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和他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日益膨胀。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镇,承担着人才培育的重要任务。为了满足社会的人才需要,需要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本文将具体探讨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校 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166-02

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模式不断更新。传统人才培养路径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代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国际竞争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高校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人才的直接培育者,应该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传授给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应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一、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课程设计不足。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偏重理论课,忽视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确重要,但是在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失衡的情况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将沦为形式化的产物。部分高校在课程设计时过分注重理论课,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理念。[1]教师采用口传身授的理论灌输方法,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2)轻视素质培育。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型人才,高校不仅要开展理论教育,还要重视素质培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担任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任务,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部分教师以传授语言知识为导向,没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没有让学生进入到语言情境之中,把握语言的应用路径,导致学生问题解析的能力比较弱。

(3)社会实践欠缺。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将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时,认为课程学习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唯一路径,割裂了学生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一些学校设置了实习课程,安排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等,但是实习内容往往和实际所学不相符合,学生很容易陷入学习困境。我国高校没有构建起实践基地,学生的实践创新机会较少,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法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

二、创新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应用型英语人才是具有创新素质的专业英语人才,其特点如下:第一,这一类型的英语人才必须是合格的英语人才,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语言能力,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第二,这一类型的英语人才具备创新素质,即有突出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优化的创新人格。[2]创新精神包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探索欲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问题解析路径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包括创新所需的心理素質,如自信自尊、乐观开朗等。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创新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也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量。高校培养创新应用型英语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人才所需,实现社会的平稳运行。

三、创新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

(1)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在创新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关注课程建设问题,提高课程建设的效率。课程结构调整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组成创新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块应该具有独立性。[3]以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为例,这一模块不仅适用于英语专业学生,还适用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数理素质等,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括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军事理论、大学数学等。除了要设置基础课程外,高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设置一些心理学课程等。以英语专业课程模块为例,这一模块主要面向广大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包含语言技能课程和语言理论课程两大类型。英语语言技能课程模块含括了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翻译各个领域,为学生的专业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课程为英语精读泛读、英语视听教学、英语写作教学等。英语理论课程模块含括了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律认识等,主要课程为英语语言学、语法学、语音学等。以专业课程模块为例,这一模块主要是辅助英语专业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主要课程包括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谈判等。以文化修养课程模块为例,这一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艺术素养等,主要课程包括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等。高校的学生发展情况并不相同,可以开设特色课程,如在哲学院系开设西方哲学史等课程。以上课程对学生发展而言至为重要,但是在课程开设过程中,还是会面对一定的矛盾问题。为了解决课程众多的矛盾,可以开展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是建立健全课程选修制度,开设适当的选修课程,将选修课程比重提升到总课程比重的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五。[4]第二是探索零课程设置。零课程设置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将课程录制成多媒体视频等,让学生在课下对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2)划分培养阶段,探索实践路径。在对创新应用型英语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将培养过程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时间为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在这一阶段,主要开设英语语言技能课程,每门课程开设的时间应该延长,精讲力度要大。教师需要使学生形成扎实的语言功底,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开设英语语言技能课程之外,还要开展英语语言理论课程,采用低学分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第二阶段为分流培养阶段,时间为第五学期到第七学期。在这一阶段内,主要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特征和学习偏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如商务课程、计算机课程等。学生在选择课程之后,英语院系需要对学生的选择进行控制。同时,英语院系可以采用欣赏课的形式,开展文化修养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艺术素养等。第三阶段为实习阶段,时间为第八学期。在这一阶段,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实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选择自己中意的工作。[5]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英语实践能力、问题解析能力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引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可以和地方企业建立联系,形成合作关系,让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学习,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应用型英语人才,高校应该秉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调整课程结构、提升实践比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静.基于协同创新的应用型本科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10):158-160.

[2]姚燕.基于5E模型的早教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常州纺院应用英语(早教)专业为例[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5):17-19+40.

[3]云挺,徐逸卿,薛联凤.关于特色大学中科技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南京林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为例[J].学周刊,2018(32):23-25.

[4]乔丽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三位一体”式校企合作有效化实践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英语广场,2018(10):56-58.

[5]李琦,郭炎华.“课、证、赛、岗”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9):30-32.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