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专业无纸化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探索

该文根据当今外贸行业无纸化经营的趋势,对外贸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无纸化探索。在分析国内外贸无纸化应用的现状后,说明课程体系优化的内外动力,构建“三层次”无纸化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对无纸化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的部分进行了阐述。

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愈来愈短,并且呈现技术走向综合化、精确化等特征。工作现场技术的持续更新会不断地促使传统低技术岗位的消亡,高新技术岗位的增加。这直接或间接导致国际贸易的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外贸岗位技能的变化,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然促使外贸单证无纸化,外贸经营网络化,外贸管理信息化,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外贸岗位实践能力的形成日益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支撑,尤其是高技能岗位的实践能力是建立在高技能理论基础上的。因此,课程设置上必须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外贸行业无纸化操作现状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普及,网络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根据瑞士银行的研究报告,世界电又子贸易将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3年,全球通过因特网进行的贸易总额将达到1.24万亿美元。其中,2001年世界电子贸易额将增长到3810亿美元,2002年将突破7000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则预测,到2003年,电子贸易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25%。这种高速增长的趋势将促使电子商务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

2012年7月31日,海关总署发文2012年第38号(关于在全国海关试点开展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工作),决定在全面推开分类通关改革的基础上,在全国海关试点开展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工作。此举将进一步简化进出口申报手续,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通关作业无纸化的目标是单证审核依据由传统的纸质单证为主向电子数据为主转变,实现通关全程无纸化。此项改革试点将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作业的电子化水平,加快通关作业向真正无纸化转变的进程。

以2012年的通关无纸化改革为结点,我国政府对贸易无纸化的支持是以公共通信网络为基础,以国家“金关”、“金卡”、“金桥”、“金税”四项信息化工程为代表,电子政务现已在外经贸、海关、银行、税务等领域推开,为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日趋完善的政策保障和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实现网上管理的外经贸业务主要包括:

对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实现了网上核查进出口配额,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实行电子化海关管理;进出口商品检疫的电子化加快;运用电子手段进行贸易统计;实现了加工贸易全国联网审批监管;实行原产地证网上申领。

外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在动力

我们考察了进出口企业的外贸岗位对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希望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教学能与外贸岗位对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能独立胜任外贸岗位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毕业生。根据我们对400多名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91.3%的学生认为他(她)们来高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通过对专业课程的设计与优化,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要教给学生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考虑到学生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优化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程体系关联度等适应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贸易无纸化的实现不仅是进出口商通过EDI、EC等方式对传统贸易流程进行改造,同时也是海关、商检、税收、银行等外贸管理和服务部门的电子化。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兼顾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每个课程模块中,都有实践技能的训练。高校的外贸专业教学也相应地对课程进行无纸化教学和课程内容优化,适应企业对学生不断提高的专业能力要求。

外贸专业无纸化课程体系优化的举措

课程体系优化举措。我国外贸专业比一般专业信息化程度高,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较好。同时,迫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和客户的需求,外贸专业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更具主动性,加之外经贸管理和信息、服务体系相对完善,因而,发展电子商务、实现无纸交易,外贸专业教学有条件先行一步,并以此为契机,加快学院的国际化进程。

我们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根据无纸化与课程的融合情况,构建“三层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即“职业素质课、半无纸化职业能力支撑课、完全无纸化职业核心能力课”。

第一层次职业素质课。主要是围绕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基本素养而设置的课程。旨在培养和形成基本职业素质,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心理承受的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等。这一层次包括两大环节的学习和训练,第一环节是“基本素质”,包括“两课”学习、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公关礼仪与口才实训、职业生涯教育、军训等;另一环节是“职业基础知识”,包括大学语文、哲学基础知识、英语(精读、阅读、听力、口语)、数学、体育、应用写作、计算机基础等。在这一层次,无纸化与课程结合度不高,仍旧按照原来的教授方法和手段。

第二层次半无纸化职业能力支撑课。这一类课程是考虑学生毕业以后提升的需要设置的课程。旨在培养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形成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对自己和本部门外经贸工作进行规划、实施和评估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创新能力素质的形成打好基础。这一层次主要集中在职业必须的专门化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商品学知识、经济法、西方经济学、会计基础与实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经济法、商务谈判、世贸组织概论、外贸英语等。这个层次中的课程实现网络课堂、无纸化作业、电子教学资料等基本教学功能无纸化。

第三层次职业核心能力课。这一层次主要集中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这是一类针对今后专业的职业岗位普遍需要掌握的必备技术应用能力,是适应即时上岗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听说、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通关实务、外贸商检实务、网络营销实务、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二是综合应用能力,如专业校内模拟实习、专业校外实训、毕业综合实践等。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相关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对国际贸易业务开拓创新,对外贸实践技能创新,创新能力是其核心。这个层次的课程完全实现无纸化,在授课资源、考试平台、课内训练及课后作业等教学全领域脱离纸质教学工具,利用模拟和实际外贸平台,与工作岗位无缝衔接。

课程体系优化体现。无纸化课程体系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

加快专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硬件建设是外贸专业开展无纸化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步骤。外贸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应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增加网络、专用设备等硬件投入。

注重引进、培养外贸电子化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力度,特别是对专业课老师的知识更新。

对专业贸易平台的选择和学习。外贸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方式无非两种,一是企业自建网站,设置自己的网站维护人员;另一种是借助专业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前者适用干资本雄厚、资源丰富的大型外贸企业,而后一种方式则普遍适用于众多中小型进出口企业。专业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平台,如创维,进行学习性和模拟性创建。

用好政府提供的各种信息和电子化服务。随着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现已在外经贸、海关、银行、税务等领域推开。目前我国外经贸主管部门已经拥有了信息功能强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专用网络,如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中国出口商品网、中国招商网等。外贸专业应充分利用这些现有资源,使学生熟悉这些工具性软件,实现与工作的“零对接”。

无纸化过程需要加强的部分

对软硬件的要求。无纸化课程教学对软硬件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借助网络环境、多媒体设备进行,听说训练和考试时对设备要求更高。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无纸化教学和机考会在越来越多的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重要性不亚于实验设备,应有同等投资力度。

可喜的是经过教学水平评估的引导,各校的现代教学手段都得到跨跃式提升。

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无纸化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技术上讲,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很多学校已要求教师必须获得现代教育技术合格证书,以适应教学手段的革新;从理念上讲,要深刻认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劣和互补,把握多媒体教学的规律,让多媒体技术与教师的教学艺术相得益彰,切忌把教学艺术等同于简单的技术运用。

教学和考试系统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技术上的可行性,更要符合教学规律,无纸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

对教学资源的要求。外贸专业教学部门应利用校园网建立网上教学平台,提供优质课件资源,开发网上教学和考试系统。任课教师应建立个性化网页,将自己的课件、讲义挂在网上,通过网络发布、收集、批改、反馈作业,征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还可借助网络实现师生情感的交流,这也是现代环境下教师实践教书育人宗旨的有效渠道。

对实行速度的把握。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一方面,无纸化教学是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也切实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而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无纸化教学对技术和设备要求高,技术优势转化为效率优势需要不断实践和总结,教师和学生也需要接受过程,因而是渐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