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医学与健康长寿

『平衡』是养生的关键。『平衡医学』是指机体保持自身的『内稳态』,它是健康的前提。『平衡医学』也即是『稳态医学』。稳态医学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构成了人体的稳定状态,稳态的保持是健康;稳态的偏离是百病之源;稳态的破坏使人体走向死亡。

我们知道,大量砍伐树木一旦造成生态平衡破坏,就会形成沙漠化、干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果人体某一系统失衡,机体也将引起连锁反应,产生病变。

中 医 观点

祖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理论。这是我国最早的“平衡医学”观点。中医学有关“平衡医学”的格言是很多的,如:“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意思是说,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气血要保持流畅,坐不要过久,否则劳脾而伤肉;劳动和运动要适度,否则劳于肝而伤筋,导致积劳成疾。还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与天地相参也,日月相应也。”意思是说,春天阳气生发,夏天阳气隆盛,秋天阳气收敛,冬天阳气封藏,这是一年中自然界四时变化的规律。人体的阳气变化也与之相应,叫做“天人合一”。

西医 观念

生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机体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叫做“稳态”或“自稳态”。人体包括物质合成、分解、转化和利用的新陈代谢需要平衡,机体一方面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氧气和养料来提供自身的养料和积累能量,另一方面,生物体内的分解产物如二氧化碳等需要排出体外。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表现在水平衡,酸碱平衡,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平衡,内分泌激素平衡,免疫系统等平衡。例如,在25℃的常温下,每天一个成人至少需要2500毫升水分,因为一昼夜中,人体从膀胱中就要排出1500毫升小便,从大便中大约排出150毫升水分,另外从肺部的呼吸和皮肤的显汗与不显汗中还要排出水分800多毫升水分。如果在夏天高温季节,由于出汗增加,当然还应摄入更多的水分。所以,摄入水分太少会使机体细胞脱水,如果水分太多也会造成水中毒。机体饮食应当荤素合理搭配,鱼肉鸡鸭吃得太多就会使血液偏酸,人体正常的血液pH值为7.35~7.45,如果pH值偏酸,常常会让人感到疲倦不堪。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三大代谢也应平衡。人体就像一辆汽车,如果糖类、脂肪吸收得太多,就像汽车的油箱中灌满了油,而出车又很少,如果继续加油,油箱中的油必将溢出。这正如有些人晚餐应酬的机会很多,不知不觉多吃了许多高脂食物;而劳动和锻炼机会很少,使能量积聚太多,太多的糖转化为脂肪,与摄入过多的脂肪一起转入皮下脂肪,形成肥胖病、脂肪肝,过多的脂肪还在动脉壁形成粥样斑块,于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找你没商量。内分泌激素如甲状腺素太高了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并伴有喜凉怕热、手震颤、食欲旺盛和失眠等症状;反之,如果甲状腺素太低了会出现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出现喜热恶寒、黏液性水肿等症状。

自我创造的危险

构成人类早衰和死亡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其中与摄生无方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等占据死亡原因前八位的八种疾病做过分析,发现心脏病47.6%、脑血管病43.2%、恶性肿瘤45.2%与生活方式有关。心脏、脑血管与恶性肿瘤这三大类疾病占全部死因76.74%,也就是3/4以上的人死于不良生活方式病。饮食中的高胆固醇、吸烟、肥胖、高血压、紧张情绪加剧了冠心病、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属于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称“自我创造的危险”。我们知道,小白兔是吃青菜和萝卜的,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用蛋黄粉代替青菜和萝卜喂小白兔。三个月后,小白兔出现了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我们的儿童从小就吃大鱼、大肉,甜饮料和奶油蛋糕不断,所以,现在临床上出现了儿童高血压、儿童高脂血症。12岁的儿童由于学习负担太重,患了颈椎病。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光靠药物显然是难以奏效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告诉人们,到2015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死因将大致相同,而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头号杀手。

因此,科学的生活方式是机体健康长寿的基础,新陈代谢得到了平衡,才有可能长命百岁。■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