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高专《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模式

摘要:根据现阶段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结合口腔预防医学的特点,探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提高,发挥口腔预防医学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口腔预防医学;多样化教学;能力培养

口腔预防医学是一门口腔医学与材料科学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60年代初将龋病列为继心血管、肿瘤后危害人类第三大疾病之一。龋病、牙周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患病率高、危害大。口腔预防保健通过预防保健方法,预防和控制人群口腔疾病的发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1]。因此作为口腔医务工作者,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为以后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的重要性

口腔预防医学是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和公共卫生等学科紧密相连的学科,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础上,口腔预防医学本身也将向高科技方向发展,为疾病的预防开创新纪元。在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调查发现,患龋率为73.52%,60岁以上患龋率高达85.15%,然而在发达国家患龋率平均65%,这得益于口腔卫生宣传教育,祛病预防和全民口腔卫生意识的提高;口腔预防医学也是口腔执业医师必考的学科。

2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的现状

通过学习口腔预防医学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龋病、牙周病、口腔癌的病因和预防的方法,以及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目前,我国多数口腔医学院校依然采用的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施教,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容易导致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未能提高学生主动思维能力。《口腔预防医学》由于其教学内容涉及不同的口腔专业疾病,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缺乏口腔临床治疗的实践经历,对预防疾病的操作步骤缺乏了解,这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会很大程度地挫伤或抑制了教与学的积极性。

3 有关口腔预防医学在教学中的体会

口腔基础教研室教师针对口腔预防医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理念上进行尝试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将采取的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3.1 课时适当调整 口腔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口腔预防医学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程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课程目标要求的内容很难达,因此将原课时分配为34学时(理论30学时,实训4学时),现调整为42学时(理论30学时,实训12学时),增大实训比例,在实训课上,学生直接面对面对临床的各种疾病,增加真实感,而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后期学习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开展灵活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培养

3.2.1师生角色转换,强化参与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 无论怎样改革, 课堂的中心始终是教师,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主要是填鸭式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在相应的内容方面我们采取了互换角色的教学方法,例如:当讲解牙周病预防时,采取小组的形式进行,让同学们在课下收集相关资料,每组选派同学上台讲课,按照老师平时上课讲解的方式进行讲解,其他的同学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补充,增强组与组的竞争力,同时学习能动性也有所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就会明显提高。如果课下不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理解起来就会难度增加。

3.2.2加强实物展示,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知识的理解力 根据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各种疾病的预防。例如学习龋病预防章节,可选择去病的模型向学生直观展示,龋病的发展进程、临床表现,增加感性认识,学生易于理解,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力求“讲”和“演”有机结合,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可信、易于理解、效果倍增[3]。在进行讲口腔癌章节时,选择多媒体教学融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于一体,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刺激,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录像在口腔预防医学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刷牙的方法时,先播放3min录像了解刷牙正确的操作,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效果较好,极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组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国家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培养学生的防病意识,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方面,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使学习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月.口腔预防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李雷,划敏川,郭静,等.互动式教学在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教育研究,2009,5.

[3]张玉根,李武修,杨佑成.面向 21 世纪改革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J].北京口腔医学,2001,9(1).

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