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等专家谈复杂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策略

2012年3月23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在北京举办《面对更复杂的世界——2012年中国外贸形势报告会》。会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提出各自的看法和分析。现摘登如下(根据速记稿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就是稳增长、稳物价和稳社会大局。因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就中国经济来讲,现在最突出的复杂性就是我们经济下行的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并存。

从2011年开始,整个经济处在下行的状态。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是9.8%,2011年一季度9.7%,二季度9.5%,三季度9.1%,四季度8.9%,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连续5个季度下降。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2011年第一季度的增速是14.4%,二季度14.0%,三季度13.8%,四季度12.8%,2012年1、2月份只有11.4%。工业增长速度也是处于下行的状态。

发电量是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指标,2011年12月我国日平均发电量是130亿千瓦时。到了2012年1、2月从130亿千瓦时降到120亿千瓦时。粗钢的产量2011年6月份是200万吨,也在往下掉。2011年12月底,水泥的日产量是565万吨/日。到2012年1、2月份降到360万吨/日。

用支出法来看经济也是很清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的拉动力都遇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2011年1月份中国出口增长37.7%,到了2011年12月是13.2%,2012年1、2月份是6.9%。所以可以看到外需处在下行的状态,从而也导致了我们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下行。

然后看投资,投资是分三块,基础设施投资,企业更新改造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过去是整个投资当中增长幅度最高的,都是20%~60%的增长,特别是2008年、2009年为了战胜世界金融危机投入了几万亿的投资,投放在铁、公、基。但这个基础性投资增幅到2012年1、2月份是-5.4%。所以,投资增长速度回落得这么大,会使整个经济下行。

企业更新改造投资,2011年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企业更新改造的动力不足,致使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动力也不足。2012年1、2月份这块投资也出现了回落。当然,这块投资跟改革也是有关系的。所以我始终讲打破垄断,应该用适当的竞争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中国经济10年来有这么好的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消费结构升级进入重要阶段。2000年之前中国人消费主要放到衣食上,2000年以来,中国人的消费更多是转到住和行。这个消费结构升级对中国宏观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我们走到了由衣食向住行阶段升级这个历史时期,所以两大产业业绩辉煌,一个是汽车,一个是房地产。这两个产业产业链条长,相关行业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大。比如汽车行业可以拉动150多个相关行业。一部汽车就是几吨钢铁,可以拉动钢铁行业;一部汽车就是电子产品的集大成,所以拉动了电子行业;汽车的玻璃可以拉动玻璃工业,汽车的轮胎拉动橡胶工业。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各省谁当省长,谁抓汽车,我们现在31个省市自治区,除了西藏都生产汽车。所以中国的汽车行业神话般发展。1978年我们的年产量是15万辆。10年前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下了很大的力气谈汽车工业,怕受到冲击。加入世贸的时候,中国汽车年产量是200万辆,谁预测到10年后从200万辆上升到18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汽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一,没有一个人预测到,于是问题就出来了。

一是堵车。现在中国的堵车已经堵到了县城。到处停车难、行车难。二是空气污染。现在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中汽车排放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三是能耗,这十来年我国新增加的炼油能力都被汽车给喝了。这么多的问题出来,北京开始摇号,上海开始拍牌照,一个牌照现在是5.8万,已经顶一辆车了。这些对汽车工业都有影响。比如说2011年中国汽车日产量是5万台,2010年12月日产量是6.3万台,一天掉下来1.3万台,再把汽车相关150多个行业算进去就推出来为什么经济下行了,汽车是一个问题。

再说房地产业,它是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这个产业也是上游拉动钢铁、建材、水泥,往下拉动家电、家具,一直关联到纺织品。还影响到就业,跨省流动的农民工中男性的一半在建筑业。小平同志1979年讲过西方国家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是有道理的。说这个产业重要,越重要、越支柱就得越健康。但我们的房地产业是不健康的,不健康的标志是房价疯长。这次调控之前,在北京买房子已经没有看房这个阶段了,所以这确实是疯了。

房价疯长的原因一是有相当数量的投资和投机的资金进到里面了。这么多钱进入,就推高了房价,就导致了真正需要房子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还不住,结果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这样经济问题又演化成社会和民生问题。现在显然最管用的办法就是限购,限购的本质就是阻止投资和投机的钱进来。二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卖地的钱和预算内收入基本上是1:1了,有的地方更高,助长了房价。这还是制度的问题。

对经济下行要有两个认识:

第一,这不是坏事。这次两会定的是7.5%的增长目标。2005年到现在一直定在8%。当初定8%的目的是给大家一个信号,中国经济主要矛盾不是速度问题而是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问题。结果给了这么多年的信号,没有一年低于9%的,2007年达到了14%。这回定到7.5%,确确实实就是希望给我们一个更强烈的信号,就是一定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甚至过热,会一再贻误结构调整的时机,这是大事。

第二,适度回落也有助于我们稳物价。物价问题大家是高度关心的,2011年特别是上半年是一路攀升。2011年我们目标是4%,实际上是到了5.4%,群众反响特别大。上涨存在结构性的特征,主要是食品类的增长,这些东西都是每天、每个人都要消费的,波及面广。肉禽类占了CPI上涨的60%~70%。2011年下半年物价增速是回落,2012年2月份的物价指数回落的幅度相对大一些。但2012年仍会有挑战,物价当中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12年4%的期望是有可能的,不会像2011年那样冲高,但是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即使总指数不高,但对民众的冲击还是不小。所以还是要把稳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

稳增长、稳物价、稳社会大局,重要的是前两个,如果说经济增长稳定了、物价稳定了,社会大众自然就稳定。尽管我们说物价适当回落,但也不能再往下掉。历史的教训我们仍然记忆犹新,2008年、2009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长最多的时候掉到6.2%,当时15%的企业关门倒闭,20%的企业减产,上千万人失业,所以还是要稳住。

稳是三稳,稳中求进,进主要以改革开放作为动力。所以稳中求进还是要在结构调整上、在改革开放上下更大的力度。

有效应对复杂环境

朱鸿杰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明显增多,技术环保新壁垒层出不穷,2011年中国出口贸易遭遇调查有7起,从入世到2011年底中国受到贸易救济调查近700起,今后中国面临的贸易保护冲击不会减少。好在非洲经济方兴未艾。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率由2006—2008年间的6%下降到2.5%,不过在2010年回升到4.7%,2011年甚至超过了5%。出口需求的增加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非洲经济逐渐改善,但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这股正在成长的新力量任重而道远。

一是国内人民币汇率风险依然存在。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经达到了30%,2012年以来汇率变动逐渐趋稳,这是由于进出口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走势还不明朗,仍有升值的可能,要有思想准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金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也在贬值,严重削弱了中国产品的对外竞争力。

二是虽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加大,但因为中小企业缺乏担保和抵押质押物,加上贷款过程中费用较大,中小企业融资仍然会很艰难。

三是要素成本显著上升,传统优势遭遇挑战。2011年10月广交会的成交订单中3个月以内的短单超过了一半,36个月的订单下降了1/3,超过6个月的订单仅占10%,此外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外贸稳定增长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就业、促民生息息相关,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针对既有的矛盾和问题,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外贸的稳定增长。

为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扩大对外援助和提供优惠的出口买方信贷,积极创造需求。当前审时度势地增加对外援助和出口优惠买方信贷,帮助发展中国家将有助于促进南南合作,缓解对发达国家贸易下降带来的困难;还应进一步扩大优惠贷款规模,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项目的实施。发挥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卖方信贷对中国出口的带动作用。

二是推动海外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了新机遇,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许多发达国家资金短缺,对新型国家放宽了限制,抵触情绪减弱,有利于中国企业购买国外关键技术品牌和营销网络,战略资产的价格又比较低。发达国家在环保节能低碳经济等领域对外合作的愿望强烈,为中国对外投资创造了新商机。

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从事经贸合作,对外承包的工程越来越多。一个企业如果看好这个国家、这个市场,就应该适当地投资。投资反映了这个企业对这个国家和市场的信心,另外也让这个国家对你也放心。

三是采取避险措施,应对汇率风险。应该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引导外贸企业采取积极的措施规避各类风险,加快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增强外贸企业承受汇率波动的能力。

四是加大融资力度,缓解资金压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进出口贸易融资的支持力度。加大进出口信贷、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重点向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倾斜;应考虑对贸易融资业务实行差异化考核,适当增加对中小外贸企业的风险容忍度。

五是应对贸易摩擦。建议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密切跟踪、研究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公开发布有关风险提示,加大对外进出口力度,重点做好贸易摩擦应对,为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全球经济将继续低速增长

张宇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先说欧洲经济。2011年如果要用一个主题词来概括经济情况、经济大势,恐怕还是债务危机。债务危机不光是美国,主要的是重点发生在欧洲。

欧洲债务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最严重的时期是2011年11月。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印度谈到欧洲债务危机已离最中心点越来越远。所以,2012年欧洲整体的经济增长是低速的,但也是充满风险的,可是风险的严重程度已经大大降低了,会出现衰退,但是衰退的幅度可能要低于预期。

债务危机已经大为缓解,这可以从欧洲各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度下降看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央行采取了“长期再融资操作”,这个做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欧洲银行放松了对商业银行的限制。原来有500多家商业银行可以向中央银行进行抵押贷款,现在放松到800多家。欧洲债务危机这么严重,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持有了大量问题国家的国债。本来觉得商业银行持有国债应该是稳定的资产、安全的资产,结果这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发生危机,商业银行的资产一下子发生了变化。放松了抵押品,就是拿着很多国家的债券做抵押向欧洲央行贷款,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的压力一下子缓解了,特别对法国、西班牙、奥地利、葡萄牙这些国家都开放了,放宽了这些国家抵押品的质量。这个操作早就有了,但是时间是3个月。这次放松时间为三年。这被称为欧洲版的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和美国不一样的,美国是直接到市场上购买住房抵押的债券,同时购买国债,而欧洲是银行之间交易。所以,欧洲再出现大的危机或者是经济上出现深度衰退的可能性未来一年是很小的,但是增长速度还是相当慢的。

从政治经济的层面来讲,欧元区、欧盟是必须坚持的方向。一旦欧元出了问题那么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就会发生很大的逆转,这是欧洲不愿意看到的。欧洲之所以在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地位,是和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今天的债务危机从某种意义讲也是期待已久的危机。因为只能在危机中进行,现在出现了危机,希腊就面对着出钱的三大机构,即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加上私人的债务人联合施压,你必须得接受。欧洲财政一体化的进程在大大地往前推进。当然,欧洲债务危机的结果是使德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德国主导欧洲的雏形形成了。原来德国是欧洲的德国,现在是德国主导欧洲,这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长期来看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当然,短期内欧洲的债务缓解了,但是长期来看还有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南部欧洲的劳动生产率都远不如德国、荷兰、比利时,他们的贸易赤字一直都是很大的,占GDP大概10%左右。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目前,美国经济总体来讲要比2011年底预测的稍微乐观一点。2011年预测美国2012年的经济增长会在2%以下,但现在看,恐怕要超过2%。一是美国资产负债率在改变。在危机前家庭的负债是可支配收入的5.1倍,现在已经下降到4.6倍,可以看到家庭资产负债率在改变。二是失业率也从10%降到8.3%,8.3%仍很高,美国过去30年是五点几、六点几。非农业部门仍有560多万失业人口,但比起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已经下降了。三是消费增长开始缓慢地回升,2011年的消费是2.2%,这个势头还在保持。所以消费在稳步上升,危机期间储蓄率上升了,现在又下降了,说明消费在增长,因为美国GDP的70%是集中在消费上的,消费的增长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四是三季度、四季度的数据投资特别是设备软件的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已经从负增长、零增长、单位数的增长恢复到10%以上的增长。

贸易还是赤字,但是2012年赤字总体来看美国贸易有望对GDP的贡献成为正数。通货膨胀上看,CPI仍在3%左右。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月份美联储历史上第一次公布了它的通货膨胀的目标——2%。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意味深长的。美国这次公布通胀的目标不是劳工部的CPI——3%左右,而是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公布的PCE——个人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和CPI什么区别呢?CPI选的是一揽子商品,每个商品都选出一个权数,到现期再做一个比较,看增长是多少。PCE用的是个人实际消费支出。比如食品中大米和白面,大米和白面的权重不是给定的,因为米价上涨而面的价格没有增长可能导致消费更多的面。所以计算出的权数是变化的,其理论基础是产品之间有替代性,算的是实际支出价格的变动。这样的波动要比以前CPI计算的方法波动小。

美元汇率基本的判断还是进入了一个贬值的时期,但是贬值的空间是比较小的,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毕吉耀

(国家发改委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虽然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仍然在深度发展。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各国都在转变发展方式。围绕新兴产业发展以及资源、人才等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也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层出不穷。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加大了对贸易保护的力度。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局部动荡还在加剧,如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到目前叙利亚问题、伊朗问题。主要大国的博弈更加激烈,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进入一个大调整、大冲突、大变革的时期。从当前的形势和发展的态势来看,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需求长期低迷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以全球经济失衡为特征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最大的特征是全球经济失衡。这个失衡的两极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常项目大量逆差,再一个是中国的新兴经济体的贸易

顺差。发达国家私人债务转化为主权债务,继续制约着经济的复苏,是由于私人部门的负债率过高引起的,但现在演化为主权债务危机,也就是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美欧政府或者是中央银行所采取的措施是把债务转到政府身上。这种情况仍然在制约着经济的复苏。新兴经济体面临着扩大内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只能在新的危机和动荡中艰难、缓慢复苏,我们还想继续像以往一样实现经济高增长是不太现实的。

二、绿色低碳成为全球产业转型的方向

为应对气候危机、能源资源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在低碳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抢占未来技术进步的产业制高点,并把它作为再工业化和重振实体经济的重要战略重心。新兴经济体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中国明确提出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以此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抓手。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未来产业转型的方向。国际产业转移将向更大、更广的范围深入。这样的转型可能酝酿着巨大的贸易机会,但同时因为这些产业的发展,大多数需要政府的支持,面临的反补贴、反倾销的摩擦也会加剧。包括碳关税的问题也会成为未来贸易争端的重要引爆点。过去我们受到反倾销、反补贴主要是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现在已经向光伏这种新兴产业蔓延。

三、国际经贸规则正面临重大的调整

全球治理主导权之争更加激烈,金融危机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但可能改变全球化的规则。美国积极地把环境标准、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纳入到多双边的经贸谈判,力图建立对其更加有利的国际经贸规则,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力量此消彼长,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有所削弱,但又不愿意放弃主导权,新兴经济体面临着承担更大的国际义务的压力,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四、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布局,地缘政治复杂多变

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奥巴马政府急于从反恐战争中抽身,把战略重点转向更具发展潜力的亚太地区。美国一方面准备从阿富汗抽身,另外把在欧洲的战略重心力量适当地收缩,加大对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存在。同时依托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重返亚洲,不断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军事、经济合作关系,牵制我国的和平发展。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从房地产危机、银行债务危机向主权债务危机演变,也导致了西方国家社会矛盾尖锐及政局不稳。中东北非的地缘政治影响世界的和平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会发生大的调整和变化。我国面临的风险更多,继续抓好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的难度增加,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形成了一个倒逼机制并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在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下,特别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的经济转型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牢牢把握控制内需的战略制高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全球需求持续低迷使我国继续依赖外需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我国按照世行的标准已经算进入了中等偏上的国家行列,工业化、城镇化在发展,产业转移的步伐在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孕育着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潜力,所以立足扩大内需比以往更加具备条件。所以,只要牢牢把握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着力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就能够实现经济增长逐步地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的转变。

第二,立足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把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全球产业和分工格局都在面临新的发展。我国的各种要素成本也正在进入上升的阶段,传统的竞争优势在恶化,可能会丧失低成本优势,难以继续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来维持经济增长。所以,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未来的发展必须立足自主创新来推动产业转型,逐渐实现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没有这样一种转变,经济增长是难以维持的。

第三,牢固地树立绿色低碳节约发展的理念。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作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既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同时也要加强节能减排和坚持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国内来看,以往主要依靠增加投入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也是难以为继的,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实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我国目前仍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

遇期,但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要求我们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地位,更好地利用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不断提高开放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积极培育创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求我们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视野和大国意识,利用国内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国际条件推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使我国在未来的20到30年也可以实现比较快速的发展。

不容乐观的我国外贸形势

张燕生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第一,调结构,外贸会出现进一步减速。全球的经济贸易形势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全球经济在减速,中国经济也在减速,尤其是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调低到7.5%,而且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速也难以超过过去20年。如果我们的外贸把重点放在调结构、转方式,那么外贸增长会进一步减速。我们面临一种选择,是把重点放在拼速度上,还是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2012年的形势很严峻。不但是2012年,今后若干年全球和中国经济都将减速。

第二,当前我国外经贸发展的趋势正在发生大的结构性变化。2008年的顺差是2981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是2967亿美元,一般贸易顺差是908亿美元。2011年的贸易总顺差降低到了1551亿美元,但是加工贸易的顺差已经增加到3658亿美元,而一般贸易已经出现了875亿美元逆差。因此,可以预测“十二五”末我们的外贸会趋于平衡。我要问个问题,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平衡,是一般贸易的巨额逆差还是加工贸易的巨额顺差,这种局面能不能持续下去,如果持续不下去我们外贸差额将会怎样?

第三,来华投资的外资已经从成本驱动型转向市场驱动型。来华投资的外资不但不创造出口,反而创造了进口。来华投资的外资在中国开始建立越来越多的研发中心,但其目的是本地化和市场化。我们想一想下一步的经济不但国内增长的态势会进一步激烈,而且它对我们的进出口贸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四,欧美在推动工业化,欧美在对海外投资征税来鼓励资本回迁。另外一方面,对成本敏感的外资和内资开始对外转移。如果这个趋势再持续5到8年,我们可以想象它会对我们的外贸和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另外,美国从2009年开始重塑全球的贸易规则,它是如何重塑的?美国已经在整合它的贸易伙伴的国内竞争规则。美国正在把美国治理推广演进给全球市场。摩擦已经不是WTO框架下的摩擦,已经不是战略层面根据UICC(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所评估的对特定产业的,而是从基本制度上制定。这个政策会对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五,外贸依存度正在急剧地下降。2003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首次达到了51.9%,2009年达到了67%,2011年外贸依存度已经下降到50%。这意味着中国的外贸正在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也就是规模增长不但减速,而且今后还有可能会出现逆转。因此,大进大出的外贸正在向另外一个方向转变。在这种情况下,2012年出口形势不好,这不是一个短期的增长,而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性。那么,我们就要研究稳出口的政策是针对短期的增长,还是针对长期的结构性变化?

2012年的稳出口的政策主要有三句话:

第一,逆境更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但是,在逆境中尤其要转变的是政府,政府要转方式。也就是说政府要像2009年浙江和江苏等地采取的政策。政府要下企业,服务要促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稳出口。

第二,政府在目前阶段一定要防止出台以稳出口的短期临时性政策,变成长期转方式、促改革和调结构的障碍。

第三,在当前不容乐观的形势下,要更加相信企业。政府应该像经济工作会议所讲的,四个牢牢把握,其中有一个叫“牢牢把握实体经济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最需要的是减税负、易融资、少管制、促创新、机会公平,能够在困难的时候让外贸企业和政府、行业协会同舟共济抓住机遇。

(注:本栏目内容由《国际贸易论坛》特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