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基层民主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组织形成、政治关系及权力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实现基层政务公开成为党中央的一贯举措,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及不足,对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农村基层民主的内涵

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指农村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及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即“四个民主、两个公开”。农村基层民主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作为一种乡村治理模式,其本质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整合我国新时期农村利益结构和权威结构为目标,按照民主理念而设计的现代化乡村民主制度。“四个民主、两个公开”作为农村基层民主的核心,有效地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及社会事务的管理的权利。

2.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第一,普遍建立了村民推荐村民代表选举村干部的民主选举制度,保障了村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广泛开展了民主协商议事、自我管理及决策的群众自治活动。第二,大力推行村民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共同研究决定村级事务的重大事项,村民可自由地表达自身意愿并参与到村务建设的具体行为中,基本上实现了民主决策。第三,广泛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制定了村规民约及村民自治章程,村级事务由村民共同决策表决,实现了民主管理。第四,从村情民意出发,将村级事务、财务情况及村民服务的内容、方式和程序通过村务公开栏、纸制文件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和村民代表监督,基本实现了民主监督。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尽管如此,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及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于什么是民主、如何更好地实行民主建设并不清楚。再加上知识的局限,法律意识淡薄、决策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民主、法制、行政及经济手段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工作。

第二,部分村民不懂得如何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利,对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漠不关心,或者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集体和民主的正确观念。

第三,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农村管理涉及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且形式多样,目前我国法律对于基层民主建设及农村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我国农村管理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无法从法律法规上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

第四,民主发展水平与部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才会更关注高层次的需要。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相对落后,村民更关注的是如何提高收入及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对于如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并没有进行关注,对于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3.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

第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农村基层干部素质问题是制约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因素,只要大力提高其素质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农村基层干部,应通过培训、作风教育等多种方式,组织其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地了解党在政治建设方面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领会民主建设及依法治国的内涵。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和道德教育,提高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法律、经济知识水平,引导其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更好地处理新形势下农村人民的内部矛盾。

第二,提高村民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对广大村民进行基层民主政治知识普及,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向农村干部群众宣传党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及国家在村民自治方面颁布的法律法规,报道村民自治的典型事例,披露农村典型违法问题,为支持农村民主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使群众懂得如何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遇到问题时如何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力,提高民主实践的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树立起健康的村民自治观念,明白党的领导、依法行政和发扬民主的辩证关系,树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树立群众的主人翁观念,使其认识到要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提高自身生活水平最根本的还是得依靠群众自己。

第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主制度。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有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首先,应完善“四个民主、两个公开”,明确选民登记、投票程序等民主选举的办法和程序。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对于农村住户选民资格的确定等问题,仍有待制定相应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使村民更好地关注村内公共事务决策的执行情况。其次,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将涉及村民具体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公开,使村民能够充分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问题,更好地保障村民的利益,促进村民委员会的正确运作。再次,对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做到有法可依。建立明确的、可操作的村民自治保障机制,对于扰乱民主选举及民主管理的行为、不执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行为,应出台明确的规定进行惩治。对于基层农村干部不依法办事、独断专行、破坏民主的行为应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直至追究法律责任。最后,制定村民监督及质询制度。村民可以就村务政务问题质询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应当面给予答复或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服务村民的意识。

第四,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为推进农村基础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之上,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由经济发展来提供物质保障。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活跃农村市场,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从而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吉宁.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J].商情,2011,1:123.

[2]强亚.夯实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的调查与思考[J].群众,2011,3:56-57.

[3]张松玲.论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可持续发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7):31-33.

[4]王玉萍.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农民政治素质的关系[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 41-42.

[5]沈玲.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交际,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