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赋能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路径

文/陆一叶

教学反思通常可以理解为教师自发对自身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参照展开的一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具有完整过程的行为。它并不局限于课后完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反思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进而对教学过程进行更好的把握与调控。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个体性、主动性、过程性的特点。近年来,尽管国内大部分院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但教师自身对教学反思的重视度不足,反思水平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实践性反思;
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仅在课后展开教学反思,即使展开教学反思的教师也会出现反思方式单一或效率较低的现象,甚至还有小部分教师忽略教学反思环节[1]。在此背景下,亟需深化教学反思赋能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以顺应教学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合理正确的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能督促教师及时完善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维度。

1.积极的信息技术意识

一个完整的、高效的教学反思往往出现于课前、课中、课后。有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教师只关注到课后反思,忽略了教学反思的过程性。良好的教学反思使教师提前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在教学过程中能使教师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使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效果,课后能以批判性的审视去正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积极调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进而追求更好的教师专业发展。

2.提高信息技术技能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样,适当形式的教学反思能较快的使教师意识到自身技能的缺陷,进而督促教师及时改善,加强技能训练。例如在古典概型新授课中,教师可以先采用常见的录像分析法,观看课堂录像,审视自身在实际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应用是否熟练;
同时采用集体反思形式,听取同事或研究小组的意见,借助行动学习法,扩大信息技术在古典概型新授课教学中的应用范围,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技能。

3.完善信息化教学

完善信息化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协调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部分教师对于自己信息技术“满堂灌”的现象不自知,贪图减少板书书写的劳动量所带来的便捷,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实际的学习体验与效果,而正确的教学反思能大幅度规避这种盲目的教学策略,激励教师自主扩充教育资源与开发水平,以辅助教学工具为定位,有助于教师实施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1.整合教学反思内容

第一,创新教师教学方式。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尝试引入信息技术,便利的互联网络环境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同时也助长了懒怠创新的风气。目前仍有一小部分中学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应用于教学课堂的信息技术开发水平较低等问题逐渐显现[2]。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教师不该一味的照搬优秀教师的设计成果,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之前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有没有创新之处,哪里可以创新,哪里需要取舍,而且在教学完成之后要针对自己的改动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再去修改和完善。

第二,反思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学习者,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为参考主体,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信息技术是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把握。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多媒体授课的时间占教学时长的很大比重,这种教学方式看似缩短了板书演示的时间,实则缩短了学生在课堂中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时长,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识,而没有做出思考,这是得不偿失的。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方式有很多,可以在课上以问答的形式及时与学生展开交流,也可以借助目标检测习题接收反馈,还可以借助课后作业或课堂小考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甚至还可以借助评价体系完成信息获取。

第三,反思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期间,应根据对授课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把握,提前推测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积极使用和开发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学,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设计[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时,教师要时刻留意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观察学生在接受预先设想的教学难点时,是否及时与教师交流想法,内容是否正确。以高中人教B版必修二古典概型新授课为例,某教师在讲授一道关于按顺序抽取产品的例题时,为了帮助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写出该随机试验全部的样本点,制作了模拟有序不放回抽取产品与有序放回抽取产品的flash教学动画,通过对动画演示结果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在数学符号代表下不同样本点的实际含义。

2.优化教学反思过程

第一,发现问题。教师在课前可以对教学过程中,对借助信息技术讲解某个知识点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一个预测,也可以当做一个教学难点来对待。在课中,由于课堂的灵活性,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教师课前没有预测到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记录;
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针对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设定,寻找信息技术引用之后仍未能达成的目标并进行记录[4]。

第二,分析问题。教师需要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的追寻,判断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多媒体软件的选择不当造成的,还是信息技术使用时长不当,亦或是内容选取和设计方式不当等因素造成的。以古典概型教学过程中某教师讲解如何借助树状图来穷举样本点为例,该教师借助PPT的触发器,展示了绘制树状图的过程,但在目标检测题时教师发现还是有学生没能找准求取事件中的样本点。经过教师的分析发现,学生只学会在PPT的帮助下梳理整个样本空间所有样本点的方式,没能深入领悟到筛选符合求解事件要求的样本点的方法,也就是思维逻辑不够严密,从而丢失了一小部分样本点,造成学生给出错误的结果。

第三,问题的再实践。再实践是指教师通过分析已有的问题,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调整教学策略,日后再次讲到该处知识点时,使用改进的教学设计,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不妨还是上个例子,教师可以经过分析后将原有的PPT中绘制树状图的触发器进行改良,在原来只展示绘制流程的基础上,增设筛选符合求解事件特征的样本点的流程,也就是沿着树状图,走遍每个分支,在端点处结束判断,最终给出求解事件包含的所有样本点。并且在后面设置的目标检测题中,适度调高树状图的使用频率,以便能更有效的检测出其他潜在的问题。

3.创新教学反思方式

第一,教学日志反思法。教学日志通常由教师个人独立完成,在数字化信息时代,推荐教师采用电子版的教学日记。较以往传统的纸质教学日志,电子版方便后期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整合与梳理,而且更易保存和分享。教学日志主要就信息技术下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学生理解情况、修改情况等进行反思和撰写[5]。

第二,观察反思法。观察反思法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录像观察法和课堂观察法。前者形式众多,近两年比较流行的是微课形式和随机课堂形式,优点在于可以反复观看,教师能以客观的角度去审视自己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教学效果。后者主要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注意捕捉预期之外的问题,是教师以主观的角度进行的自我审视。

第三,合作反思法。合作反思顾名思义,与同事或者专家就某节课中信息技术的设计和效果进行讨论。与同事进行讨论时可以参照课堂录像展开研讨,以合作的方式共享信息技术资源。也可以学习专家的著作或文献,观摩优秀微课设计中信息技术的用法和占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调整。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融合是当下的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学反思可以促进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国内教师需要重视教学反思的作用,并积极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教学效果样本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6期)2021-11-13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1年2期)2021-03-19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23期)2021-03-08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5期)2021-03-08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8期)2018-08-23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3期)2017-03-09村企共赢的样本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1期)2016-02-28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3期)201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