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年中国营销的8个字


  一、深——以往所有成功的深度分销,其实都是深度营销!
  真正的深度分销,一定是“压货+铺货+动销”,而要动销,就一定要求厂家的业务人员具有区域市场的综合操作能力。这叫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的分销!而是应该叫深度的“分销+动销”,也就是深度营销!
  二、勤——这是支持分销成功的“软实力”。甭管你协销、直销、动销、精销……都靠这个字做到位!
  能把这个“勤”字在物欲横流、挑肥拣瘦的21世纪还能继承发扬,任何品牌都能从中受益。
  三、款——哪里是“渠道为王”啊,私下里就是“现金为王”
  中国品牌企业,只要不是国企,上上下下都缺钱。要想发展成品牌,就得做大销量;要想做大销量,产品就得跟上;要想产品跟上,后端投入可就大了。所以纷纷向渠道融资。
  沃尔玛的创始人说过:你打八折还有人犹豫,你打六折、五折就绝对会将销售曲线扬上去。电商就是采取这个策略,网上价格总是要打到线下六折以下,产生品牌集聚效应。顾客来多了,不就跟你熟了吗?十年前国美、苏宁用的也是这招。
  四、代——更新换代,才能有利可转
  其实产品的更新换代,应对的最大问题就是:顾客的更新换代。上一个十年留下的一个特别危险的问题是:很多行业、企业对没有自己的“下一代战略”进行规划。
  拿白酒来说,2008年之后通过概念升级、政商消费,过了美满的5年市场生活;但面对各种饮料的冲击,下一代年轻人还如何能够接受白酒,包括它的概念、包装、口感等等。从这个方面说,最近两年诞生的江小白等品牌的确是站在了潮头。
  五、壹——别忘了司马迁的话:各种生意的成功,“此皆诚一之所致也”
  上个十年,很多企业都发现了,你再勤快、再有钱,但如果把精力放在了多个领域上面,一样完蛋。
  双星,是在重点发展轮胎产业后,把鞋业积累给逐步丢了;春兰切入了十几个行业,把空调主业忽视了;这些80~90年代的故事到近十年仍在续。
  所以,董明珠在最近这十年来“静下心,沉得住,不眼红,不急躁”,这是格力给渠道商的感觉,其实它来自顶层的专业化战略。
  六、位——谋位占位
  不管你专心生产,还是介入零售;无论你专业化,还是多元化,都必须考虑清楚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结构——就是你处于什么位置上。
  2003年之后,曾经那么红火的舒蕾消沉了,那一年开始,经济火热增长,几乎所有人的收入都在增加,对手宝洁等也在加强新品研发,飘柔实际上在“位”字上落后了。
  七、客——客户的心理货架更重要
  所有的渠道,所有的品牌,所有的战略,都是为了顾客所设的。顾客的行为变了,渠道就得变!不是你想把渠道设成怎样,而是顾客想怎么买你才设计成怎样。
  80年代张瑞敏去接手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前身),很多人知道当时这个厂产品质量不好,团队、管理都不行,但大都不知道他为什么敢接?
  其实是当时张瑞敏经常看到当地居民排着长队到厂子里去买冰箱。“一个冰箱能帮一个家庭一天节省大约2个小时时间”,他知道:就算产品再不好,管理再混乱,但一个需求推动的新时代到了。
  八、人——回归我们价值的起点,也是终点
  2003年,加多宝推出了预防上火的定位和“怕上火”的口号。我个人认为,“怕上火”这句话,就是真正改变了一个时代!
  你仔细去品味“怕上火,喝……”这一句的感觉和内涵。它代表的意象是:加多宝完全把自己放在了与消费者平等的角度上,甚至以消费者最亲切的家人、朋友、同事的角色,给消费者个人一句最关切的提醒:“哎,你怕上火?那赶紧喝……”这纯粹是来自最平凡、最真实的日常生活的一句话语,就像家庭里最常见不过的一次对话。
  这就是以往十年营销中,那些经典品牌案例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在这个世纪,中国民众的自主、个性、平等意识越来越明显,而且这种感觉越强烈——因为各种聊天工具、公共论坛、社交媒体和公民团体,都不断强化着我们对信息的生动、自然、贴心、平实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