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成:传承专业技术,推动文物信息化建设

江旭明

我国的文物数字化起步晚,虽然文物信息处理在经费投入、运用范围上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需要意识到,多年来文博领域内画地为牢、闭关自守等现象仍然存在,这直接让先进技术的推广陷入困境。杭州华晖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成表示,面对行业的突出痛点,未来各文物信息处理企业只有以科技赋能,才可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

王汉成直言,在过去部分人士随意、私自修整文物,擅自改变文物现状,导致“好心办坏事”。在王汉成看来,文物具备两个重要属性:一是不可再生,一旦遭到破壞,它们将从人们的视野里永远消失;
二是传承文化,所有文物都蕴含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文化禀赋,是一个民族根脉延续的重要载体,其背后承载着巨大的精神价值。“如何才能实现文物信息的高效处理,如何才能让民众切实感受文物的‘云魅力’”,这是王汉成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不懈探索,王汉成得出解决该问题的最终方法:用科技赋能,让文物“活下来”“活起来”。为实现这一目标,王汉成致力推动企业与德国CRUSE建立合作关系,借助CRUSE专业超高精度高端扫描仪,完成二维和三维大幅面原稿的扫描工作,实现高仿真度的还原效果。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汉成对已取得的成就并不满足,他全身心投入更深层次的专研,成功研发5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将各项专利技术应用于包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在内的众多机构设备中,此举为加快各单位文物信息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王汉成是个对行业有大热爱的人,他总是走在行业的前端,我们刚震撼于他打造的新技术,他又再次为行业带来惊喜。”业内前辈如此评价王汉成,“引入CRUSE复制典藏级绘画艺术品的数码复制系统,此举让人惊喜,开发各项专利并与大量文物、博物馆合作,此举让人佩服,在此基础上,王汉成还发表了包含‘信息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研究、文博单位文物信息采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数字化复合3D打印技术在文物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等在内的众多学术论文,以毫无保留的姿态分享个人对文物信息处理行业的见解,此举让人折服。”此外,他还受邀担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学术期刊编委,并审核把关相关稿件质量,和编委会其他成员一起为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贡献专业与智慧。

虽然业内一片盛赞,但王汉成却表示,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他将继续立足文物信息处理行业,寻求技术上的创新,为助力文物信息化建设道路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信息处理文物信息化文物的栖息之地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04-21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8期)2021-09-10基于Revit和Dynamo的施工BIM信息处理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3期)2021-07-28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文物的逝去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文物超有料少儿美术(快乐历史地理)(2019年5期)2019-09-10地震烈度信息处理平台研究铁道通信信号(2018年11期)2019-01-19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铁道通信信号(2018年1期)2018-06-06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