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评价

摘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成功的优秀小说,它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生进行了光辉形象的塑造,介绍了在战争年代,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几经磨难却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本人通过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利用本文阐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通过他执着的对待革命事业和自己的爱情,探讨人物形象所呈现出来的个人品质,帮助同学们对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评价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通过男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独特的描述,恰当了结合了当时现实情况和人物理想,使人物形象更加灵活,个性鲜明且独具特性,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触和激发。同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国的发行,极大程度推动了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一、革命事业方面的坚定精神

凡是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者,无不为保尔·柯察金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精神所打动,他的坚持奉献和执着追求应当是每一个当代人都应当学习的精神。在该书籍中,保尔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精神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表述:

(一)幼年情境和生活历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自幼家庭环境较为艰苦,早早辍学成为了学徒工,这属于当时最底层的工作,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儿时的艰苦记忆让保尔明白了贫苦百姓生活的不易。随后,保尔较为深入的了解到布尔什维克党,认为其是一个文明的组织,能够消除社会阶级,造福整个国家。因此,保尔对该组织的加入产生了强烈的愿望,通过保尔不断的奋斗和争取,终于在十五岁时成为了布尔什维克党中年轻的一员,从此走上了革命事业的坚定步伐。

(二)身体的摧残和战争的经历

当保尔成为布尔什维克党中的成员之后,在未征得父母同意后就加入到了第一线的危险战斗中,担任了占地通信员、侦查员和骑兵等工作,而此时的保尔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相当于一名高中生,而他在战争中所呈现出来的无畏精神和机智勇敢却无比坚毅。在多次战争之后,保尔的身体受到了巨大的摧残,腿部受伤严重,右眼失明,但这并未影响保尔对革命的信心。但是由于身体情况,保尔不得不从一线退到地方开始了其他工作。即使如此,保尔对待新工作的热情依然没有一丝怠慢,以至于无暇照顾自己越来越糟糕的身体。而支撑他一路勇往直前的信念就是革命事业的成功和人民的彻底解放。

(三)燃尽生命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一直完成着高压量的工作,乃至到了最后需要医生不断提醒他,身体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时,但这并没有使保尔有所退缩,而是更加全心投入到自己的革命事业中。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经糟糕透顶时,开始写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他面对右眼失明,病痛折磨依然慢慢进行书写,一直到最后连提笔的能力都失去了,只能找人通过口述进行记录。终于,在他不懈的努力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精神革命作品出现在了大众面前,而保尔也结束了一身的革命事业。

二、爱情方面的纯粹

在爱情面前,保尔·柯察金是坚定、真诚的,他与恋人冬妮娅的爱情真挚而无私,使读者纷纷动容,这种单纯而神圣的爱情故事,是当代人应当推崇的。虽然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冬妮娅并未和保尔一样守护坚定的爱情,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让世俗的不堪污染了这份纯洁的爱情,结局十分凄凉。但是保尔·柯察金对爱情的坚定和守护却是勇敢的,同时保尔对待爱情更是果断而坚决的。当他发现所爱之人已经改变,不如当初时,保尔果断选择离开,这种对爱情的果断,也表现出保尔对纯粹爱情的向往和守护。

三、个人品质方面

在对保尔·柯察金一些细节描述中可以发现他所具备的个人品质。当他在遇到上级欺负女同志时,保尔与上级起了直接的正面冲突,这一举动虽然粗莽,但却是一种正直勇敢的品质表现,也是我们当代人最缺乏的一种优秀品质。同时,保尔在身体条件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最前线进行工作,起早贪黑的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所有的精力,这种奉献精神使每个读者震撼,他的这些优秀的个人品质和民族精神都是当代年轻人应当学习和推崇的,当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时,都应当伸出自己的双手,给对方一份支持,而不是事不关己,漠不关心。

四、结语

本文简要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进行了研究,以保尔·柯察金为主体人物,对他的革命精神、爱情信念和个人品质进行了简要分析,使大家能够对保尔·柯察金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保尔·柯察金作为一名民族英雄,他的精神是我们所有人应当学习的,更值得我们去反思,在这个诱惑和多样的时代中,对国家的热爱应当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精神,而爱情也不应受到物质和世俗的影响,保证美好的纯粹。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一时的文学与永恒的文学——应该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J].粤海风,2014,(06).

[2]熊款款.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英雄形象的解读[J].企业导报,2014,(11).

[3]张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神和文学价值[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3).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