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收购海尔电器20.1%股权


  6 月25 日海尔电器(1169HK)公告,2008 年6 月24 日,青岛海尔已与德意志银行就买卖39267.75 万股股份订立买卖协议,应付之代价为现金7.755 亿港元,相当于代价每股股份约1.975 港元。买卖协议须待取得中国主管部门批准并在股东大会上取得青岛海尔股东批准后方告完成。于买卖协议完成后,海尔集团持有海尔电器的股权将由54.58%增加至74.68%。
  6 月27 日青岛海尔公告了有关本次收购交易更为详细的内容。本次收购金额折合人民币为6.824 亿元;决定于2008 年7 月18 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以上及其它事项。
  
  如何把“蛋糕”做大
  
  青岛海尔作为一个一流的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却已经沦落为二流的公司。目前青岛海尔的净利润、营业收入、总资产在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中排名分别为第三、第四、第五位,总市值、流通市值分列第三、第四位,而最近的收盘价列第十位左右,2007年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幅度列二十名开外。作为一个世界第四大白电集团、中国的白电龙头企业来说,股份公司这样的成绩单实在难以让二级市场投资人满意。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本次收购是青岛海尔被确立为海尔集团的白色家电业务整合平台后,所迈出的实质性的第一步。
  国泰君安电气器械业分析师王稹认为,该收购事宜完成后,青岛海尔将参股集团洗衣机与热水器业务,海尔白色家电资产整合取得进展。
  协议收购价格定于认沽权证的行权价,符合预期。该对价对应2007 年市盈率21.3 倍,市净率4.1 倍。与近期的几家电行业收购相比,价格偏低;但考虑到港股估值水平偏低,以及近期A 股估值中枢的下移,他认为这个收购价格略微偏高,但尚属合理。
  从公司高层反馈的信息来看,集团目前考虑的是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如何把蛋糕做大,进入家电前三大集团。而不是如何分蛋糕。因此,信达证券认为,海尔集团整体上市最近两年不太可能;而前期计划的股权激励方案下半年要推倒重来;上市公司仍然只是为了集团扩张的一个融资窗口,好消息是目前这个窗口集团打算要进一步扩大。
  
  未来的发展趋势
  
  青岛海尔的资本市场形象将改善。过去虽然投资者对于海尔集团把青岛海尔作为白色家电业务整合平台的意图也有所知晓,但一直未有实际行动。现在明显感受到海尔集团更加重视资本市场的运作、加快了白电业务整合的进程;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另据了解,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已经自创了一个叫做“1+1+N”的组织架构再造模式。他要求集团各个本部以上部门都必须以“一名外部专家+一个本部长+一个团队”模式配备人员。同时,海尔集团还第一次高薪聘请了两位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的成员担任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助理等职。
  按海尔集团的规划,到2010年流程创新结束后,海尔集团的销售收入将从2007年的170亿美元上升到600亿美元,考虑到汇率变化将上升3倍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依靠海尔现有业务的增长显然难以做到,从2005年开始,海尔集团的销售收入连续三年增长率只有3%~5%,于是,抓住机会进行跨国并购成为自然的选择。因此,海尔集团意图并购“GE”白电资产的市场传闻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张瑞敏认为,企业能一夜之间创造几个亿万富翁并不一定是坏事,我认为只要能让海尔创出世界名牌,什么方法都可以去探索。不过我感觉通过这种做法还做不到。中国人有句话:财聚人散。你把财富都聚集到少数人手中,就会产生世界名牌吗?企业难就难在做到相对公平,因为基础工作很难量化,如果能解决相对公平,绝对值是没问题的。
  2008~2009 年每股收益为0.65 元和0.78 元。市场人士认为,这单收购最大的意义在于暗示了青岛海尔的整合平台地位,未来集团的各项资本运作可能更多地将通过青岛海尔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