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思想与现实启示

[摘要]列宁党的群众工作重要思想的内容包括: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吸引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抓手,教育和引导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手段等。列宁群众工作思想具有深刻的实践性、鲜明的人民性和强烈的创新性,不仅是苏共特别是列宁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有重要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群众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理顺权力关系,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权利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

[关键词]列宁;人民群众;群众工作

中图分类号:A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5)03003506

作为开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的第一人,列宁不管是在布尔什维克创建时期,还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都非常重视党的群众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温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创新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意义重大。

一、列宁群众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列宁的思想深处,群众工作是最重要的,离开群众和群众工作,革命和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要做好群众工作,就需要创新工作方式,采取切实措施,以争取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一)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

群众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研究和解决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工作。在列宁的建党思想中,如何密切党群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俄共(布)不是通过选举成为执政党的,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对布尔什维克党来说至关重要。列宁指出:“数以千百万计的群众,——哪里有千百万人,哪里才是政治的起点;哪里有千百万人,而不是几千人,哪里才是真正的政治的起点。”[1](P446)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阐明,无产阶级政党要建立起铁的纪律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是靠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首先是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但同样也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2](P5)。没有这个条件,建立铁的纪律就会成为空谈,革命就难以成功。对于苏维埃政权能存在多长时间,列宁认为,政权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石就是广大人民的支持,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是不是跟着布尔什维克走。因此,“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经常同群众保持真正的联系的党”[2](P225)。

基于对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同群众联系的措施。一是反对官僚主义。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敏锐察觉脱离群众的危险,而这种危险的重要表现就是一些党员干部沾沾自喜,官僚主义开始膨胀,排斥群众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列宁认为,要克服官僚主义首先必须从心里敬畏群众,那种认为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就能建立共产主义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3](P57)为了反对官僚主义,列宁亲自领导并改组了工农检察院,加强了对党和国家机关的检查和监督。苏共十大和十一大还连续两次做出决定进行清党,从而提高了党组织的纯洁性。二是建立信访制度。为了密切党群工作,列宁提议成立了人民委员会接待室,并亲自草拟了《关于苏维埃机关管理工作的规定草案》,将接待人民群众来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他还以身示范,在领导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抽时间接待大量工人和农民来访来信。三是通过工会等非党组织密切党群关系。列宁指出,无产阶级领导者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但仅有领导者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工会这种“传动装置”和其他非党组织来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

(二)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

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党群关系最终要以群众的利益为纽带。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否则,群众就不会跟党走。列宁强调:“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4](P109)

列宁的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俄共(布)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上。苏俄国内战争时期,迫于现实形势的需要,俄共(布)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余粮收集,这虽然对集中有限的物力财力保卫新生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921年2月发生的喀琅施塔得暴动甚至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列宁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多次接见农民代表,倾听工农基层群众的意见。通过对当时的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全面分析,他提出了著名的“新经济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一项更能为农民接受的经济政策”[5](P462),农民拥有了自由支配余粮和其他农产品的权利,农民的利益从中得到保护和实现。

(三)吸引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抓手

列宁认为,人民群众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础。在革命时期,为人民群众争取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任务之一;革命胜利后,要勇于破除“所谓普通工人和农民不能管理国家的这种资产阶级的旧偏见”[3](P276),敢于从群众中选拔党员领导干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是政党保持活力、政权充满生机的重要因素。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权是群众立即开始学习管理国家和组织全国范围的生产的机关”[1](P464);“现在是工农国家做了‘主人’,它就应当广泛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并且公开地挑选最优秀的经济建设人员,挑选专业的和一般的、地方的和全国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组织人员。”[6](P272)列宁在领导改组工农检察院和晚年谈到中央监察委员会的选举中,曾多次建议“从本阶级队伍中征集自己的管理人员”[5](P125)。

除了从普通民众中挑选国家工作人员外,列宁还主张积极引导群众监督政府。列宁强调,要“使所有的人都来执行监督和监察的职能,使所有的人暂时都变成‘官僚’,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官僚’”[7](P105)。在列宁的努力下,特别是在引入群众监督机制以及改组工农检察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后,苏维埃政权中存在的一些官僚主义旧作风和习气得到了很大改善。正如列宁所说:“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才能实施社会主义。我们认为,我们的功劳就在于竭力帮助群众立即亲自去做这件事情,而不是从书本上或从讲课中学习这一点。”[1](P464465)列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思想和实践,既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技术官僚”治国带来的脱离群众的负面影响。

(四)教育和引导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手段

理论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在列宁看来,理论要想掌握群众,把群众的革命斗争性发挥出来,还须进行必要的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群众的斗争觉悟,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列宁指出,“我们严格地单独组成为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其全部意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进行这项马克思主义的工作,尽可能把整个工人阶级提高到自觉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水平”[8](P335)。

早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前,在谈到政党与群众的关系时,列宁指出:“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它的任务决不是反映群众的一般水平,而是带领群众前进。”[3](P88)“社会民主党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并且不能不是觉悟工人的代表,而不是不觉悟工人的代表;故意迎合工人的不开展状态,是最危险和最有罪的事情。”[9](P276)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不是放弃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和崇拜自发性。列宁强调要在实践中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灌输”到群众中去。他认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0](P317)。他还指出:“真正的群众教育永远是不能脱离群众本身的独立政治斗争,特别是不能脱离群众本身的革命斗争的。只有斗争才能教育被剥削的阶级,只有斗争才能使被剥削的阶级发现自己的力量,扩大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能力,清醒自己的头脑,锻炼自己的意志。”[11](P247)

在执政条件下,执政党要推行自己的执政政策,也需要对群众进行必要的教育。列宁说:“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12](P154)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在农村大力推行合作社,希望通过集体劳作的形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但是在俄国,由于长时期存在农奴制度,农民的觉悟和文化程度都需要提高。“为了使全体居民人人参加合作社的业务,并且不是消极地而是积极地参加,我们还须要完成在一个‘文明的’欧洲人看来并不很多的工作。”[4](P363)“这件工作”,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俄国人民,使其认识到参加合作社的好处,并参加进去。这种把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相结合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工农群众对党的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二、列宁群众工作思想的基本特征

任何思想理论体系都有其基本特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形成的列宁群众工作思想也有鲜明的特征。

(一)实践性

实践性是列宁群众工作思想的基石。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很重要的一点是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产生的合理性,但是对于如何做好群众工作,马克思恩格斯更偏重于从巴黎公社、英国工人运动等无产阶级运动中去总结,实践经验相对欠缺。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巩固革命政权的过程中,列宁对群众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认。特别是在实践过程中,列宁一直强调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注意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善于表达群众的利益诉求,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告诫无产阶级政党要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等,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工作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俄国无产阶级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作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列宁群众工作思想来源于实践,又指导推动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斯大林对此有很恰当的评价:“列宁总是不倦地教诲我们:要向群众学习,要理解群众的行动,要细心研究群众斗争的实际经验。相信群众的创造力,这就是列宁活动中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使他能够理解自发势力,把自发运动引上无产阶级革命的轨道。”[13](P55)

(二)人民性

人民性是贯穿列宁群众工作思想的红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之后,马克思主义关于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党没有自己私利的思想不再是抽象的理论。面对人民的利益,列宁选择了宁可让党的脚步退却,也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他所主张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这方面的生动体现。列宁还非常重视工人阶级利益诉求的表达,特别是注意发挥工会等各种组织的作用,通过引导工人积极参与国家政权建设,实现工人阶级的基本权利。列宁群众工作思想的人民性特征还表现在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上。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他总是一方面揭露和批判那些鄙视、诽谤群众,企图束缚群众的创造力的反动观点;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的基本观点,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涵。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决不在于背诵词句的多少,不在于必须永远遵守‘正统的’公式,而在于促进广泛的工人运动,促进群众的组织和主动性。”[14](P240)他指出:“不吸引更多的人民阶层参加社会建设,不激发一直沉睡的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就谈不上什么革命的改革。”[12](P141142)所以,人民性是列宁群众工作思想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尺度。

(三)创新性

创新性是列宁群众工作思想的重要品质。列宁继承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发展和创新了群众工作的理论及其方法。在列宁看来,相信群众、动员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很重要标志。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相信群众,相信群众的革命热情,“世界上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击溃千百万日益觉悟、日益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15](P195)。列宁还认为,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不仅要有正确的立场,而且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列宁结合新的实践创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比如,充分发挥工会、非党工农代表会议、信访制度以及改组后的工农检察院的联系纽带作用,联系群众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不能采用暴力等。总之,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新的任务、新的经验,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工作理论进行了创造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为苏共特别是列宁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思想依据。但可惜的是,之后的苏共没有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坚持和发展列宁关于群众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逐步脱离了群众,最终导致了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

三、列宁群众工作思想的现实启示

列宁关于群众工作的理论不仅是苏共特别是列宁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

如何对待人民群众,这是一个政党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列宁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政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16](P271)习近平也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17]这就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同党的前途命运联系了起来,同民族的存亡联系了起来,同社会主义的成败联系了起来,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普遍接受一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聚合各方面的正能量。强化群众观点,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强化公仆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把“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群众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

利益问题是影响群众工作的根本问题。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问题上,列宁给我们提供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调整和执行,始终要倾听人民的呼声,反映人民的诉求,维护人民的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我们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比泰山还要重,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出高楼大院,到基层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要大力推进教育、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重点民生工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要坚持社会公正。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是从公正原则出发提出的,和谐社会应当是尊重精英群体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的社会,但当前要始终优先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特别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人格。“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16](P280)

(三)理顺权力关系,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权利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

列宁把吸收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看作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任务和责任,这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执政作为执掌政权、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一项政治活动,同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看待手中的权力、如何运用权力,尤其是如何处理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权力关系等,是政党在执政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虽然具有与其他政党不同的特殊性,但在代表民众的利益要求、借以控制和影响国家政权等功能方面,则是与其他政党相同的。在我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群众,他们是国家权力的主人,因而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应当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同人民群众之间权力受托者与权力所有者关系的核心。体现和实现这种关系,就要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如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落实人民的民主选举权;进一步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确保人民群众依法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进一步健全群众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组织人民群众积极管理基层各项事务;进一步推进民主监督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和各级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众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

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不仅要维护群众权益,而且要采取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是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而不是做没有政治权利的群众的尾巴。”[9](P277)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也是群众工作的生命线。党只有用自己的理论、纲领以及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群众,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坚定群众跟党走的信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和保障,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群众。二是必须坚持求真务实,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思想疙瘩,这是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最实际、最普遍、最有效的群众工作。在广大群众面前,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三是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在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途径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同新形势下人们社会心理、生存方式和价值认同的变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社会受众之间的深层互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9]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0]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2]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3]斯大林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4]列宁全集(第2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15]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7]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责任编辑:张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