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电子商务品类管理》课程设计的思考


打开文本图片集

《电子商务品类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较新出现的一门能力拓展课程。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在网络营销工作中从事品类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和管理潜质。在实际教学中突出教学的灵活性,以基本培养宗旨为纲,突出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工学结合的特色。

一、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分为6个部分,即电子商务与品类管理,电子商务品类角色、电子商务品类评估与品类评分表,电子商务品类策略,电子商务品类战术,电子商务品类实施与回顾。每个模块分别由教师讲解、学生实训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完成,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过程学习。建议学时:50课时。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现代品类管理特点和内容;(2)了解电子商务和品类管理的天然适应性;(3)掌握常见电子商务品类管理的战术策略;(4)熟悉电子商务品类管理的实施流程。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理解大型网络零售商店的品类结构及品类划分,在充分了解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对中小型网络零售商店进行品类结构划分;(2)能够在充分的调研前提下,对中小型网络零售商店进行品类角色划分;(3)能够对网络零售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品类评估,理解品类评分表并制定合适的品类评分表;(4)能够针对不同的网络品类角色,制定合适的品类策略;(5)能够在品类策略的指导下,制定合适的品类战术;(6)能够理解网络零售商店的品类实施,并监督品类实施效果。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4)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

(一)教学模式与组织形式

在基本理论“必需、够用”的基础上,重点“增强实操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切实起到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使学生掌握的电子商务品类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电子商务企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将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构建成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现场教学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教学内容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教学方式以行动导向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案例教学法;选择大量的相关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进入理论学习,或者在理论学习之后进行案例分析,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加强理论和实践的交融。

(2)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模拟生产实际,制作商品,使用商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电子商务企业、参观产品工艺流程。

(3)项目实操。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真实的企业营销项目中去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平台,让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巩固已有的知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对于师生的知识要求

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要求:(1)熟悉商品学相关基;(2)具备电子商务应用基础;(3)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4)具备营销学、管理学知识基础。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1)扎实商品学理论知识;(2)电子商务综合运用能力;(3)实践指导教师具备相关经历;(4)较强课程设计和教学引导能力;(5)具有较好相关学科理论基础;(6)对本学科有较强前沿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五、实习实训条件要求

六、考核与评价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