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供应链日益智能化产业融合持续加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5840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比全国平均值高4.2个百分点。随着供应链各环节的融合逐渐加深,医药行业的“智能”发展成效渐显。

在不久前举办的2019第四届全球医药供应链峰会(下称峰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指出,“互联网+”正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等现代技术手段在倒逼行业转型升级。从生产企业的智能生产、智能制造,医药物流企业的智能运输、智能调度,到产业链条终端的智慧药房,无一不体现出“智能”的发展趋势。

供应链压缩加速产业融合

当前,医药供应链领域政策影响持续加深。崔忠付表示,继“两票制”“药品零加成”后,2018年推行的“4+7带量采购”政策,再一次给行业带来巨大影响。医疗器械领域的政策也陆续跟进,部分省份已经开始推行耗材零加成。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随着整个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供应链各环节不断压缩。据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国药、华润、上药、九州通前这4家全国性医药批发企业占流通市场总额的34.12%,比去年上升1.98个百分点。

“继‘两票制’全国推行后,带量采购、医保与生产企业直接结算等新模式,将进一步压缩流通环节链条,将行业推向一票制,物流在整个医药供应链中的作用也得到凸显。”崔忠付说。

另外,市场对商业、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崔忠付指出,在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依靠传统销售药品业务的医药流通企业已经很难保持利润的持续增长,如何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具价值的增值服务已成为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医药供应链面临着新挑战。崔忠付从医药供应链的角度分析指出,在生产方面,中国医药自主研发产品薄弱,药品品类以仿制为主,原创性新药甚少,关键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差距。在流通方面,中国医药流通供应链集中度仍有待提升,区域分布不均、资源整合程度不高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不过,近年来,供应链各环节的融合正在持续加深。供应链链条缩短、从生产到终端的各方功能调整、服务延伸正在促进着整个产业的融合渗透,在未来产业联动以及区域联动趋势明显。

崔忠付表示:“近几年,随着政策、技术的双轮驱动,主体责任日益清晰,全方位、多层次、布局广、覆盖深、链条短的现代化医药供应链体系正在逐步成立,统筹城乡,直达乡镇的省—市—县—乡镇四级配送网络加速形成。”

随着政策监管日趋严格,流通环境得到净化,灰色地带逐步萎缩,整体行业环境愈发透明;在制度方面,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放管服”的逐步深化,医药行业的注册、审批、交易、监管等制度愈发透明;在数据方面,新型技术更新迭代,信息孤岛被打破,全程化、可视化、可追溯化的医药流通体系逐步建立。

技术革新让产业智能化成为可能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宏指出:“全球医药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在致力于供应链功能的重构和效率的改善,都在追求自身能力在供应链上下游的延伸和合作。”他认为,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不是从零做起的能力精简,而是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继承、优化和扩展。

当前,医改新政在加深对医药领域的影响。穆宏建议,流通企业需转变经营理念和管理思维,并以创新的技术、创新的模式、创新的方法来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供应链各环节,各相关技术企业应加强合作。

中国医药健康产业的模式和历程、监管政策的导向赋予了国内医药流動企业特有的专业优势。不过,穆宏指出,中国医药供应链企业在软硬件和发展理念上仍有待完善和提高。技术驱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信息化技术作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医药供应链及跨境融合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给产业智能化发展插上了翅膀。

穆宏强调,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云平台技术,医药供应链通过产业供应链运营的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集约化,让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为一体,在提高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定货配送、订单处理等自动化水平的同时,让安全低成本和高效率成为可能和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