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经贸专业国际商法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国际商法作为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其学科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难度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差,学习动机弱而造成的课堂教学难度高等问题。本文针对国际商法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案例教学法,并对案例教学在商法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了分析。
  【关键词】 国际商法;改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8-0231-01
  
  《国际商法》是高职高专经贸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法律必修课,该课程主要反映目前的国际商法基本规则情况和国际商法在我国的司法实践新成果,教学内容多,理论性较强,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尤其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专业基础知识,给《国际商法》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将一门枯燥的经济法律类课程讲授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科应用型特点,强调其时效性、技能性、职业性,是每位从事国际商法教学的专业教师需要思考努力的问题。
  
  1 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支配下,国际商法教学简单地实行单一的课堂讲授式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模式,其教学内容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其实践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法。不能忽视的是,外贸专业的学生不像法学专业的学生那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而且国际商法的章节内容覆盖量大,且理论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若老师还按照过去那种“一言堂”式的方法授课,在课程学习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学生很容易与课程学习脱离,失去学习兴趣,盲目死记硬背,缺乏分析思考能力。
  
  2 案例教学法的有利性
  
  案例教学法也叫个案教学法或实例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一直以来是英美法系国家在法学教育中极为重视并普遍推行的且已获得成功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法带来的弊端,使课堂重新回归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传授知识与技能——掌握知识与能力”的模式中来,将教师单向讲授变为互动交流,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又枯燥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国际商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能在授课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或情景中学习,必然会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参与热情,从而拉近学习与实践的距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通过选择典型的案例,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案例涉及的“命题”进行思考、辩论和推理。教师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指导其运用相关理论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教给学生现成的答案,更不是提供唯一的答案。
  我们在开展案例教学时,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3.1 列举法
  采用列举法时教师在授课中为说明法学理论、法律制度或某项法律条款的内容或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一个或一组案例。该法主要用于法律概念和规范的解释,对案例的细节没有过多的要求。它可以是几句话就能将问题交代清楚的小案例,也可以是在一节课内讲完的大案例;它可以是实际案例,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造的案例;可以是当事人有名有姓的案例,也可以是不具体指明原、被告姓名的案例。
  3.2 分组讨论法
  教师在讲完一个理论内容后,选择一个或数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并相应提出若干问题,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使学生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法律来处理案件,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6-8人,各小组再推选出一位代表组成评委会。各小组可以查阅各种资料,充分自学、展开案例讨论,然后将分析讨论的结果总结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作为发言人向评委会陈述,同组同学可进行补充。由评委会给各小组评分,并将评分结果书面递交给老师。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点评各组学生观点,同时提出正确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而且任课老师可以结合各组学生的综合表现,予以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3 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指创设或模拟社会中的现实生活场景来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创设模拟法庭等。可以在一个阶段的理论学习后,由教师或学生自行寻找一个案例,也可以是由教师根据有关材料加工而成一个案例,将全班同学分组分别扮演各种诉讼角色,将该案例在模拟法庭中进行审判。在活动中,学生充当审判人员、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或者老板、职员、医生、政府官员等身份,就能设身处地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或身份出发,引用最有利于己方的法律知识来分析、思考、判断案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拟教学型模式既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有助于学生学会知识与掌握能力相结合。通过此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实际运用及操作法律的能力得到提高。
  
  4 案例教学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
  
  在实际课堂中可以选择以上几种方法进行案例教学,也可以综合采用几种方法将每一个基本概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挑选一段短小精焊的生动有趣的案例或一段评论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讨论,引起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学习。
  一堂完整的案例分析课可采用以下几个环节来开展:第一步,课下准备阶段。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确定一个相关的国际商法案例,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为一个案例小组,进行组内分工,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第二步,课堂讨论阶段。这个环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案例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中去,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以便使课堂讨论进展更加顺利。第三步,课堂表演阶段。这是最快乐的环节,各组将案情及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演出。演出方式可多种多样,没有形式限制。学生们方式相同内容不尽相同的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使学生了解到有关法律知识,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国际商法的兴趣和积极性。第四步,教师总结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可对学生的错误之处予以指正,同时指出参考性的观点、意见及建议,并对学生较具创新性的问题及观点予以表扬,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以此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做好下一次的案例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瑄.谈高职院校非法律专业的国际商法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5) :32-33
  [2] 冯大同主编.国际商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第2页,第4页.
  [3] 杨林生.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探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6
  [4] 唐贵平.高职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