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要善待危险和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非常好动的天性。他们对各种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常常会玩一些危险的游戏。如何正确劝阻他们的这些危险活动,则不是简单、粗暴的方法所能解决的。相反,简单、粗暴反而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善待他们,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不但能劝阻这些危险活动,而且还能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达到锻炼效果。

一、正确认识伤害事故本质

根据调查,在体育课中,皮肤擦伤、扭伤、关节脱位、骨折等现象出现频率较高,从运动医学角度出发,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上述情况都能按时痊愈,不会影响正常的身体发育。对那些一见流血或脱位现象就惊慌失措的学生,在安慰他们的同时,更要向他们解释这种损伤的性质和应采取的措施,提醒受伤学生要沉着、冷静。

二、坚决反对以防止伤害事故为借口,回避或全面放弃那些可能存在危险的运动项目的教学现象

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了一些身体锻炼和品质培养的机会。体育教学很多时候利用各种器械,有对抗,所以稍不注意,就会有伤害事故发生,这无疑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做好正确引导,例如:体育课前,一群小学生正乐此不疲地吊在足球门的横杆上,下面一群跃跃欲试的学生正借助脚下的几块砖头向上爬。这时,如果喝令学生停止这种危险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体育教学中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1.师生双方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些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中只注重教和学,而忽视安全问题,教师上课前未能很好的备课,未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安全问题。上课时,对要注意的事项讲解不够,要求不严。而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相关知识了解少,一上课只注重“练”的本身,而未想到不合要求的一跑、一跳、一投,一个随意的推、拉动作,以及练习高难度动作时的畏难情绪、练习熟练动作时麻痹大意等都可以导致运动损伤。

2.教师上体育课对安全隐患强调不够,要求不严

体育课中的安全隐患隐藏在很多细小的环节中,如做迎面接力,教师一定要强调用哪只手交接棒,交棒后应从什么方向跑,以有利于技术动作掌握和避免碰撞;教跳高时,不要让捡杆的学生站在靠近落杆的地点,以免学生跳高时,踢杆扎伤捡杆的学生;掷垒球、抛实心球一定要强调同抛同捡。这些知识虽然简单,但若教师不着重指出,学生体会不到,练习时师生双方稍一松懈就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3.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不够重视

(1)技术动作要领掌握不熟练,练习时不按要求做。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体操、田径、素质练习中。体育教学中的技术动作掌握,都应遵循技术动作的形成的规律,必须按教师的要求,做到循序渐进。用力的大小、快慢,用力的顺序、方法,都要掌握好。学生上课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练习时粗心大意,这些都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2)对抗激烈的项目,学生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游戏、球类项目中。体育教学中很多都是集体性练习,人员多、对抗激烈、场面热烈、学生积极性高,容易激动,这往往也是隐患所在。学生往往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受生理条件限制,动作自控能力差,奔跑时变相能力差,碰撞时相互保护能力差,跳跃时保护平衡能力弱,摔倒时自我保护能力差等,这些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4.课的组织不合理,教师之间场地协调不合要求

有的学校由于实际情况,导致场地小,人数多。如果组织不当,场地安排不合理,也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如场地划分不合理或在同一场地进行几种练习;投掷区离其他区太近,随意穿越投掷区;分组练习不到位等,这都会引起伤害事故。

5.其他原因

比如,课的安排不当;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身体不适,师生过于大意等等。针对以上原因,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健康愉快地上好每节课。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对安全的认识。体育教师要把安全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对伤害事故的产生及预防方法进行细致的分析,严格要求。体育教师在学期开始的前几个星期,可以安排“安全教育月”活动,加强师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2)教师上课时对安全隐患讲解清楚,严格要求。若有安全隐患出现,要立刻制止,讲清利害,引起学生注意。

(3)做好课前准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隐患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教师备课时,认真钻研,对于技术性较强、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在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要严格要求,错误动作出现后立刻纠正。学生做较危险的动作或难度稍大的动作时,教师一定要亲自进行保护。

(4)搞好课的组织,合理利用场地、器材。教学内容的安排,场地、器材的利用一定要合理。体育教师课前要提前沟通,协调好各种环节,处理好班与班,内容与场地,班与场地之间关系,使班与班之间上课既不相互干扰,又能合理利用场地。

(5)合理搭配教学内容,充分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运动水平,以及全面锻炼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区别对待原则,控制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做到教学内容搭配合理,教学方法、手段合理运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大小适中。

总之,对待学生的各种危险活动,应发挥教育的功能,尊重和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