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数据采集平台服务流构建的思考

关键词: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信息服务;服务流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02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004-02

中医学是在临床实践中产生并不断验证发展的医学科学。临床数据既是中医学发展的源泉,也是临床疗效的证据基础。采集临床实际数据、开展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不断完善临床疗效“证据链”,是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范式,也是中医学继承创新的关键。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发展,通过严格控制研究条件,临床研究已建立起较完善的技术平台及方法学体系,但如何基于临床诊疗实际,开展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2]。

服务流是营销学中产品推广应用的概念,它与技术流、资金流共同构成产品价值链的主体。服务流是以产品为载体,通过向用户提供服务,促进产品推广应用,实现产品价值。另外,服务流又是技术流需求产生的源泉,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是价值链增值的主要内容。共享系统的应用研究可以借鉴服务流构建的原理与方法,从用户需求出发,把应用过程的关键环节按照应用流程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用户服务体系,以支持共享系统数据采集平台应用。兹就此作一阐述。1 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研究概况

10余年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评价方法重点研究室遵循中医学“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特点及规律,借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始研发并不断完善“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以下简称“共享系统”),成果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共享系统以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为理念,支持临床诊疗与数据采集的同步实现,支持临床实际数据的采集、集成、存储、管理、共享和利用,满足医疗与临床科研多重需求,是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技术支撑平台。以共享系统为支撑,以人为中心,以数据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医疗实践与科学计算交替,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开展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不断发现并验证中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方药,不断优化与提高临床疗效,构建阶梯递进的临床基金项目: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207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M520556);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ZZ060815)通讯作者:刘保延,E-mail:cectcm@gmail.com疗效“证据链”,是中医学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数据采集平台遵循医疗流程规范,以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为核心,以中医临床标准术语应用为基础,在不干预临床诊疗的前提下,实现对临床数据的同步、完整、全面、准确、规范、快捷的采集,并将临床数据转化成可分析的科研数据,是共享系统的基础与核心。

共享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第一,依据原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规范,结合学术发展及用户需求,开发了“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中医临床数据仓库数据预处理(ETL)系统”、“临床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等软件,初步建成数据采集、集成、存储、管理及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第二,参照国际系统医学术语全集(SNOMED), 运用知识工程的理念与方法,建立了《中医临床标准术语集》、《中医临床标准术语字典》,已分别收词39万条和20余万条,实现了在共享系统中的应用;第三,建立了数据仓库平台,开发了“有效处方与配伍规律发现”、“证治规律分析”、“辨证论治动态方案优选”三类7种数据挖掘算法及模型,提供了适于中医临床数据挖掘分析的共性技术及方法。2 加强应用研究,解决技术研发与应用脱节问题

共享系统注重应用研究,组织起草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基本要求(试行)》、《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项目实施指南》及《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验收标准(试行)》,为国内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共享系统建设提供规范指导。目前,全国已有117家单位应用共享系统。截至2012年底,已有16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共4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直管中医医院率先完成共享系统示范建设,初步形成国家中医临床数据共享的地方节点。另外,依托科研项目,针对中风病、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临床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不断发现验证优化中医诊疗经验、核心处方、诊疗规律、特色技术等,为中医临床研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是,应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认识问题。认为“电子病历就等于数据采集平台,应用电子病历即完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