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摘 要:从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思想与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数据出发,以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浅析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方向,指出高校教学改革应施行教育教学导师制,设置更为灵活的修学机制,增强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加速实践教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基地及改革综合素质考核机制,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一种切实可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71-02 收稿日期:2016-09-12

作者簡介:胡 涛(1980—),女,四川仁寿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年底,笔者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四川文理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状况的调查。在调查大学生生活中心理压力的来源时发现,70%的大学生“过于担心自己的前途,即就业”;进一步调查“你感觉生活中最苦恼的问题是什么”时,63%的大学生表示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20%的大学生表示“感到所学专业没有前途,失去兴趣”。再调查“你认为下列哪项是你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时,49%的大学生选择了“就业市场人才供大于求”,47%的大学生选择了“就业能力欠缺,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8%的大学生选择了“就业期望值过高”,15%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校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得出,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竞争,就业问题成为困扰学生的难题之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就业能力的欠缺和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离,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解决“就业难”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从调查数据出发,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浅析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以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施行教育教学导师制

在调查“大学生是否在每学期开始的时候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按该计划进行学习”时发现,只有12%的大学生制订并严格执行学习计划,44%的大学生制订了学习计划没有严格执行,44%的大学生没有制订学习计划。当被问及“你在大学学习中碰到的最大困惑”时,40%的大学生表示“学习动力不足”,34%的大学生表示“学习目标模糊”,31%的大学生表示“想学的东西学不到,不想学的东西必须学”,10%的大学生表示“不适应大学的教与学”,表明自己在学习方面没有困惑的仅1%的大学生。进一步调查“如果你认为自己学习动力不足,那么具体原因是什么”时,60%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再进一步调查大学生平均每天花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发现,34%的大学生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为1至2个小时,21%的大学生为2至3个小时,20%的大学生为4个小时以上,23%的大学生在1个小时以下,3%的大学生没有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综合以上有关学习方面的调查结果,不难分析得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控能力都较为薄弱,用于学习的课余时间较少,四成多的大学生处于被动型学习状态,大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存在学习困惑。这说明一方面,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应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初步拟订自我职业规划,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业规划;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大学生专业学习方面,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而且需要教授学生“为什么学”和“怎么用”,明确学习的实践意义。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教学改革应该从大学生的就业与社会的需求两方面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施行教育教学导师制,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业与人生导师,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长期的指导关系,稳步推进大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促进大学生就业。

二、设置更为灵活的修学机制,增强大学生学习自主性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旷课、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或论文”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一方面学校需要严格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严格考试纪律、提升考评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该改革教学体系,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更为灵活的教学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课老师、上课时间、课程、考试时间等,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高校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后,学习自主性不强。高校教学改革应该应用信息化技术,设置更为灵活的修学机制,逐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育教学方式,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不断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时间、社会实践时间、创新创业时间等,让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充分结合,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三、加速实践教学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

在调查“若要对学校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你最希望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不定项选择)”时,75%的大学生认为应该“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61%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学改革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

地处三、四线城市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担负着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使命。既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又要服务地方发展,有效的办法就是加速实践教学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一方面,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教学成效评议机制,充分利用行业和用人单位这只手,指挥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指导,集中力量培养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依托地方社会经济资源,建立符合大学生实践需求的实践教学基地、合作科研院所、创新基地,与本地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相对接,与大学创新科技园、经济开发区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形成高校和地方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格局。

四、建立综合素质实践基地,改革综合素质考核机制

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应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在突出实践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1]。传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活动和公共课程上,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种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环境及需求。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更多地从網络上获取信息和思想,信息的纷杂、思想的多元,让大学生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明确的追逐方向,“说教”已经不能让学生真切明白自己应该建立怎样的价值观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能让大学生沉淀自我,检验自我,进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基地,将高校综合素质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既可以让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社会和人生,尽早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少走弯路,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各方面的素养,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要改革综合素质考核机制,建立与之对应的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考核机制,引入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面试、参与讨论、参与游戏、参与表演等方式,实行教考分离,更为公正地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这种考核能真正拥有相应的综合素质,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调查显示,针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50%的大学生认为应该“采取更加活泼生动的教育方式”。这说明,高校教师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应该积极参与改革,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适应当今学生对新型教育方式的渴求。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工作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力气投入其中,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做好[2]。要改进教学方式,高校教师首先需要紧跟科技文化的发展,不断更新自我知识储备,其次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课程实际、社会资源和技术的实际,建立一种更适合本课程教学的方式,从传统单一的讲授方式,过渡到活泼生动的图、文、声、视频、道具等结合的、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方式中,让学生乐于与老师、同学在学习中进行探讨,将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六、结语

在信息时代,各个领域正接受着信息技术对该领域的改造,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这样的改造。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也由最初的教学展示辅助、教学信息化管理,走向智慧校园建设、教学体系改革之路。搭建完备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平台,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形成一种激励与竞争并存的机制,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增强就业能力,不仅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教学的改革离不开老师和学生,实施教育教学导师制,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指导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业及职业规划指导,让迷茫的大学生不再迷茫。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主导者,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贮备,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乐于学习,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特色。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教学,需要加速实践教学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有效利用地方资源,开展校地合作,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机制。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应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实践学习提升和检验素质教育的成效。

总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应始终立足于素质教育本身,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张六一,陈书鸿.实践教学改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核心.三峡高教研究,2015,(1):1—3.

王小力,李宏荣,徐忠锋,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中国大学教学,2013,(1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