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应用干预护理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并观察预防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将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的疗效与应用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即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并对两组护理结果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度以及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护理的效果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极大预防了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剖宫产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48-02

孕产妇在实施剖宫产手术后经常会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术后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如果引发急性肺栓塞,对患者生命也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必须予以重视。随着近年来实施剖宫产术的几率不断上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必须予以临床护理干预,我院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术后健康率,现将临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共收治实施剖宫产术的孕产妇共计200例,对这部分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即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我院收治的患者年龄在18-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87±1.54)岁。平均孕周为(36.12±5.11)周。手术时间为30-51分钟。我院收治的经产妇有36例,初产妇为164例。

两组资料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采用心电监护方式对患者实施24小时实时监护,观察患者术后临床表现以及生命体征变化等,对患者尿液、神志以及瞳孔状况进行记录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分析与处理,避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等问题。

应用翻身床对患者进行翻身工作,并让实施全麻手术的孕妇进行去枕平卧护理,患者苏醒后辅助其进行产后运动等[2-3]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

1.2.2.1下肢护理护理人员对实施硬膜外麻醉下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然后实施被动肢体活动,由护理人员或在护理人员辅助下由产妇家属对产妇下肢进行轻柔按摩。按摩一个小时以后对产妇的踝关节与膝关节进行活动,2小时后让产妇进行慢动作翻身,直至6小时后采取自由卧位。

如果产妇在进行剖宫产时应用的是全麻手术,因此在病房护理中应该进行去枕平躺,应用心电监护器对患者生命状态予以监护,护理人员与其家属在相关规范模式下对产妇的髋关节以及双下肢进行按摩,观察产妇麻醉效果,如果麻醉效果已过则对产妇实施翻身运动,产妇采取自由卧位[4]。

产妇休息后由护理人员辅助进行户外运动。

1.2.2.2产前/中心理护理产妇在实施剖宫产的过程中会因疼痛或意识模糊而产生心理抑郁、烦躁、焦虑等症状,因此必须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通过在患者耳边进行说话从而避免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发生休克症状,尽最大可能性帮助患者保持意识清醒。通过产前对产妇进行心理辅导从而提高产妇面对手术的信心,为手术成功率提供保障。

1.3统计学分析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0.05,那么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性,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并发肺栓塞有3例,观察组无肺栓塞病发患者。对照组患者下肢肿胀及疼痛患者有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有10例,观察组发生下肢肿胀及疼痛患者有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度以及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护理的效果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妇产科中的重要并发症,由于病发部位在下肢,因此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血流缓慢、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等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产妇在实施剖宫产手术后极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必须对其予以有效临床护理。

我院应用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式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大大降低了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美萍,胡秀英,袁远程,等.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14):1404-1405.

[2]申茂玲,申智慧.术前后康复指导对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2):102-103.

[3]蔺来霞,党云芳.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102-103.

[4]杨根花.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