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设计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授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设计时,把学生作为主体,采用互动式、启发式式教学,可以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目的。

通过这种主体转变,可以带来的好处有:

1、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与“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它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学习和潜能的发挥,同样强调老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帮助和点拨的作用。尤其重视构建新知过程,教师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是师生与生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

2、传统教学只讲教师影响学生,忽视学生的作用。而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双方进行民主平等协调探讨,教师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倾听学生对问题的想法,发现其闪光点,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真正产生心理共鸣,观点共振,思维共享。

不过,这种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1、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从根本上变革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学行为的指导。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观念,打破“传授知识一接受知识”旧模式,始终关注學科教研动态,吸取最新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抛弃陈旧的教学设计方案。关注实践现状,搜集实例材料,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及时把新的教学理念反映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2、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相对固定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教师要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应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性质,有选择性地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3、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前要细心思考课堂要讲解的内容组成和安排,细心准备,不仅对所讲内容融会贯通,而且要通过一些典型案例讨论,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教师对本课程专业素材平时就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及时整理和更新教学案例,以便用时能得心应手。如对于前沿类课程,形势发展瞬息万变,书本上的知识必须及时补充、更新讲稿。

4、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诱导、激励、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条件和空间。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期待着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因为这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学生期待着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这种关注和指导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师生双方都在期待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创造了和谐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方法,探索教学模式。

1、问题的引导。“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课前必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一是“动”在教学重点上。教学重难点关乎学生素质能力的生成。教师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价值。二是“动”在教学热点上。选择大部分学生熟悉的,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三是“动”在教学疑点上。“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如在《商品学》中讲授商品属性时,讨论“毒品是不是商品?”供大家讨论或辩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气氛的调节。课堂上,应时刻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集中讲授时,通过巧设疑问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或适时讲些与课程相关的轶闻趣事,以便调动学生情绪。讲解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运用小品等表演手法,如用滑稽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知识,而又不感到枯燥。

3、关注学生的反馈。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反馈就无法把握课堂节奏,而最敏感的反馈点是眼神和表情。讲课时必须时刻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中获取反馈信息,并适时调整讲课节奏,使学生从内心与你互动起来,跟着你的思路走。

4、巧用多媒体设备。互动式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还需借助必要的教学媒介。多媒体设备的声、光、电一体化优势,不仅减少了教师课堂书写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课堂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课堂讨论或者案例分析便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