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间壁ST—T改变诊断心力衰竭100例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前间壁ST-T改变诊断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 分析10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与100例健康人的心电图资料。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绝大多数心衰患者心电图存在前间壁ST-T改变。前间壁ST-T改变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显著相关性。心电图前间壁ST-T改变诊断心力衰竭敏感度95%,特异度86%。结论 心电图前间壁ST-T改变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但是否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心电图;前间壁ST-T改变;心力衰竭;敏感度;特异度

心电图现已普及用于诊断各种心脏疾患,用于心力衰竭诊断时由于指标众多,分析有难度,容易出现假阳性。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生理变化,间接提示原发病。本研究旨在探讨前间壁ST-T改变在心衰患者的表现特点,进一步分析其诊断价值。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发生前间壁ST-T改变的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在55~75岁,平均年龄(58±10.2)岁。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男45例,女55例,年龄在(59±11.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12导心电图仪,体表心电图前间壁ST-T改变定义为胸导联V1、V2、V3中均出现ST段下移,T波倒置。所有受检者均于清醒安静环境下休息10 min,用乙醇擦拭患者安放电极位置的皮肤,安放肢体导联(I、II、III、vaR、vaL、vaF)及胸导联(V1、V2、V3、、V4、V5、V6)。记录12导联心电图。心电图走纸速度为25 mm/s,心电图纸每两条纵线间(1 mm)表示0.04 s;心电图标准电压为1 mV选择各导联中清楚的QRS波,判定V1、V2、V3中ST段是否下移,T波是否倒置。判定ST段是否下移统一采用QRS波起始部水平线作为参考水平,若QRS起始部为一斜段,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起点。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o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字2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100例,发生前间壁ST-T改变者95例,发生率95%,未发生胸导联低电压者5例,发生率5%。观察组100例,发生前间壁ST-T改变者15例,发生率15%,未发生胸导联低电压者85例,发生率85%。

老年人前间壁心电图ST-T改变,表明心功能下降,86%以上有明显心衰的临床症状,加上有相应体征,可做为诊断心衰的重要参考指标,至少可以确定心衰I度的诊断,敏感度在95%以上。

3讨论

心衰在临床上的诊断、分级均比较模糊。1928年的心功能分级标准是:一级是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二级(心衰I度)是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但日常活动会引起上述症状(常速步行1500~2000 m或上三楼);三级(心衰Ⅱ度)是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但轻度活动即可引起述症状(常速步行500~1000 m或上二楼);四级(心衰Ⅲ度)是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有心衰症状[1]。上述标准在实践中很难落实。原因:①病人行走的速度不好界定,特别是老年人行走速度差异很大。②病人活动强度不好界定,年轻人、老年人,还有长期从事体力活动的和脑力劳动者不好界定;③病人症状严重程度不好界定,由于病人的耐受力、表达力差异大,也不好界定。一般情况下只有心衰II度以上才给予明确诊断;心衰I度多数在临床上不下诊断,只是提示病人心功能有下降,确诊能力有限,没有辅助检查的依据就更不会轻易下诊断,多是凭感觉给予提示。心电图ST-T改变多以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倒置为主,理论上认为ST改变提示心肌损伤或是心梗,T波改变提示心肌缺血;静态缺血的,心肌功能必定下降,伴随ST改变就是说有心肌缺血及损伤,其功能也定会因缺血及损伤下降;如果确定有心梗,哪就是急性心衰,这种情况对心功能的分级诊断也就不是十分重要[2]。病人在静态情况下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有心电图ST-T改变可以确诊心衰I度。在研究中96例均有胸闷、气短;其中66例有明显劳累性呼吸困难,22例有明显双下肢水肿,44例有高血压病史,34例已确诊有冠心病,心脏肥大12例,瓣膜轻中度反流24例,肺部有湿性口罗音的12例,有相关消化道症状24例,7例有陈旧性心梗,焦虑症状3例,96例中仅6例无相关伴随体征。95例都有心电图ST-T改变,70%伴有其他心电改变,如传导阻滞、Qgs高电压、早博、房颤等。93%以上有相关心衰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的伴随证据,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根据一个症状确定有无心衰,如伴有明显双下肢水肿、高血压病史、确诊的冠心病,心脏肥大、瓣膜轻中度反流及关闭不全、心律紊乱、劳累性呼吸困难等,因为不能排除是否是其他疾病引起,所以有了心电图ST-T改变再结合上述症状90%以上都可以确定为心脏引起,可确诊II度以上的心衰。对于焦虑症引起的相关胸闷、气短、心慌、劳累性呼吸困难等改变也有意义,只要有心电图ST-T改变就可确定心脏有劳损,有功能下降,我们知道心衰的诊断是有时效性的,其可以加重也可以减轻,早期的明确诊断对于我们合理用药是有指导意义的。

对老年人来说高血压、冠心病较为多见,心功能排除受疾病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高也会有所下降,常有双下肢水肿、劳力性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症状,不能明确是消化道、肺、心脏还是肾有了问题,有了心电图ST-T改变就可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并且至少是可以明确I、Ⅱ度心衰[5]。本文的目的是借助心电图前间壁ST-T改变对心功能不全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尽可能避免严重心衰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存活率。

参考文献:

[1]余传隆.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14~29.

[2]张文博,李跃荣.心电图诊断手册[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02~261.

[3]詹海涛.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指南[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6~115.

[4]盛丽华.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74~175.

[5]吴昱曼.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65~266.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