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十余年来,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经过从无到有的艰难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认识和定位的偏差、师资的缺乏以及课程体系的不完善正制约着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除需要正确定位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外,还需要加强师资、完善教学及评价体系、加强对外交流、创建社会支持体系等一系列综合措施。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教育认识和定位的偏差

美国等西方国家盛行的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是密切相关的。1999年后,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激增,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最直接、主要的原因,因而打上了被动、救急的烙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创业教育虽然注重了对西方创业教育外在表现形式的模仿学习,但忽视了对创业教育内涵和价值的挖掘与探究。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亟待完善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只有拥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托起一流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学科特性要求创业教育的师资既是课堂教学的理论传播者,也是创业管理的实践战将。在目前的總体环境下,高校教师往往就是创业意识和能力不太强的群体,其自身在创业方面的素质就注定了其很难给学生传递真正适用的创业经验与理论,也很难传递给学生真正的创新创业精神。在这样的师资条件下,教学内容和模式很难脱离理论层面上的纸上谈兵。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就必然体现为单纯的讲授过多,实际商业计划的构想、写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案例分析等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的教学方法运用过少。可以预计,如果当前创业教育有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处境不能得到较好改善,将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缺乏科学规范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创业课程如何组织,如何适应不同学科背景的需要,如何满足引导学生创业规划的需求,都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其教材,还是创业案例库,都立足本土、贴近现实。其中,百森学院通过专门设计的创业课程教学大纲、独一无二的外延拓展计划以及共同资助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个学术研究会来支撑其创业教育。可以说,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都得益于其遍及高校的创业课程设计。而在我国,尚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教育上,目前开设的创业课程大多以“职业规划设计”、“就业政策指导”、“创业大赛指导”为主要内容,难以满足创业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要求。在教材和案例建设方面,原创性教材缺乏,更多的是照搬国外的教材或案例,与中国的创业实践和创业环境脱节。

(四)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系统而独立存在,它无时无刻都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创业教育尤其如此。美国创业教育取得辉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其文化、制度等社会总体环境形成了对创业行为的支持。社会支持环境包括学校、社会、政府三个层面的环境体系。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重塑创业教育内涵,正确定位创业教育目标

创业教育是系统工程,首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向和发展目标。目标定位是否准确 ,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关系到创业教育的生命力。创业教育的确能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大学创业教育的作用绝不仅限于解决就业和个人生计,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传授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青年人才。因此,创业教育应是主动的、长远的行为,其目标定位应为培育整个民族的创业信念和创业精神,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社会。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教师是创业教育的一线执行者,其学识、经历、经验和理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须构建具有较高创业素养与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改革实践,让教师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潜心研究案例,提高创业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可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让一些骨干教师带着合适的项目去创业,培育一批“创业型学者”或“学者型企业家”。此外,还要积极寻求制度的突破,选聘一些勇于开拓且经验丰富的成功创业者、企业家家担任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配合和协助高校专任教师。

(三)努力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基本都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各具特色的教育体系,使其创业教育的实施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完备、丰富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又增强了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因而,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若想取得理想效果并得到长足发展,当务之急是必须开发出一套实用、适需的创业教育体系,只有这样,创业教育实施才能有章可循,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从抽象走向具体,从而取得实效。

(四) 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推动创业教育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其质量评价的规范化。只有在对创业教育进行科学、客观、有效评价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准确、系统地综合评价我国创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高校了解自身和全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调动高校之间的竞争意识。此

(五) 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的改革开放历史证明,引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是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这为中国高校全面学习国外创业教育在教学 、研究与实践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育部门应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外交流:硬件方面,可着眼中国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引进合作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案例等;软件方面,既要选派合适的教师“走出去”全方位地学习,也要将相关领域的优秀外教“请进来”,开展讲学与学术交流。

(六)建设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

要认识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一项重要条件是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这决定了创业环境的优劣,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反过来影响学生主动接受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创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王辉.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05(6).

[2] 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尼菲尔 陶丹:重庆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