规律,依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可以确定工学一体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在明确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间的焦点与背景关系的基础上,以四个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课程为四核,以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为推力,促成战略性目标,按能力顺序纵向螺旋式且并列开设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五、小结与展望

在提高高职业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水平的情形下,课程整体框架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为课程内在与外延建设奠定基础。课题组在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学中做”“做中学”为课程一体化的准则下,构建以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为基础,以仓储专业、运输配送专业、物流营销专业和物流辅助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四门课程为四核,以拓展课程为两翼,以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为推力,以供应链课程为战略课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本文未考虑如何将工学结合在教学中实施、建设怎样的教学环境以及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 参 考 文 献 ]

[1] 黄立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因子与聚类分析——以高职院校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11):180-185.

[2] 叶伟媛.新型职业能力体系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物流技术,2013(3):482-484.

[3] 贾春霞.竞赛引领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设计与实践效果分析——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新经济,2013(9):118-119.

[4] 欧阳文霞.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6):370-372.

[5] 董萌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课程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246.

[6]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7] 赵志群.工学一体化课程模式的认识与运用[J].中国培训,2013(4):51-52.

[8] 郑文岭.职业素能结构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28-33.

[9] 徐国庆.从任务到项目: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发展的逻辑[J].机械职业教育,2016(3):1-7.

[10] 赵志群.职业成长的逻辑发展规律[J].职教论坛,2008(8):1.

[11] 贾新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27-29.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