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思考和探析*

郑 苗 刘向阳 张家靖

话语理论是上个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之一。诺曼·费尔克拉夫认为,“所谓话语,指的是对主题或者目标的谈论方式,涵盖文字、口语以及其他的表述方式”。随着话语研究领域的扩大,西方形成了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如巴赫金提出的“对话理论”、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行动理论”、福柯提出的“权力话语”等[1]。

红色是中华民族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命脉根基及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教育对于新时代青年一代厚植爱国报国情怀、振奋民族自豪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随着全球化大势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化异军突起,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模式受到冲击。

话语作为红色文化教育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亦在不断发展的新的文化环境中凸显出诸多不适应性,比如在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话语的逻辑缺乏科学性、话语表达形式单一、表达内容空洞、词语使用僵硬、话语资源短缺、话语情感脱离等问题,在面向国内和国外的复杂形势及其带来的严峻挑战时,探索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具有十足的必要性,新时代高校运用新思想、新内涵、新话语向青年讲述红色的故事、演绎红色的传奇、传递红色的能量,对青年增进中华民族红色血脉的认同感和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具有极大推动作用,有助于培育具有红色爱国心的一代青年,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

(一)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是落实红色教育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直接影响国家文化的繁荣昌盛,并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凸显文化的重要价值。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红色文化教育的本质就是爱国主义教育,而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当下多元的思想浪潮正冲击着我国青年一代的信仰,要永固民族精神,就要筑牢爱国之心,高校落实好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走好踏实的一步。而红色文化教育要跟上多元思想的步伐,引领时代的浪潮,则需要紧密贴近网络的时代和青年的现实。新时代的创新为红色文化教育话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入了新鲜的内容,赋予了丰富的形式,有利于更好地提升红色教育的活力。

当前很多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基本上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必须正视这个现实。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是当下落实红色文化教育的现实需要,吸收新时代新文化的优秀成果,用创新的语言生动表现出百年党史和爱国思想,注意更富有情感,靠拢现实,贴近青年,使红色文化教育话语更加具有互动性、鲜活感和生命力,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对青年的行为塑造和精神引领,更好地实现“育人为根本,树人为目的”的知行合一。

(二)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是实施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

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而红色文化教育的根本为爱国主义教育,旨在“树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红色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最具鲜活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支撑,是大思政学科底下的重要分支,用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抓手来开展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更好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思政教育要做到实处,就必须落到青年的心底,因此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更具必要性,因为亲和的教育话语可以让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走实走心,话语体系的创新有益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话语体现青年的思想理念,与青年群体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就是推进理论学习和情感认同的深度融合,达到“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相互统一。用亲和的语言传达红色精神和讲述红色故事,使其深入青年头脑,让红色精神内化于青年心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提升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三)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是立德树人的积极践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红色文化是一种综合体现,主要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开创性实践中锻造出来的优秀文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奋斗史中的精神、传统、道德、作风、制度、信仰等综合形成的文化财富。所以,红色文化教育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在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以党的光辉历史、丰功伟绩和共产党人的崇高信念铸魂育人,是高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属性。因此,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是立德树人的实践落脚点;
话语说服力的提升,可以更好地讲清楚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的理想信念、革命意志和家国情怀,使红色的资源在话语的表现下,有深度有温度,可感可见,使青年通过红色文化教育的浸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现实,用完整的党史认知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回应时代召唤,践行党史精神。

与话语相关的问题研究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和研究的焦点[2-7],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分支,许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形式、内容、逻辑方面的内容都值得参考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方面所存在的困境与难题也都与当下红色文化教育话语的现状十分相符。

杨敏运用了积极话语分析理论和韩礼德话语符号历史模特理论,从话语发生、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三个层次,依次描述和阐释语料及其背后的爱国主义语境。[8]刘建平等把握实然、必然、应然三种逻辑,深入把握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构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不断坚定“四个自信”。[9]赵雪认为,加强话语说服力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能够助力打破“西强东弱”的局面,并指出当前话语表达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建议结合不同层面的对象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10]任礼姝研究了新媒体时代下爱国主义教育话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为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应该创新方式方法,适应时代特点,才能提升说服力。[11]蒋菲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特点,提供了较为丰富详实的观察窗口。[12]万东升研究分析了红色文创活动的积极影响,认为红色文创话语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观引领作用。[13]易鹏等认为贴近学生生活气息的内容展现形式对于提升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群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至关重要,并建议组建行政教师辅导员骨干团队打造红色文化传播高地。[14]

已有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话语效度进行分析,进而延伸到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分析。但对于新时代高校青年感知和效用视角来分析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此外,面对研究分散状态,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的探讨更缺乏理论深入性、时代性,研究的层次比较浅,说服力不强,仍有很大的探索分析空间。

(一)红色文化教育话语现状分析

针对红色文化教育话语的现状调查,本文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形式,并对调查的数据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结果,详细分析当下青年学生群体中,红色文化教育话语体系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等,为立德树人背景下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的探索做好准备。

在调研对象选取方面,面向广东、四川、辽宁和北京四个省市的十余所高校随机抽取青年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1020份,回收102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研对象涵盖了各高校不同专业和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调研问卷方面,采用自编的《立德树人背景下红色文化教育话语体系现状调查问卷》的调研文本,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话语体系相关情况进行数据收集。

图1 调研对象性别组成

图2 调研对象专业组成

图3 调研对象政治面貌组成

经过问卷调研数据分析,在青年学生中红色文化认同度状况调查结果显示:71.95%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代表的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史表示非常认同,这个数据当中全部学生都认为红色文化同时也是民族精神、民族品质的体现,这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都有着正确的认识。随后在问卷第二部分中“你对当下红色文化教育的话语表达方式接受度如何?”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21%的学生认为“还算有趣,可以更有创意”;
而选择“非常喜欢,符合新时代”的大学生并不多,仅仅占比6.12%;
而53.43%的学生则认为“比较刻板,不太喜欢”。同时,关于“你认为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对红色文化学习是否有好处?”的调查显示,认为其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生仅占有21.75%,而61.09%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好处,而15.51%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寻学生对于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认识程度,我们对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因素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在红色文化学习渠道方面,93.23%的学生选择了学校组织的各类课堂内外活动,而选择自主学习的比例仅有4.41%,这说明学习的主动性严重不足。在喜欢的学习形式方面,选择了电影、微视频、图片展的学生达到了97.06%,而选择课堂讲解、互动讨论的学生仅有14.71%,这对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于自己是否会主动向身边的人分享学习的红色文化知识或者感受,有36.18%的学生选择“会”,这个比例距离预期的目标效果显然有较大差距。此外,尽管有83.23%的学生认为学习红色文化对自己思想提升有“很大”或者“较大”帮助,但在进一步分析帮助的具体内容时,其中有70.44%选择了对参加征文比赛、考研成绩提升有帮助,这说明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功利性。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话语的认识仍存在表层化倾向,并且对当下红色文化教育的话语认同度不高。

(二)红色文化教育话语现有的问题与原因阐述

话语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播窗口和重要载体,承担着描述性、解释性和建构性的功能。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非常重视青年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例如邀请专家讲述党史故事、组织打卡红色景点、演绎红色经典文化等,但其教育的效果距离入心入脑还有较大差距。从调研的数据结果来看,红色文化活动形式相对刻板、主动学习积极性偏低、传播分享意愿不高、学习活动功利性较强等,仍然是我们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

红色文化教育话语的失能失效问题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环境的变迁带来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当下,中国青年正阔步走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由于某种原因,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话语受到掣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青年一代,话语陷入困境无法讲好红色故事,也就无法发挥教育走实走心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教育话语的入心入脑绝非简简单单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不讲实际、不分场合、不看受众的单一说教只会让受教育者内心充斥反感。二是新时代对教育者开展红色主题宣讲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夹杂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等因素,给红色话语的讲述带来新的挑战和要求。缺乏交叉学科的知识储备,缺乏理性且针砭时弊的讲述,缺乏成熟话语沟通形式的技巧,缺乏捕捉教育时机的敏锐性,必然带来红色文化教育话语的逻辑缺乏科学性、话语形式单一、表达内容空洞、话语资源短缺等现象。同时,话语偏重于学理化、严肃化和政治化直接导致红色文化教育难以走入青年内心,制约了话语的有效性,产生了话语失语、失效等不良效应,进而消解了当代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受众学生群体本身的分层带来红色文化教育新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生的成长环境、思维能力、心理状态、性格特点都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带来的思想和情感认知的不同,同一种教育话语对一部分学生效果明显,但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感触,所以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探索任重道远。

(一)坚持创新原则,突出研究的时代特征,回应重大现实问题。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的基本原则主要为: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
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
坚持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相结合。坚持创新的原则,针对新时代的特征,对红色文化、爱国主义、价值观、中国梦、多元化社会思潮等各种时代性的现实问题展开深入探究,用青年可感可触的话语,将党的历史讲好讲深讲透,百年党史是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研究的基本范畴,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奋斗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根据新时代教育话语特征和要求,找准支点,切实改革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表达体系,做到话语表达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助力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以文化人、凝聚人心的作用。

新时代高校在开展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应将着力点放在青年学子所面临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实际问题上,将红色文化精神的落脚点放在帮助端正学习态度、解决生活难题、正确认识自我和明确人生规划上,让高校学子在红色光辉照耀下感受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形成强大的内驱动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明确创新导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研究,提升话语说服力。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青年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导向主要是:从“独白式”向“对话式”话语转变,从“空洞化”向“生活化”话语转变,从“形式化”向“人本化”话语转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丰富,不只局限在理论上,更可迁移到场景中,因此,其话语说服力的提升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领域的创新,新时代高校应充分吸收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优秀成果,深度结合美育教育,实施跨学科融合创新的研究,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的多维探索,拓宽创新的研究思路,提高创新理论性和科学性,增强红色文化教育话语的体验式感受,让语言有温度,让红色文化教育具有生活气息和可操作性。

专任教师作为学科教学的主体,应主动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课堂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活泼的语言引导学生培养爱国热情,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豪迈誓言中不断成长进步,积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三)分析创新路径,聚焦新时代青年思想引领,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新时代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方面,可探索话语逻辑创新、话语资源整合创新、词汇内容创新、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方式创新等方向的具体路径,搭乘新媒体的发展快车,着眼于新时代青年,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时下深受青年欢迎的平台,用融媒体的小窗口传播大历史,以创新的小细节呈现大时代,整合理论教学、场景体验、媒体传播等各类资源,加强语言教育的互动性,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话语的鲜活性、丰富性、生活性和真实性,使之可见、可学、可用,真正引领青年思想,点燃其心中的红色火焰。

新时代高校落实红色文化教育,话语创新就是落脚点和润滑剂,红色文化教育话语创新势在必行,要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形成情感交互的教育话语理念,促使红色文化教育真正走进青年心中,化为强国行动,引导新时代青年在学习中不断坚持,在践行中不断提升,在奋斗中不断弘扬以红色为底色的爱国主义精神。

猜你喜欢话语红色时代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那什么”的话语功能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