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探析与思考—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

郝 薇 四川省图书馆

文献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集中体现,也是公共图书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特别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丰富多元的文献信息资源对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协同推进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为图书馆界指明了奋斗目标。但是当前我国政府工作的重心仍是经济建设,其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少,特别是对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投入较少,导致公共图书馆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不足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收入及地方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各地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也相应地存在差异。近年来,在政府对公共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的投入上,西部欠发达地区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要少很多。加上中国制造业原材料价格的飞涨,图书资料原材料纸张的价格不断攀升,因此,文献资源采购费用的严重不足与图书资料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密不可分。

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采访方式是购买文献,其他的采访方式如交存、捐赠、交换等都是对购买方式的补充。在文献购置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就成为采访人员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而随之受影响的就是馆藏文献的采购总量。同时,随着我国出版业的迅猛发展,图书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一方面是文献购置经费的短缺,另一方面则是文献出版总量的膨胀,在此情况下,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采购陷入窘境。

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该馆普通中文图书采购经费不足八百万,其中文图书年采购量与全国中文图书年出版量相比差距甚远。面对有限的经费,图书馆工作人员只能采取“保重点藏书,保品种”的采购策略。持续上涨的图书价格导致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新书入藏量下降,旧书比例上升,馆藏文献与读者需求脱钩,图书馆无力购买读者急需的内容新颖的图书资料,留在馆中的则是一些无收藏价值且内容过时的图书,久而久之,造成读者的大量流失。购书经费的严重不足和新书价格的飞速上涨导致公共图书馆无法采购大量的图书文献,大量文献的缺藏导致图书馆拒借率上升,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近年来,在四川省图书馆新馆建设的过程中,省财政已经增加了该馆的文献购置经费,但仍难以满足文献资源建设的需要。

馆藏建设质量欠佳,需进一步提高

购书经费与馆藏建设的质量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着图书资料采访的数量,也严重影响着馆藏结构体系。馆藏建设要与本馆的定位相结合,要以本馆办馆宗旨为目标,保持本馆特色。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受众群不同,要根据自身的馆藏发展政策,开展馆藏建设工作。

与普通中文图书相比,那些出版量少、编辑难度大、学术性强以及收藏价值高的文献资料的价格会更高。图书馆采访人员有可能将这类高码洋的文献从采访订单中剔除。

在文献复本率的控制方面,不少地方图书馆往往在追求图书馆藏量的同时忽略了馆藏的质量。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其采购的普通中文图书中有三分之一为文学类图书,而文学类图书中又有三分之一为中长篇小说,这些通俗小说采购的复本量较大,整体收藏价值并不高,这对于采访人员来说是应该避免的。同时,采访人员在文献采访过程中要对文献的出版单位进行认真甄别,细致地考察文献资料的质量,选取好的版本,尽量不要浪费有限的购书经费。

缺少明确的采访计划,影响馆藏文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大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都没有明确的采访原则,甚至都没有文献采访计划、采访细则、采访范围、采访方式、采访流程等,图书采访工作的开展完全依靠采访人员的主观意识,由其工作经验、个人喜好、修养与学识水平等决定。在文献采访中,采访人员应当保证馆藏文献采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而完善馆藏纸质文献体系和数字资源体系,不能片面追求“大而全”,这样反而会使文献丧失系统性。

采访手段落后,渠道单一,采访文献品种少,缺乏丰富性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公共图书馆文献的采访方式主要有购买、交换、受赠、征集、拍卖、接受调拨、复制、网络信息采集、数字化转换等。购买是文献采访的主要手段,是获取文献的主要渠道,其他方式则是辅助性的补充手段。文献采访书目主要根据中标书商及出版社提供的采购书目而定,供货书商常常出于利益只提供折扣低、品质一般的书目供图书馆选择,图书馆无法获取质量高、折扣高的书目,这会造成图书馆特色地方文献、学术性强以及收藏价值高的文献资料缺藏。

公共图书馆要对本馆的馆藏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根据本馆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料建立相应的文库。然而,对自身馆藏缺少系统的梳理是很多地方公共图书馆的“通病”。另外,公共图书馆文献采购类型单一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四川省图书馆采访的文献类型有图书、期刊、报纸、数字资源等,其他文献类型如舆图、照片等采购较少。

宏观指导与调节不足,缺乏协调机制

我国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特别是省会所在地的市级公共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其藏书量比较丰富。但其往往位于同一城市,在职能上,省、市级图书馆没有很好地明确自身的定位与分工,“小而全”“大而全”的文献资源建设思想在两家图书馆中都存在,这种思想使得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能形成互补,两馆馆藏存在大量重复,导致其无法充分发挥各自文献资源的优势。同一城市的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缺乏协调机制,造成文献资源浪费。如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都位于成都市同一行政区域内,两家图书馆距离不超过800米,且两馆收藏的文献重复率较高,都将文献采访重点放在人文社科方面,对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献采访较少。在图书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这种文献资源建设思路不利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

建设地方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为实现地方图书馆文献价值的最大化,提高同一地区馆藏文献的使用率和流通率,地方图书馆应成立地方图书馆联盟,在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建立馆际互借机制,并制定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的图书馆联合采访和联合编目细则,加强本地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联合共建机制。地方图书馆联盟应联合普查同一地区各类型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实际情况,并针对各馆提出文献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应建立专业的且适合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采编系统,基于专业的采编系统对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进行采访、编目,这样才能提高各级各类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如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联盟组织。四川省图书馆是首批加入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成员馆之一,是最早实现联机合作编目的公共图书馆,其作为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四川省分中心,不仅承担着本馆的书目数据库建设任务,还承担着发展本地区的市(县)级图书馆加入四川省图书馆联编中心成员馆的任务。到2022年,四川省图书馆已发展成员馆211家,其中公共图书馆183家,其他类型图书馆28家,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成员馆数量约占全省公共图书馆总量(204家)的90%。四川省图书馆连续数年被国家图书馆评为“优秀分中心”“优秀数据监督机构”。同时,四川省图书馆多名成员被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聘为联合编目质量员,参与全国公共图书馆联合目录质量控制、题库编写、业务培训指导等工作,为四川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事业保驾护航。

加强地方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出版业的转型,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方式。四川省图书馆应紧跟数字阅读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拓展各类载体的数字资源,增加对电子图书的采购。随着读者电子图书阅读需求的增加,图书馆要不断丰富馆藏电子书的品种,特别是要及时购入新出版的电子书,实现电子书和纸质图书“纸电同步”。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因此,纸电同步对图书馆馆藏体系的优化十分重要。同时,四川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电子期刊、视听多媒体、综合数据库等五大类数字资源和万方、CNKI、龙源、维普以及超星等数据库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数字资源的服务效能。

建立健全地方文献馆藏体系,体现馆藏地域特色

地方文献是展现区域特色文化和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也是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成立地方文献资料中心,建立健全地方文献收藏制度,完善地方文献馆藏体系,拨专款、配专人、辟专室开展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的当务之急。省级图书馆应联合基层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整理加工工作,进一步发掘文献中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

四川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于2015年12月新馆开放之日正式与读者见面。地方文献阅览室主要收藏四川方志、家谱、四川史志、四川年鉴以及记录四川地方名人的著作等,凡是涉及四川地区的历史与现状,并且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的文献都被收藏在地方文献阅览室,这些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史料性、综合性及系统性等特征。近年来,四川省图书馆又相继推出了多个地方文献主题馆,如“二李文库”“张大千文献中心”等,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巴蜀地方特色。“二李文库”主题馆记录了李劼人、李一氓的生平事迹,收藏了两位先生捐赠的各类文献资料,集藏书、展览、研究等服务于一体;
“张大千文献中心”主题馆提供与张大千相关的艺术作品、画册、著作的展览和相关研究文献的查阅等服务。这些四川地方名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主题馆是四川省图书馆的“馆中之馆”,将与省图书馆共存,传之久远。图书馆采访人员应当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尽可能全面而系统地完善地方文献馆藏体系。

“你选书我买单”馆店合作,有效补充馆藏文献

“你选书我买单”是201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四川省图书馆与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文轩)共同推出的馆店合作模式——“读读书吧”举办的活动。该书吧设在四川省图书馆二楼大厅西侧,其将书店搬进图书馆,在符合图书馆借阅规则的前提下,读者可以在“读读书吧”提出借阅需求,如书吧存在缺货等情况,四川省图书馆及新华文轩可以通过调拨补货等方式尽量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同时,四川省图书馆还进一步规范借阅规则,扩大借阅范围,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力度。到目前为止,“读读书吧”平均每年借出图书3000册左右。四川省图书馆保证在第一时间回购读者借阅的图书,有效补充了馆藏文献,同时保证读者能够阅读到最新出版的图书,将读者服务落到实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体现在“图书馆的书可借也可买”,馆店互通真正地实现了这一目标,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空间,为读者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读者无须往返于书店和图书馆之间,实现了读者借阅与新书上架的同步,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即时性阅读需求。“读读书吧”架起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精准服务”的桥梁。

加大采访力度,促进馆藏结构合理化

文献资源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四川省图书馆狠抓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不仅在文献资源的总量上实现了较大的突破,还促进了馆藏结构的优化。四川省图书馆自2015年迁入新馆至今,年新增纸质文献18万册左右,馆藏纸质文献500多万册。在文献总量提升的基础上,四川省图书馆更加注重馆藏优化配置,合理调整文献资源结构,在青少年阅览室开展外借服务,加大青少年文献的采购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少年的阅读需求,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外借率。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也要加大对各类具有学术性、研究性、较高收藏价值的珍贵文献的采访力度。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使命,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高质量的文献资源是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石。文献资源建设既要继承又要创新,既要保障数量又要保障质量,要从单一的纸质文献向“纸电同步”发展转变。公共图书馆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聚焦高质量发展,注重服务效能,促进文献资源总量实现突破式提升,服务方式跨越式发展,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奠定坚实基础。图书馆人应借助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风,全面提升文献资源建设水平和质量,为经济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馆藏四川省图书馆藏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图书推荐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四川冶金(2019年5期)2019-12-23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四川建筑(2019年6期)2019-07-21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9年5期)2019-04-25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大观(书画家)(2018年6期)2018-07-08班里有个图书角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7年12期)2017-12-26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文物春秋(2014年2期)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