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课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宝鸡文理学院教学现状,从学校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情况、学生对微课教学有效性评价情况两方面进行研究,通过阅读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已有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和微课评价标准,制定出微课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经结果分析,该校微课教学有效性较好,但仍面临课堂使用微课教学普遍度不高、教师制作微课水平有限、学生缺乏学习自主能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学校要采取措施激励教师使用微课教学、为教师提供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应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等建议。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    微课    宝鸡文理学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进入了“微时代”,移动互联网和媒体技术呈现出的变化正以迅猛的势头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这一背景推动和促进了教育领域新生事物“微课”的产生与发展。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微课作为新兴教育资源,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重点,在高校教学改革应用中取得成效。国外微课资源建设已经相对完善,成为一种日常教学模式。微课雏形源于美国LeRoy A.McGrew教授在1993年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和1995年英国T.P.Kee教授提议的“一分钟演讲”。微课概念最早2008年被美国学者David Peose提出[1]。2011年,微课概念在我国首次提出,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随后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始探索性实践和应用,如今我国微课在教学上的实践严格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有关微课的说法并不统一,每个学者给出的定义也不同[2-5]。本文认为微课是指授课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技术准备10~20分钟的教学视频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教学有效性是评判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关键[6],学生是受教育对象,是微课教学的重要参与者,有必要了解他们对微课的看法和认识,以及教师应用微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在微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探讨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主要针对授课教师和在校本科生分别设计出微课教学现状、微课教学有效性评价的调查问卷。其中授课教师问卷一共发放了300份,有效问卷总数296份,问卷有效率98.67%。参与调查的296名授课教师的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针对在校本科生的问卷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于2016年3月17日发布,截至2016年4月10日共有980名學生填写并提交问卷。调查对象中男生407人、女生573人,分别占41.53%.58.47%,大致符合学校学生男女比例;大一学生占12.14%,大二学生占22.24%,大三学生占29.18%,大四学生占36.44%,大一学生人数略少,大四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理工类学生占45.21%,文史类学生占36.93%,艺体类学生占17.86%,经分析:调查对象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因而保证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参与调查的980名在校本科生的样本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教师样本分布情况表

表2    在校本科生样本分布情况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相关教学有效性和微课评价指标[7-11]为基础,汇总整理各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

包括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按照非常符合(5分)、符合(4分)、一般符合(3分)、不符合(2分)、非常不符合(1分)五个等级进行打分。通过借鉴王泽颖、赵启斯[12]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运用加权平均法对微课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价,依据得分越高重要性越高的原则进行综合评价[13],计算公式如下:

F■=■ω■x■,(a=1,2,…,4;b=1,2,…,17)

其中:F■为最终得分;ω■为指标权重;x■为指标分数;a为评价对象个数;b为评价指标个数。

二、结果分析

(一)该校微课建设与应用情况

1.教师对微课的认知状况

该校教师对微课特点、微课资源构成、微课时长、急需微课类型等方面的认识状况如下:授课教师对微课特点认可度最高的是主体突出、高度聚焦(44.59%),其次分别为:以为微教学视频为核心,资源构成多样(24.66%);短小精博,应用范围广(14.86%);情境真实适合学生自主学习(11.50%);认可度最低的是交互性强、使用方便(4.39%);多数教师认为微课视频(82.45%)、教学设计(77.61%)、教学课件(72.38%)、教学素材(48.91%)是最重要的微课要素;大部分教师(82.76%)认为微课时长11~20分钟是比较合适的,这样的时长符合微课定义对教学视频时长的规定,也能让教师讲清讲透知识点且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较好;目前教师认为最需要的是探究学习类(51.35%)、启发类(39.86%)、演示类(38.85%)的微课类型;87.93%的教师认为微课发展前景较好。

2.教师对微课的应用状况

在参与调查的296名授课教师中,151名教师接触过微课,其接触微课时长及使用微课教学频率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即使是接触过微课的教师,使用微课教学的频率不是很高,其中多数教师(46.95%)一学期使用微课教学的次数为两三次。在已开展微课教学的教师中,52.91%的教师对自己微课教学的成果表示满意,33.77%的教师认为一般,期盼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微课教学时,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学重难点、考点内容(66.98%),其次是依据某个教学环节、活动或进程(54.90%),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31.69%),按教学课时的内容(20.11%)确定微课的教学内容[14]。微课视频具体制作方式和教师使用情况调查结果为:40.92%的教师会选择运用多种方式编辑组合成微课视频,34.37%的教师会选择用摄像设备拍摄教学过程制作微课视频,选择从自己原有的完整录中切片剪辑而成的方式制作微课视频的最少(10.88%)。已有学者将微课的制作过程分为9个环节[15],接触过微课的教师(77.48%)认为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环节中微课的教学设计(77.48%)最重要,其次是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62.25%),教师的微课教学活动实施(50.33%)等。

3.教师在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微课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不足之处为:视频镜头单一,变现形式不够(56.95%);讲授为主,师生互动性不够(47.68%);微课视频画面不够清晰(35.75%);提供微课的配套资源不够丰富(33.77%)等。已开展微课教学的教师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制作微课视频的技术问题,包括: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技术难度大(62.25%),微课视频的拍摄难度大成本高(54.59%)等。大部分教师(50.19%)目前未开展微课教学,首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制作微课视频的技术(57.93%),其次是制作微课的技术问题,虽然目前开展微课教学存在一定困难,但83.79%参与调查的没开展微课的教师打算在一两年内开始使用微课教学,这表明高校教师乐于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87.93%的教师认为微课教学的应用前景较好。

(二)学生对宝鸡文理学院微课教学有效性评价

为了体现与微课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致性,现设置评价标准:5分—效果非常好,4分—效果好,3分—效果一般,2分—效果差,1分—效果非常差。从微课选题设计、微课教学组织、微课技术规范、微课教学效果四方面分析宝该校微课教学的有效性。

1.学生对微课选题设计的评价

微课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选题切忌范围太大,题目的确定也应打破常规,做到夺人眼球[14]。研究表明,55.92%的学生认为微课的选题非常重要,对微课选题设计的评分如下:题目准确定位,具备独立性、示范性、代表性(4.143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412分);选题“小而精”,可以突出重点和难点(4.448分)。学生对微课选题设计的评分均在4分以上,说明微课选题设计符合评价标准。

2.学生对微课教学组织的评价

54.91%的学生认为微课的教学组织非常重要,学生对微课教学组织评价如下:教学内容严谨,符合要求,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得分为4.260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得分为4.326分;教学过程中通过微克教学,可以最佳地表现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得分为4.277分。以上几项的得分均大于4,说明效果良好。在教学内容的组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有效互动得分为3.391分;提供实例或演示解释说明课程内容,并可以提供一些资源来辅助学生学习得分为3.391分;教学策略正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分为3.391分。这几项内容评价结果为大于3小于4,所以为效果一般。这就要求教师在微课教学中要合理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注重学与教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源来辅助学习,从而可以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

3.学生对微课技术规范的评价

通常对微课视频最基本的要求是: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声音与画面同步、文图搭配规范、色彩光线使用协调、页面布局合理、颜色对比恰当等[15-16]。学生对微课技术规范的评价如下:微课视频画质、图像、声音等方面得分为4.382分,结果为效果好;微课视频等辅助扩展资料方面得分为3.195;构图、文图搭配、色彩光线、页面布局、颜色对比方面得分为3.287分;技术规范、视频尺寸大小方面得分為3.188分,以上三方面的评价效果为效果一般。因此,教师应该在上述三方面有所改进,提高微课的制作水平。

4.学生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会使教师的教学风格放大,教学风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微课学习效率,对微课教学的目标实现起到促进或者瓦解作用[17]。针对微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风格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表明:85.72%的学生很看重微课能够“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促使学生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这一指标的评价得分为4.105分;学生间理解能力的差异性会引起微课使用的重复性,因而90%的学生要求微课的“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趣味性和启发性强,教学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这一指标评价为3.134分;学生主要通过“听、看”实现微课的教学,教师的语言和教态仪表就成了支撑微课的核心要素,93%的学生希望教师“教学语言更加规范、清晰,要富有感染力;教师仪表要得当,教态自然,能更好地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教师的个人魅力”,学生对微课教学效果评价为3分以上,说明微课教学效果比较符合指标。

三、结论与建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微课教学已逐步推广至高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发现学生对宝鸡文理学院微课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最终得分为3.859分,为效果一般,就学生目前接触过的微课而言,微课教学的有效性还要进一步提高,与王来印[18]在扬州大学进行的微课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相比,该校对微课教学实践时间较晚,对微课教学的实践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分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将微课教学逐步推广到大部分课程的教学中,这样可以促进该校微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侯威.高校微课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职业教育,2015,6(2):3-5.

[2]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6):122-124.

[3]蒋咏华.高校微课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73-75.

[4]刘红霞,赵蔚,陈雷.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A].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14-19.

[5]李枫.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A].现代经济信息,2015(19):409.

[6]何雷.高校教师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5,12(5):33-35.

[7]刘彦文,管玲芳.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A].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1(4):60-75.

[8]刘路,刘志民,罗英姿.欧洲MOOC教育质量评价分析方法及启示[A].开放研究教育,2015,21(5):57-65.

[9]姚磊.体育专业“技术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A].中国学校体育,2015,2(3):34-39.

[10]章小辉,陈再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结构研究[A].现代教育科学,2006(2):64-68.

[11]雍丹,赵丹维.远程环境下网上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15:67-70.

[12]王泽颖,赵启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建构[A].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7):81-82.

[13]宁宝权,张丽芝,陕振沛.基于“情景—问题”教学模式下的高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B],教育教学论坛,2015(12):86-87.

[14]孟增祥,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A].远程教育,2014(6):24-32.

[15]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A].现代教育技術,2014,24(2):3-13.

[16]荆媛.试论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报,2015(4):26-28.

[17]周丙锋,谢新水,刘星期.高校微课中的教学要素及教学效果评价[A].现代教育技术,2015,25(9):30-36.

[18]王印来.高校微课教学的有效性评价调查研究—以扬州大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4:23-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公众人地观和风险感知的全球变化适应研究”(41071359);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后退耕时代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影响研究(2015D057);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宝鸡凤县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植物修复研究(12JK0647);宝鸡文理学院第十一批校级教改项目:高等院校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及最优模式选择研究(JGYB15008);陕西省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资助。

本论文在完成的过程中2012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李雪做了不少工作,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