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教学法在肿瘤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 肿瘤药理学( oncological pharmacology)是研究抗肿瘤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肿瘤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在药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肿瘤药理学教学中合理应用Seminar教学法, 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导的单一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 肿瘤药理学; Seminar教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 R7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3-104-04

1943年Gilman等首先将氮芥应用于淋巴瘤治疗,从而揭开现代肿瘤化疗学的序幕以来,随后抗肿瘤药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化疗已从姑息性目的向根治性目的迈进,肿瘤药理学也应运而生[1]。Seminar,源于德文Seminarium,中文基本意思为“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一起研讨的专题研习班、研讨会”即大学里由教授指导的研究班或研讨班。Seminar教学法以教师和学生作为共同的教学主体,突出强调学生的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一种以教师和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为动力、以学术交流互动为特征的研讨式教学方式[2-3]。Seminar教学法在欧美大学教育中,主要是学生为研究某个问题而与教师、专家共同讨论从事开创性研究或深入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哲学、语言学、医学、法学等学科中广泛应用[4]。Seminar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充分挖掘教学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和学习潜能,实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和互动,达到对教学主题的深入认识,真正实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5]。

西方国家早期的Seminar教学法主要在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试用,其具有很强的研究性特点。一般通行的模式是: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学生指定某一题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写出初步研究报告;然后与同学相互交流,在接受各种意见后,根据课程学习目的撰写一个完整的报告;最后在较大范围汇报并与指导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讨论[6]。结合我校临床药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此我们将Seminar教学法合理应用于药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肿瘤药理学教学中,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较好的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与临床医生等信息和资源的广泛交流、研讨,加强了与临床学科的合作,促进肿瘤药理学教学适应不断更新的临床用药的需要。

1 肿瘤药理学的飞速发展

抗癌药物的发现传统上是通过用动物肿瘤模型对合成的化学物质和天然产物进行大规模筛选实现的。肿瘤化疗最初二十年(1950~1970年)发现的有效药物,大部分作用于DNA分子或其前体,抑制基因产物的合成或引起DNA本身不可修复的损伤。近几年来,主要是对天然产物如紫杉醇等和半合成产物如依托泊苷等进行结构改造,以获得作用更强、毒性更小的抗癌药物。近20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的掌握,发现了一系列肿瘤化疗新的作用靶点,出现了生物反应调节药、细胞分化诱导药、血管生成抑制药、各种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等肿瘤生物学治疗药物与新的用药方法。使临床肿瘤药物治疗目的逐步由过去的诊断导向型保守治疗向肿瘤基因导向型个体化主动药物治疗的目的转变[1]。例如,细胞分化诱导药全反式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可提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即使在传统化疗失败时也能发挥作用。同类药物13-顺式RA可用于预防头颈部肿瘤患者第二个原发肿瘤的发生。这些基于肿瘤生物学新知识的崭新治疗方法,将使肿瘤的药物治疗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也促使肿瘤药理学达到一个飞速发展阶段。近几年靶向疗法给治疗恶性肿瘤带来了希望,今年由美国Pharmacylics制药公司生产的依鲁替尼(rbrutinib)对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细胞(CLL)非常有效,其他几种新的靶向药物有望治疗晚期肺癌、卵巢癌和甲状腺癌等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

2 肿瘤药理学课程实施Seminar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肿瘤药理学是在分子生物学、病理学、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等学科的中形成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临床学科。其学科的广泛交叉性特点决定了Seminar教学法在肿瘤药理学中的重要性,肿瘤药理学的理论基础部分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对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指导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其与基础学科知识紧密联系;抗肿瘤药物靶点研究与抗肿瘤新药研究相关,是建立在临床药理学基础上;而抗肿瘤药物联合化疗及其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与临床药物治疗学密不可分。可见肿瘤药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多学科有着明确联系的交叉学科。而Seminar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实践、研讨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为药理学与临床部分专业研究生在肿瘤药理学学习中获得基础与临床相关学科的知识提供了特定的氛围和条件。

肿瘤药理学强调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研究方向和课题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临床,去解决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不同肿瘤及同一种肿瘤不同类型或不同阶段对抗肿瘤药的作用均可以表现一定差异,研究并认识不同肿瘤细胞产生这种差异的机制,从而为提高肿瘤的防治效果是肿瘤药理学的重要任务与研究方向。Seminar教学法为其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了广泛的途径,通过不断深入研讨,可辩证地分析和运用相关基础学科与肿瘤药理学的知识来解决临床用药中的实际问题。

肿瘤药理学内容从分子水平的细胞增殖周期到临床应用上的抗肿瘤联合用药,包括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联合起来研究抗肿瘤药的作用与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以及肿瘤耐药的产生原因。Seminar教学法的研讨交流模式为其提供了一个开放、宽松、积极而全方位的学习与研究空间,可以激发基础与临床不同专业研究生从各自学科研究目的出发,进行跨学科的研讨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从基础到临床全方面地对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辩论,最终实现对某一问题的共识,促成学科间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7]。

Seminar教学法具有启发性、主动性、激励性、互动性等特点[8],这些在肿瘤药理学的教学中均尤为重要。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是抗肿瘤药物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近些年来,最突出、最常见的耐药性是多药耐药性(MDR),目前肿瘤药理学对MDR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基因水平。研究发现多药耐药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编码的糖蛋白(P-GP)介导的耐药,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表达增加,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增强,DNA修复和复制酶、DNA拓朴酶活性改变和钙离子浓度的改变等。由此可见肿瘤药理学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大量研究论文与新观点发表。Seminar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本学科与学生专业研究方向的特点,指导学生有选择并主动的查找相关最新论文阅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Seminar教学法在肿瘤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药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肿瘤药理学过程中实施Seminar教学法,要从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出发,结合临床用药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使肿瘤药理学教学面向临床,同时又将不断更新的科研成果渗入Seminar教学中,逐步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第一步:根据我室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分为不同的小组:有临床药理组、分子药理组、神经精神药理组、天然药物药理组、定量药理组等。各小组指定一负责人,在下列教师设定的讨论主题中选择一主题,要求他们结合主题内容,利用图书馆资料尤其是网络电子图书等资源,从基础对临床查找相关知识线索,全面搜集可参考的信息资料,完成自主学习并撰写专题报告。供选择主题是以郭青龙主编的《肿瘤药理学》为依据,主要推荐有:抗肿瘤药物的靶点研究和抗肿瘤新药临床前药理学研究方法。肿瘤干细胞理论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其联合用药的药理学基础。癌基因、抑癌基因、信号传导与肿瘤的关系;主要治疗肿瘤的基因药物。细胞分化、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常用肿瘤诱导分化研究的实验方法。血管生成与肿瘤、抗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策略;免疫、多药耐药与肿瘤,常用肿瘤免疫研究的实验方法;生物反应调节剂及细胞因子发展的新趋势。抗肿瘤药物靶点研究:包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线粒体靶向药物与肿瘤治疗;蛋白酶体抑制剂与肿瘤治疗。P53-MDM2复合体抑制剂、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sp90抑制剂与肿瘤治疗。聚糖、微丝、端粒酶抑制剂、微管靶向药物与肿瘤治疗。第二步:各专题由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对共同讨论的选题进行宣讲;陈述各自的观点,并对教材内容与查阅文献的综述进行论述。同时所有参与的师生包括邀请的临床医生均可向报告人提问,要求学生对某些内容解释或进一步表达看法,也可指出报告人的不足,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此进行学术研讨与辩解,不断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报告人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释时,可以扩充一些进展内容。此部分指导教师要注意控制节奏与时间安排,在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要把握讨论的方向,使讨论能紧扣主题进行。同时根据各小组学习讨论的情况,对争论较突出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同时依据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间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与学习效果。第三步:由指导教师进行专题点评与总结,主要对上述讨论回答问题不妥之处进行更正;对解释不清进行补充,并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另外,提醒教师在进行评价总结的时候,应根据各组研究方向不同,强调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督促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强化、补充相关资料,完成肿瘤药理学课程结束综述的书写。

4 小结

Seminar教学法重点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可以从教学目的出发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教师的不断进取精神;从研究目的上培养其研究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解决临床问题与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Seminar教学法能实现师生之间、基础课程教师与临床教师间、不同研究方向学生之间等多向信息交流与互补,能激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思学结合与教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相长[9]。Seminar教学的自主学习和讨论阶段,各成员间分工合作,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制作专题报告,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在团队中所起的作用负责。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学习,培养出具有较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是以后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或研究合作关系的基础[10-11]。

在Seminar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需依据学习的目的通过自己去查阅文献、收集资料,从不断更新的科研文献中查找、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加工、整理、吸收并利用,使其转化为自己学习的成果,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研究进展与前沿知识,激励学生主动去学习[12-13]。通过Seminar教学法,学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学术交流能力、提问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甚至社交能力等都有所提高和改进[13]。教师通过Seminar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领会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打开了科研神秘之门,为其将来的学习和继续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14]。因此,在肿瘤药理学课程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不失为临床药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郭青龙.肿瘤药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20.

[2] 陈兵,黄美.美国大学Seminar教学范式的特点及启示[J].学术论坛,2009(8):193-196.

[3] 方征.Seminar教学法在教育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7):144-145.

[4] 秦勃.Seminar教学法在公共政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高教论坛,2010(8):31-33.

[5] 崔艳秋.“Seminar”教学法在医学高职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56-758.

[6] 刘荣.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综合运用于法学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140-142.

[7] 范岚,谢海棠,张伟,等.Seminar教学法在遗传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191-193.

[8] 董敏,覃杨,魏涌标.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10):60-62.

[9] 李宝群,梅爱敏.药理学课程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95,125.

[10] 张圆,韩丽莎,胡海.Seminar教学法在本科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8(5):111-112.

[11] 钱雅婧,潘旭,聂晶,等.Seminar教学法在口腔正畸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27-128.

[12] 钟河江.Seminar教学在麻醉学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

[13] 杨鑫,林雪,张瑞芹,李文志.以课题和实验为中心的Seminar教学法在麻醉学研究生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109-110.

[14] 黄礼年,许启霞,张永,等.Seminar和案例教学结合在呼吸科临床型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5):92-94.

(收稿日期:20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