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需要进行观念与行为等元素的重组与创新,以适应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是以我国综合类本科高校的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师资力量以及培养策略等方面来加强对演艺人才的培养,从而适应新经济形式下表演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一带一路;演艺人才;培养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当前,战略沿线各国都已作出积极响应,共同发展金融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在出台的相关文件中曾谈到“民心相通”,为确保战略计划更加广泛有效地实施,国际化的人才交流合作、学术与媒体往来在世界各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种相关文件、福利政策陆续出台,文化节日与活动更是层出不穷。

为适应新兴的机遇、挑战和时代变革,对我国文化产业与演艺人才市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适应政策与时代的发展,加强文化产业与演艺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首先,本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研究分析,得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的问题上的最新理论和观点。然后,通过对欧洲各国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外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中国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的发展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的战略下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对这些建议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和未来中国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的发展进行展望。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社区银行的发展并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在案例分析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使用西方国家对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的态度和做法方面的例子,再结合我国真实的国情进行分析研究。比较研究法在本文中体现在我国目前的演艺人才的结构与世界演艺人才的培养结构的比较,我国目前的演艺人才的培养结构与过去30年的人才培养结构的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分析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的发展趋势。文献资料法在本文中体现在参考了众多学者以往的研究成果,既有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有国外学者的思想成就,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分析,可以了解目前演艺人才的培养在理论方面的现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面体现在本文的论点是有大量的论据进行支撑的,这些论据有明显的数据进行支撑,这些数据均来自国内外统计和真实记录。首先,本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研究分析,得出在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问题上的最新理论和观点,从而对演艺人才的培养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发展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然后,通过以欧洲各国作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中国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的发展进行对比并从中发现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提出促进我国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发展的建议;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我国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的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

本文的两个创新点分别是:(1)研究视角的创新。“一带一路”政策因其自身特点,有着众多优势,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路径在进行新政策的优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2)研究思路和方面的创新。本文的研究方法众多,每一个论点都有大量详尽的论据进行支撑。

一、目前演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

“一带一路”蓝图初步绘就,在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各大高校也积极配合相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从招生模式方面来看,目前我国演艺文化专业的招生情况较为复杂。艺术类院校相比综合类高校招生要求较为严格,并且更加要求演艺人才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目前我国部分综合类高校也开设了相关演艺文化专业,广泛培养专业人才。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自影视表演专业开设以来,学校积极响应扩大班级容量及数目,广泛对外招生;

第二,从培养模式方面来看,我国各高校对于演艺人才的专业知识层次更加重视,开设了相关专业选修课,注重人才高质量、宽领域的培养。以南昌大学为例,近年来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学校提供了众多专业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

第三,从师资力量方面来看,部分高校重视演艺专业的人才培养,为学生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教师资源,跟从名师指导。以暨南大学为例,学校聘请张铁林等著名演员为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安排名师指导课程;

第四,从国际交流方面来看,我国高校对于演艺人才的国际化交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部分高校在演艺专业领域的国际化交流上下了不少功夫。以南昌大学为例,针对演艺人才培养,学校为戏剧影视专业学生提供了相关专业交换生的机会,例如“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交换项目”。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决策在演艺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近几年的政策实施中,问题也不断浮现。

第一,从招生模式方面来看,尽管我国高招生要求较为严格,但是相比国外专业院校而言,仍然相差甚远。目前,虽然我国部分综合类高校开设了相关演艺文化专业,但大多不太注重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对于演艺文化专业的学生定位比较模糊,只注重“纸上谈兵”;

第二,从培养模式方面来看,我国各高校对于演艺人才的专业培养大多存在“大片撒网,重点捕鱼”的现象,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变得毫无重点,学而不精的现象广泛存在;

第三,从师资力量方面来看,虽然部分高校为演艺专业的人才培养聘请专家教授,但总体而言国内各高校配备的教师资源仍不夠优秀,部分教师自身毫无实践经验,只停留于对学生的书面教育,这与目前社会上演艺人才的专业需求极为不符;

第四,从国际交流方面来看,我国高校对于演艺人才的国际化交流认识极为浅显,事实上,演艺专业领域的国际化交流是十分有必要的。近年来,欧洲部分艺术类院校加大了对中国演艺文化领域内学生的文化交流,这一点我国做的仍然不够,有待学习和提高。

二、针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自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各大高校虽然各自修改了培养计划和模式,但总体而言,现行的方案仍与社会需求有所偏离。在实际的操作过中,“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体系尚不成熟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演艺人才除了必备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而我国各大高校目前实行的演艺进修方式大多仅仅以专业知识为主导,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人才定位不够合理,甚至缺乏自身特色。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我国各大高校应致力于培养适应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层次应用型演艺人才。 除此之外,我国各高校大多尚未形成国际化交流的教学模式,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给学生提供积累经验的途径也较少。

(二)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表面现象”严重

相比欧洲各国艺术院校而言,我国高校在培养演艺人才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劣势。据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在培养演艺人才表演基础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其他综合性理论专业知识,例如电影史、戏剧史等这类的课程,事实上也在培养演艺人才的综合专业素质方面起到了一些作用,提高了个人文化专业内涵,为演艺人才增添了更多文化底蕴。但是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高校演艺人才的表演专业基础素质并没有像国外艺术类院校学生那般过硬,虽然我国高校的教育更加综合全面,但是像“蜻蜓点水”这样的教育学习模式却仍不在少数;教师放任自流,管理不严格的情况也仍然存在。并且这种传统的演艺人才的培养模式,缺少因材施教的理念,致使课堂死气沉沉,这方面应该更多借鉴亚洲以及欧洲国家的表演教学方式,结合综合类高校表演学生的基础特色,对教学进行革新。

(三)教师团队资历不足,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

我国各大高校对于教师的学历过于重视,门槛设置过高,因此,大多高校表演教师的工作经历仅停留在学术水平层面,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经验也不够丰富,专业素养并未完全具备,更有甚者缺乏宽广专业视野,对学生实行“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这样必定会严重影响到演艺专业领域人才的战略化培养。因此,我国各大高校优化师资力量、调整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三、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政府辅助建立相对成熟演艺人才的培养模式

首先,各大高校需要明确有目的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寻求自身特色,合理定位、因材施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演艺人才培养的对外交流以及对内总结。在目前全球化的发展之下,我国政府及各高校应该顺应和借助好“一带一路”的需求,发展演艺人才的多元化培养。目前,挪威外交部针对文化交流便设有专门的文化公司,主要负责开展对外文化宣传和文化援助,为公共组织及相关机构提供项目资金支持。例如,为期两年的话剧《群鬼》的中国巡演,作为易卜生名剧之一,挪威相关机构与我国演艺人才共同合作,先后各大戏剧节中连续出演,影响颇大。

我国应该借鉴挪威文化交流发展的成功先例,建立完善成熟的演艺人才发展模式,吸收外国的文化精华,利用我国自身的文化特点,打造属于我国自身的文化发展品牌。

(二)建立相对灵活的演艺人才培养机制

英国作为创意产业行业的发展元老,经验丰富且高效。自发展以来,英国当局制定了不少措施,其中第一条是为人才提供了培训机会,青少年作为特别针对人群,国家重视對其创造力与艺术素养的培养。在英国,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艺术设施大多对学生免费开放,可以让学生从文化遗产中得到艺术熏陶。英国政府为各大高校实施人才再造工程,为高校教师配备专业课程学习与名师指导培训,提高了行业人才的创新潜能。

除此之外,奥地利的演艺人才培养教养中也开设了一些课程,以训练学生研究工作和职业所需的技能为目的。例如,“民族音乐学的田野研究练习”内容包括如何做好出发前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物质上、技术上的准备工作,调查应包括的范围和提纲的拟定,与不同调查对象谈话的技巧,考察过程中录音和摄影器械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和规范。最后学生要按教师指定的对象分组进行一次实地采访并写出调查报告,与其他学院音乐学系学生经常进行的采风相比,我认为该系所开设的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更为明确,教学内容更为理论化、规范化,传授的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也更为实用。

对比英国和奥地利的发展经验,我国的演艺人才培养政策的具体内容则显得过于单一,这与目前“一带一路”下多元化的演艺人才培养需求极为不符,我国应建立起相对灵活的演艺人才培养机制,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校企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积累经验,为各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积累经验的机会。

(三)借鉴国外“导师制”的教学经验

“导师制”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在欧洲各国以及其他地区都是最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并且它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很多高校也在实行着“导师制”的教学制度,但这一制度对实际的演艺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来说,一直处于形同虚设的状态,虽然我国一些艺术类高校一直以来较综合类高校来说,在“导师制”教学方面更能得到落实,但总体而言,我国各大高校对该制度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深刻,实践中“水分”也较大。在这一方面,奥地利作为一个演艺人才辈出的国家,十分值得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和借鉴。首先,在奥地利的演艺人才发展教育政策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第一阶段起就要求学生必须参加预备研讨课和研讨课学习,并且在每阶段都必须完成三个这样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导师全程辅助陪同。这些课的教学步骤是循序渐进的,例如,音乐学预备研讨课首先是要求学生掌握查阅和使用资料的方法,教师开列若干音乐学方面的专题,让学生们各选一个,然后由他们自己到各图书馆、档案馆查找与此相关的文献,最后按教师要求的规格项目做成资料索引卡。这项作业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每项都必须写得规范化、不得有半点马虎和忽略,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第二步是要求学生选定一篇论文,对其论点和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写出内容提要,在课堂上宣读;第三步则是教师指定若干专题,学生自己去查阅全部有关论著,写出一篇10页以上的专题进行归纳概括,还必须对其中一些有争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此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研讨课上同学们的作业要相互进行评议并提出问题, 请宣讲人解答, 最后再由教师作出评价。宣讲者一般都准备得十分认真,除按规定写出报告外,往往还要画出详细的图表,展示各种有关的图片,播放音响,以有助于阐述报告的内容和自己的观点。因此,研讨课上学习气氛既热烈活泼,又严肃认真。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也会经常聘请国内资历较深的教授专家为学生开设各种讲座等学习课程,与校内讲师一起参与学生的研讨会并作出相应的指导。在欧洲各国以及其他地区,特别是在一些专业要求特别高的专业艺术类院校,每一所院校每一个专业都会配备一名为校内学生长期指导教学的专家名师,与学生经常互动交流。这一点十分值得我国各大高校学习,目前我国实行导师制、专家制的高校不在少数,但实际能够得到落实的高校却寥寥无几,资源也不能物尽其用,值得深思。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演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解决策略

(一)思维上:破解以上问题,转变思维,按照“一带一路”战略来培养演艺文化产业人才

为适应“一带一路”倡议,迫切需要大批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化的演艺人才。因此,我国需要高度重视人才国际化的培养,支持产业发展,制定相关对策,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该战略涉及领域宽广,在此机遇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在咫尺。因此,培养和拥有一大批国际化高水平的演艺人才队伍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下演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基于我国演艺人才培养体系的缺失,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选用需要制定长期培养计划,杜绝“因需而招”。各大高校也需制定全面的演艺人才培养计划。

目前,我国需要转变旧的思维模式,按照“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制定符合我国自身国情特色的演艺人才培养的思维模式。

(二)模式上:创新培养模式

1.“民心相通”——这是我们培养演艺文化产业人才的重要基础,即在演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落实“民心相通”

這一要求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对于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建设影响极大,并且该要求更需要大众的共同参与。因此,演艺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全民、贯穿始终,带动社会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接触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因此,我的演艺文化产业更应该做到“民心相通”,倾听大众的心声,保护和发展特色的地方文化,帮助我国建立起具有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演艺文化品牌,只有建立大众所需要的文化品牌,道路才能够越走越远,愈发精彩。

2.体现丝路精神,通过演艺文化产品来传承“丝路精神”,实现文化自信、自立、自强

在目前全球化日趋发展的状态下,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丝路精神”,首先我国应该以坚守自身丰富多彩的演艺文化产业特色为原则,借鉴和吸收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等演艺文化特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我们不能要求有着不同历史遭遇、文化传统、现实国情的国家一律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 除此之外,要坚持合作共赢,一直以来我国追求的都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因此,弘扬丝路精神,“走出去”才能够促进各民族的文明互鉴。

3.演绎“中国故事”

不同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具有不同的特色,以爱尔兰为例,舞蹈作为传统文化,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我们所熟知的经典踢踏舞——《大河之舞》,不仅具有爱尔兰本国的文化特征,更是融入了西班牙舞蹈与传统芭蕾舞蹈元素,该舞剧多次在美国、欧洲、加拿大演出,突破了票房纪录。

作为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文明悠久的文化产业大国,我国应该借鉴爱尔兰民族舞蹈——《大河之舞》的成功先例,结合现代化、商业化、国际化视野,面向世界,树立伟大的中华民族形象。爱尔兰舞剧的成功先例,已经让世界感受到了该民族的无限前途。因此,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之下,演绎“中国故事”变得尤为重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三)制度上:人才培养需要相关制度上的支持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国际化演艺口才的合作,更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演艺人才。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人力资源整合方面仍缺乏相关保障机制,演艺人才流动性较差。

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演艺文化产业需要“走出去”,合作共建。因此,制定具体的交流政策与法规必不可少。为保障我国演艺人才队伍的建设,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编制规划迫在眉睫。除此之外,教育部门也需要新兴的教育体系和模式,设立国际化培养基地,并监督我国各大高校积极配合实施,共同探索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道路。

“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各国多媒体行业的保障与服务的推进,同时也需要为演艺人才培养注入些新鲜活力。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跨文化交际,适应“一带一路”时代潮流,加强我国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势在必行。因此,我认为综合类高校在演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方面,相比艺术类高校更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适应新经济形式下对于表演的多元化、度层次、多渠道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央电视台《一带一路》摄制组.一带一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3).

[2]肖振生.数说“一带一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2).

[3]刘卫东,田锦尘,欧晓理.“一带一路”战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

[4]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5]彼得·弗兰科潘,邵旭东,孙芳译,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8).

[6]王灵桂.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9.

[7]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8]金立群,林毅夫.“一带一路”引领中国[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0).

作者简介:王一涵(1996-),女,汉族,陕西西安,硕士在读,西北大学,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