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脉络、理论精髓与世界意义

毛玉娟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5)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本质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就高度关注共同富裕这一重大战略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指导性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底蕴深厚、脉络清晰、理论深邃的思想理论体系,成为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和理论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绝不是“无源之水”,而是继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借鉴吸收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理论观点,发展创新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而逐步孕育形成的一个思想理论体系。同时,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也绝非“无本之木”,而是立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重要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根植于全体中国人民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而日益发展成熟的一个思想理论体系。

(一)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孕育形成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渊源

纵观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和思想理论发展的路径,任何思想、理论、观点的产生总能找到它的历史渊源和理论依据,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在其形成过程中同样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理论渊源。

1.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天下大同”“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经过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对“天下大同”“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早已融入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基因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几千多年前,中国的古代圣贤们就已经在众多典籍中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天下大同”“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礼记·祭法》中主张“以明民共财”;
《管子·霸言》中提倡“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强调“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奢嗜欲”;
《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第十六篇中提出“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礼记·礼运》中更是非常清晰地描绘了关于“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天下大同”“共同富裕”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正是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中,勤劳与智慧的中国人民矢志不渝地用实际行动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探索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同时,也推动着全人类共同繁荣的整体进程。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正是在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天下大同”“共同富裕”理想追求的基础之上孕育产生的。

2.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社会愿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主义和其他一切政党最鲜明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把“共同富裕”设想成为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此迅速,以至于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作为马克思主义忠实信仰者、践行者的列宁对共同富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典的阐述。在列宁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他便开始探索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在社会生产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列宁认为:“在这个新的、更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大家都应该做工。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1](P112)显而易见,列宁擘画的共同富裕社会愿景中突出强调要实现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就应该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即要注重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斯大林针对苏联社会的共同富裕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社会主义不是要大家贫困,而是要消灭贫困,为社会全体成员建立富裕的和文明的生活”。[2](P337)斯大林对共同富裕的设想侧重于从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入手,强调共同富裕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消除贫困问题。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社会愿景是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3.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和理论进行了孜孜以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毛泽东是“共同富裕”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坚信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消除贫困,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唯一出路。早在1955年底,毛泽东在约见工商界代表人物探讨社会主义改造前景时,就针对中国社会的“共同富裕”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他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3](P495)1990年12月,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的著名论断。[4](P364)1992 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更是开宗明义地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P373)至此,党中央关于中国社会共同富裕问题的顶层设计思路更加明朗、目标更为明确。江泽民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5](P466)并提出了“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胡锦涛同志立足科学发展观,将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紧密结合,强调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6](P62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共同富裕问题的重要论述,不难发现,实现共同富裕始终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中心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都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重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正是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而形成的。

(二)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发展成熟的现实条件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也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日益发展成熟的。

1.坚强有力的政治建设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发展成熟提供了根本保障。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天下的政治担当,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一方面,在政治建设上坚持刀刃向内,不遗余力地全面从严治党管党,净化政治生态,使得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畅通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内容,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的创造力,使得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任值和拥护度日益高涨,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不断向共同富裕迈进,这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发展成熟提供了根本保障。

2.稳步推进的经济建设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发展成熟创造了物质条件。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艰辛努力,党中央领导勤劳朴实的中国人民埋头苦干、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先后推进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发展战略,创造出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奇迹。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得以稳步跃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意识形态话语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中国离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目标越来越近,这也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发展成熟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条件。

3.中国人民逐步增强的文化自信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发展成熟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7](P18)进入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精神的内涵日益丰富,中国价值的导向日渐清晰,中国力量的汇聚愈加磅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牢固,全社会的道德风尚越来越好,人民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强的思想保障。在这样一种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下,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信心、更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早日实现共同富裕,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正是这种来自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层面的信心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发展成熟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4.全方位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发展成熟夯实了实践基础。毛泽东早就断言,“这种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么今天不晓得明天的事”。[3](P496)共同富裕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部署,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推进。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围绕民生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政策方针,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截至目前,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绝大多数中国人享受到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健康全方位得到保障和改善。尤其是2020年我们顶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经济下滑的巨大压力,团结一心,并在全球经济发展缓慢的大环境下,迎难而上,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伟大实践为中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扫清了最关键的障碍,同时也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发展成熟夯实了实践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立足于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把握“三大规律”和“两大变局”,围绕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根本性、关键性、方向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和观点,重点对新时代为什么要促进共同富裕、新时代促进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促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回应。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在21世纪的发展与创新。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精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

(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共同富裕目标是党对中国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8](P98)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在充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了绝对贫困之后,才有条件、有能力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换言之,中国共产党要兑现共同富裕的承诺,首先要使中国经济社会获得更加充分的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7](P10)这就意味着当下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发展都将是中国的第一要务,而高质量发展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唯一出路。

(二)劳动是财富的源泉,鼓励劳动致富创新致富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但是劳动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9](PP373~374)不言而喻,劳动在为人们创造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同时,也促进人们形成了全部的社会关系,从而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是人类一切财富的根源,也是一切幸福生活的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10](P46)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灵魂,创新与劳动犹如孪生兄弟,与生俱来就相互融合、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中华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11](P202)在共同富裕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鼓励人民群众勤劳致富创新致富,因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10](P46)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劳动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些主张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丰富和发展,而且为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再一次指明了方向。

(三)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

1.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允许区域富裕程度存在差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12]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在市场经济制度的支配下,居民的收入差距不可能绝对消灭,但可以逐步缩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合法途径先富起来,才能完全激活市场,调动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局部富裕带动整体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导致的负面效应在新时代不会再发生,因为它只是那个特殊年代孕育出的特殊事物和特殊现象,在新时代如果延续这种模式,势必会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偏离马克思主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促进共同富裕,不能搞全国一个标准“一刀切”,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标准,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距,不可能齐头并进。

2.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有先有后、总体推进。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不等同于同步富裕,不是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区在同一时间达到统一标准,他还特别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不是全国各地东西南北、城市乡村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而是要从全社会的视角总体上来衡量和评价共同富裕。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区域地理位置和气候自然条件的差异,加上一些人文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使得各个民族、各个区域以及城市、乡村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理念、节奏和步伐上始终存在着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和城乡差异。因此,现在全国要在已经不同步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上实现同步富裕、同时富裕显然是不现实的,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共同富裕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

(四)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需要的满足,“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13](P130)人的需要中既有对物质层面的渴望,也有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为了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也必然要求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追求的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要富裕。可以肯定,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充分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的共同富裕观,同样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作为共同富裕的价值标准。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得到改善,绝大多数人已经实现了衣食无忧。然而,尽管物质富裕可以为精神富足奠定基础,但却不会必然给人们带来精神生活的富有。当前,虽然我国社会的物质财富整体上已经非常充裕,而且还在与日俱增,然而人们在精神层面和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的倡议,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富裕,自觉加强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领域的阵地防线,同时通过精神富足激励人们向善向上、努力奋斗,从而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最终实现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

(五)面向全体人民,一个也不能掉队

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所强调的共同富裕是14 亿中国人民一个都不能落下的共同富裕。2017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强调,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的第十次会议上,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P411)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扎根于人民之中,为人民谋利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无论是在战争年代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在和平时期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为“全体人民”找出路、谋幸福。如今,我们已经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宏伟目标是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美好愿景,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所秉持的面向全体人民,一个也不能掉队的价值底线。

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不仅承载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体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自强不息、胸怀天下的历史担当,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使科学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神圣使命,是科学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要求和最鲜明的特征。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就及时擘画了俄国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列宁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15](P356)这些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曾经为全世界渴望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国家点燃了希望。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联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终究成了泡影,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惨遭如此彻底的失败,这对全世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见成效的中国也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尤其是那些一直妄图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也趁机借题发挥散布诋毁科学社会主义、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世界科学社会主义整体走向低靡。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用实践证明了当初选择社会主义制度,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正确性。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和创新,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胜利的光辉,在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中国将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将再一次高高飘扬。

(二)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为全人类消灭贫困提供了中国智慧

根据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将会逐步实现从贫穷到富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到那时,人类自身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首先解决贫困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世界担当为己任,以天下情怀为考量,矢志不渝地为了全人类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充分继承了这一点,其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宽广视野洞察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以消灭全人类贫困、实现全人类共同富裕作为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的思想理论体系。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历史性解决了中国社会的绝对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14亿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本身也是一个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创举,这一创举还将继续为全人类消灭贫困提供可以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全人类共同繁荣发展理念的体现

中华民族创造了延绵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视野和胸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更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走向和格局,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文明创造了新形态。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倡导“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的发展理念。[7](P434)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时强调“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7](P434)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我们应该致力于加强发展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让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7](P457)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贫困、富足安康,希望各国合力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消除一些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孩子们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幸福和欢乐走进每一个家庭。”[16](P5)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讲话也是新时代促进全人类共同繁荣发展理念最生动的体现。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不仅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深邃的理论渊源,而且具备成熟的现实条件和清晰的发展脉络,其理论精髓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是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和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共同富裕时代发展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