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路径研究

王 伟

(天津市宝坻区第八中学,天津 宝坻 301800)

2022 版新课标颁布后,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初中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当下,家国情怀有了新的发展,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等内容,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的联系,并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超越。家国情怀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促进民族发展的力量来源。所以,教师在注重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教材的家国情怀内涵,并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历史观念。

(一)贴合新课标的育人要求

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是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这能让农村学生从历史观出发,理性看待国家和世界,从而养成正确的思辨力和认知力。家国为一体,有家才有国,国在家才在,每一个小我的成就都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正如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千年,正是因为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殚精竭虑。所以,教师要牢牢抓住家国情怀这个核心素养,让学生认识到自我在当今的价值,发掘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为国奋斗的意识。基于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历史学科知识的历史性、文化性、教育性以及工具性。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二)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农村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了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后,必然会被这些传承千年的文明所震撼。这些浩瀚如海的历史文化,不仅会冲击到学生的思想,还有利于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当今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家国情怀影响下的初中生更有文化传承意识,他们在学习中会自然而然地深入了解、探究传统优秀文化,进而更好的传承文化。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在国家日益强大的今天,在不断凸显文化软实力,外来文化不断冲击国人的今天,如何有效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等家国情怀教育,让每一个农村学子的家国情怀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相当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从而更投入到学习中,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有利于家国情怀的进一步增强。

(三)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因为时空的阻隔,大多数初中历史学科知识都离农村学生的现实生活久远,加之老师授课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对历史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因而如果不深入挖掘,学生很难深入了解知识背后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当学生在情感上生产生了共鸣,就会有强烈的深入学习历史的欲望,从而不论是课堂还是课余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和思考,主动地去挖掘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两晋南北朝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再具体学习东晋王朝北伐失败的原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历史人物的感染,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行深入学习。这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也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各类历史知识。

(一)提炼要点,优化教材内容

历史课堂教学是家国情怀教育最直观、最重要的途径。教师要不断挖掘教材中家国情怀的内涵和精神特质,不断积累、长久坚持。家国情怀的教育,要达到润物无声。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与本课相关史料信息,进行选取、甄别、思考,从教材中去积极挖掘、认真提炼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优化历史教学的内容。而无论是章节安排还是内容选择,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与其他历史书籍相比较都更加客观、真实,能够给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和方向。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和资源,并提取出来,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这不仅能让学生更直接感受到历史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还能让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促进责任感的养成。例如,在对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然后让学生排练巴黎和会情景剧。学生在排练情景剧的过程中,会更加深入地体会当时的屈辱经历,从而迸发出更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师在学生表演完之后,适当总结引导,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个板块的内容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历史兴衰、王朝更迭、人事变迁中体会家与国的关系,增强家国情怀。

(二)情景体验,激发爱国情感

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施过程,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引导作用,更要有实践活动的强化作用。如果仅仅只是空洞的说教,既会让学生觉得无趣、乏味,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历史情境的构建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和人物对话,理清事件发生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在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世界狂潮这个内容的课堂导入环节播放《甲午海战》的电影片段,给学生视觉冲击,更加直观的感受这段历史。然后开始构建情景,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邓世昌,小组讨论“如果你是邓世昌,你会怎么选择?”这一刻,学生仿佛跨越了百年历史,变成了邓世昌,想他所想,做他所做,还感受到了他身上的英雄气概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接着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分享中进一步丰富学习体验,加深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播放电影《八佰》的剪辑片段,让学生体会到即使弹尽粮绝也绝不投降妥协的无畏精神,感受到战争的无情,现实美好的生活都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青春拼搏出来的。在这样的情境构造中,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上一板一正的历史知识,而是感受到中国人民不屈的灵魂,不朽的丰碑。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背后是先烈们的鲜血,从而珍惜生活、感恩付出,树立永远都要堂堂正正做人的信念。

(三)以史明志,引导知史爱国

历史故事背后不是简简单单的谁干了什么,而是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对于当下的学生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了解时间变迁背后的历史故事,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在故事中获得经验和启发,更深入地了解家和国之间的关系。而且,历史故事富有趣味性,讲课时穿插一两个历史故事,既能激发学生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听故事中接受家国情怀的熏陶。此外,除了课堂,课余时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把在课堂上对历史故事产生的兴趣延伸到课后,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老师说变成我要知道,发掘生活中隐藏的历史故事。例如:在进行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教学时,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发现的方式。教师先把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上网搜索相关内容、走进社区追寻英雄足迹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完成初步的预习任务。然后,以小组形式在班上进行汇报,将预习过程中了解到历史故事、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或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相关事情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知识,避免了课堂授课的乏味,还能让学生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感。而在进行八年级上册工农红军长征历史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故事的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经典的英雄故事——强渡大渡河。红军长征已过去近百年,离学生的生活遥远,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先交代清楚故事背景,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大渡河》影视片段,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悲壮。当学生融入到故事中时,自然而然就会被17 名勇士的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产生共鸣,达到共情,由内而外迸发出爱国护国建设国家的力量。此外,教师要挑选感染力强的历史故事进行穿插,只有激发学生共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何为家国情怀。

(四)自主思辨,生成家国情怀

培养家国情怀,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形成正确的国家观,然后再放眼世界,世界是民族的,民族也是世界的,从而感悟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国情怀。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增强家国意识,提高认识水平和教育能力,只有具有一定水平和能力的教师,才能做好引路人,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做学生感悟家国情怀的窗口、与世界对话的桥梁。此外,当今世界发展和而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也被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人民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每一个中华儿女,尤其是作为民族未来的学生,更应该在培养家国情怀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充分认识世界发展格局,做时代的接班人,而不是民族的淘汰者。例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下册明治维新的内容时,可以先师生共同回顾中日两国在十九世纪时的历史,学生回顾后就会发现两国都曾遭受到侵略,可是却在之后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不同的发展走向,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疑问和探索的欲望。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习明治维新运动,两相对比之下,学生对明治维新运动对日本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就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会再度思考推动中国发展的运动和变法所带来的影响。中华民族是一个坚贞不屈的民族,回顾几千年历史,尤其是近代的侵略史、屈辱史,无论遭受多大的磨难,总会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不断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而上下求索。甲午中日战争到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世界各国日新月异,中国人也从未停止过救亡图存的脚步。世界在发展,中国也在发展,在这样对比思考下,学生的思辨力得到了锻炼,认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能够更理性的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下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更坚定为国建设的情怀。

例如,教师在教学辛丑条约这段历史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签订的过程,对比清政府的屈辱和美方代表的傲慢,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愤怒之感。接着教师再讲述在那个年代国人为之做的努力,从1901 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11 年爆发辛亥革命,再到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混沌黑暗中点亮一簇希望的火光,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带来希望。然后再让学生反观当下中国的强大和在世界上的地位,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白,只有自己不断奋发向上,不断努力拼搏,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人们才能幸福。学生在这样强烈的家国情怀熏陶下,在中外对比的思辨下会更加明白,自己作为学生要传承这种精神和意志,进而发奋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家国情怀的升华。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学习历史对于一个民族的未来尤为重要,而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对于培养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来说也尤为重要。这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的体现,也是新课标开展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因此,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更高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体悟和践行家国情怀,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家国情怀历史赣鄱情怀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家国两相依音乐教育与创作(2020年1期)2020-05-13家国情怀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8年10期)2018-12-18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军营文化天地(2018年2期)2018-04-20新历史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略谈“家国情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4期)2015-12-01历史上的6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6期)2015-10-13历史上的八个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8期)2015-08-14历史上的4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4期)201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