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对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邱华锋 陈科 牟一平 程爱萍 钟建国 夏涛

1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东阳 322100;
2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杭州 310000;
3浙江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杭州 310000;
4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杭州 310000

【提要】 回顾性分析31例行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IPMNs患者12例,恶性IPMNs患者19例,术前分别基于2017版国际胰腺病学会制定的共识指南(ICG)标准和PET-CT评估其对恶性IPMNs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PET-CT诊断恶性IPMNs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基于2017版ICG(P=0.039)诊断标准,但两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以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为恶性IPMNs的临界值,PET-CT对恶性IPMN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s)是一种起源自胰管上皮,可导致胰管扩张和黏液分泌增加的胰腺囊性疾病[1]。IPMNs依据其病理分化程度,可分为低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和浸润性癌,前两者被认为是良性IPMNs,后两者被认为是恶性IPMNs,恶性IPMNs是手术的目标人群。为帮助胰腺外科医师做出相对合适的决策,国际胰腺病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在2006年发布了针对IPMNs的国际共识指南(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s, ICG)[2],并于2012年和2017年做出修订[3-4]。但2017版ICG未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纳入,在鉴别IPMNs的良恶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例IPMNs的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基于PET-CT与2017版ICG两种诊断标准对恶性IPMNs的诊断效能。

1.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浙江省人民医院31例接受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IPMN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49~85岁,中位年龄63岁。所有患者术前1月内均完善CT、MRI、MRCP、EUS及PET-CT检查。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PET-CT成像: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Biography 64 PET-CT扫描仪进行检查。患者禁食>6 h,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5.55 mBq/kg(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继之静卧60 min,再行从颅底至股骨上段的PET-CT扫描。CT扫描参数为电流17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5 mm。PET采用三维模式采集5~6个床位,每个床位1.5 min。采用OSEM法对图像行迭代重建,并利用CT扫描成像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以肿瘤内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对18F-FDG摄取进行半定量评估,SUVmax=肿瘤内最大活性浓度(kBq/ml)/[注射剂量(MBq)/体重(kg)]。

3.IPMNs患者管理策略:基于2017版ICG对IPMNs患者的管理策略,高危因素(high-risk stigmata,HRS)包括(1)胰头肿物伴梗阻性黄疸,(2)壁结节≥5 mm,(3)主胰管直径≥10 mm;
令人担忧的特征(worrisome features,WF)包括(1)胰腺炎病史,(2)囊性病灶最大径≥3 cm,(3)壁结节<5 mm,囊壁增厚,(4)主胰管直径5~10 mm,(5)主胰管直径突然变化伴胰腺远端萎缩,(6)淋巴结肿大,(7)CA19-9升高,(8)囊肿长径增大≥5 mm/2年。只要出现1项HRS,且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均建议手术。无HRS而出现1项WF,需结合EUS检查。若EUS提示以下任何一种恶性征象:(1)壁结节≥5 mm,(2)主胰管受累,(3)明确的恶性细胞学证据,则建议手术治疗;
若EUS未提示恶性征象,则对囊性病灶最大径≥2 cm的年轻患者建议手术;
若既无HRS又无WF,则对囊性病灶最大径≥2 cm的年轻患者建议手术;
若囊灶<2 cm且无HRS、WF表现,选择继续随访;
若无HRS,而有WF表现,但EUS无恶性征象证据,且其囊灶<2 cm,选择继续随访。手术禁忌证为患者因高龄、营养状态差或其他疾病无法耐受手术;
病灶表现为明显恶性特征,如远处转移、侵犯周围血管且不可切除等。

基于PET-CT对IPMNs患者的管理,以SUVmax值进行治疗决策,SUVmax≥2.5时,则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均建议手术。

对IPMNs患者的管理策略均由2位专业医师盲法各自独立完成,若出现明显分歧则协商讨论,并做出最终决定。

1.患者的一般资料:31例IPMNs患者术前临床特征见表1。

表1 3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的一般资料

31例患者中24例(77.42%)行全腹腔镜手术,5例(16.13%)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2例(6.43%)腹腔镜中转行剖腹手术,其中1例因肿瘤侵犯门静脉,腹腔镜下分离困难,1例因肿瘤与门静脉、肝总动脉、腹腔干、结肠中动脉及肠系膜上动静脉分离困难;
16例(51.6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22.58%)行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3例(9.68%)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4例(12.90%)行全胰切除术,1例(3.23%)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病理结果示良性IPMNs患者12例,包括低度异型增生7例(22.58%),中度异型增生5例(16.13%);
恶性IPMNs患者19例,包括高度异型增生6例(19.35%),浸润性癌13例(41.94%)。

2.基于2017版ICG标准对恶性IPMNs的评估:31例手术患者中26例(83.87%)均至少满足2017版ICG的1条HRS或WF,5例(16.13%)未达到ICG手术指征。

11例患者存在HRS,其中4例为主胰管直径≥10 mm,3例为壁结节,2例为主胰管直径≥10 mm伴胰头肿物伴梗阻性黄疸,1例为胰头肿物伴梗阻性黄疸,1例为壁结节伴主胰管直径≥10 mm。15例患者存在WF,其中4例为主胰管直径≥10 mm,3例为囊性病灶最大径≥3 cm,2例血清CA19-9升高;
胰腺炎病史、囊性病灶最大径≥3 cm伴胰腺局部萎缩、囊性病灶最大径≥3 cm伴CA19-9升高、囊性病灶最大径≥3 cm伴淋巴结肿大、CA19-9升高伴主胰管直径≥10 mm、CA19-9升高伴胰腺局部萎缩各1例。

结合术后病理结果,12例良性IPMNs中2例有HRS,8例有WF,2例无明显手术指征。19例恶性IPMNs中8例有HRS,8例有WF,3例无明显手术指征。基于2017版ICG标准诊断恶性IPMNs的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16.67%,阳性预测值为61.54%,阴性预测值为40.00%,诊断准确性为58.06%。

3.基于PET-CT的标准对恶性IPMNs的评估:31例患者中23例(74.19%)存在FDG摄取增加,SUVmax为3.60(2.62,6.30)。以SUVmax2.5为临界值,18例SUVmax≥2.5术前考虑为恶性IPMNs,13例SUVmax<2.5术前考虑为良性IPMNs。

结合术后病理,12例良性IPMNs中2例SUVmax≥2.5,10例SUVmax<2.5;
恶性IPMNs中16例SUVmax≥2.5,3例SUVmax<2.5。PET-CT诊断恶性IPMNs的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76.92%,诊断准确性为83.87%。

4.两种管理策略的比较:在良性IPMNs患者中,两种策略对8例(66.67%)患者的管理产生分歧。基于2017版ICG的策略建议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而PET-CT显示此8例患者病灶SUVmax<2.5,均考虑为良性病变(图1),建议随访。

图1 患者男性,70岁,术前CT横断面显示胰管内壁结节>5 mm(↑,1A),基于2017版ICG的管理策略,建议手术治疗;
PET-CT显示肿块的SUVmax为1.6(1B),考虑良性病变,建议随访,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IPMNs(1C,苏木精-伊红染色 ×40)

在恶性IPMNs患者中,基于2017版ICG的策略认为2例(10.53%)患者无手术指征;
而PET-CT显示其病灶SUVmax≥2.5,均考虑为恶性病变(图2),建议手术。

图2 患者男性,78岁,术前CT横断面显示胰体囊性灶与主胰管相通(↑),考虑为IPMNs(2A),基于2017版ICG的管理策略,不建议手术治疗;
PET-CT显示肿块的SUVmax为3.6(2B),考虑恶性病变,建议手术;
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IPMNs(2C,苏木精-伊红染色 ×100)

经McNemar检验,基于PET-CT的管理策略优于基于2017版ICG的管理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Kappa检验提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31,P=0.371)。

讨 论IPMNs于1982年由Ohashi等[5]以“黏液性肿瘤”首次报道,但目前对良恶性IPMNs的准确鉴别仍是一个难题。影像学检查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以往采用的传统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良恶性肿瘤方面有一定困难。随着PET-CT广泛开展,其对胰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得到认可[6]。Akcam等[7]研究发现恶性胰腺病变的SUVmax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鉴别恶性胰腺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2%和84.6%。Xing等[8]报道,基于PET-CT的SUV值能在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的病理分期。近期两篇Meta分析[9-10]结果显示,PET-CT诊断恶性IPMNs的灵敏度为80%~84%,特异度为95%。其中Serafini等[10]还将PET-CT和ICG(包括2006版和2012版ICG)对恶性IPMNs的诊断效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ET-CT诊断恶性IPMNs的灵敏度较ICG提高约12.4%(P=0.004),特异度提高约37.1%(P<0.001)。Yamashita等[11]报道,PET-CT的FDG摄取量的升高与恶性IPMNs密切相关(P<0.001),其对恶性IPMNs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壁结节”、“主胰管直径≥10 mm”、“囊灶最大径≥30 mm”等单一指标,多因素回归分析也提示FDG升高是恶性IPMNs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7,P<0.001)。本研究结果显示,PET-CT相较于2017版ICG诊断标准,对恶性IPMNs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但两者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PET-CT能够衡量组织的代谢程度,由于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存在代谢程度的差异,可以用组织FDG摄取量作为代谢的半定量指标,即SUVmax,使临床医师对PET-CT能更加直观地解读。通过数据库检索,共获得具有明确SUVmax临界值的报道12篇[9-10],其范围在1.30~3.65之间,其中6篇SUVmax临界值为2.5。Baiocchi等[12]以SUVmax≥2.5作为恶性IPMNs的单独判断指标,其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4.1%,准确性为95.5%,而基于2006版ICG标准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22.0%,准确性为43.0%,当SUVmax≥2.5与2006版ICG标准联合判断恶性IPMNs时,其灵敏度为83.0%,特异度为100.0%,准确性为96.0%。Yoshioka等[13]同样以SUVmax≥2.5作为恶性IPMNs的临界值,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100.0%,准确性为86.7%。本研究同样将2.5视为SUVmax的临界值,诊断恶性IPMNs的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76.92%,诊断准确性为83.87%。因此笔者认为SUVmax≥2.5可以视为恶性IPMNs的指征,且相较于ICG是更加简易的判断标准。但是,近期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14],PET-CT相较于传统影像学技术对恶性IPMNs的诊断效能并无明显提高,同时PET-CT无法预测良性IPMNs是否存在恶变风险。因此,也有学者建议对于ICG明确有手术指征的患者直接手术,对于高龄、合并症较多需要在随访和手术间做权衡的患者则完善PET-CT检查[15]。考虑到胰腺手术的复杂性及术后的并发症和患者死亡风险,而PET-CT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因此在2017版ICG指南基础上综合考虑PET-CT检查结果是有益的。

本研究是一项样本量较小的回顾性研究,采取随访策略的IPMNs患者未纳入分析,可能导致PET-CT诊断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有所下降。同时,本研究对ICG提示存在HRS或WF的患者做进一步PET-CT检查时,排除了没有手术意愿且ICG认为属于低危的人群,因此其灵敏度也可能有所下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胰管预测值管理策略房建工程招标组织与合同管理策略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0期)2022-07-28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中华胰腺病杂志(2021年6期)2021-12-27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大众投资指南(2021年23期)2021-12-06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中华胰腺病杂志(2021年4期)2021-11-29±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1年7期)2021-11-02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2期)2021-07-2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的应用探索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9期)2021-07-16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国外核新闻(2020年8期)2020-03-14MRI平扫结合MR胆胰管造影在胆管壶腹区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磁共振成像(2015年5期)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