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外贸体制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家制订的一些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中的一些方针、政策,讨论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外贸体制;出口结构;政策

2008年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运行高位逆转,能源、资源类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急剧下跌,中国进口商品价格大幅回落;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世界经济增长下滑,外需萎缩,中国产品出口遇阻,上述两方面因素致使中国外贸形势风云突变,进出口增速急转直下。进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和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仍在进一步加深。欧美日作为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其经济可能由“技术性衰退”步入“深度衰退”之中,何时见底尚难预料,这对中国稳定外需无疑构成严峻挑战。

一、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所暴露的弊端

(一)出口产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由于我国的产品结构以初级产品为主,也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以及原料比较便宜,国外采购商压低价格,而一些国内企业为争夺市场忍痛接受,造成出口恶性竞争,利润越来越薄的局面,技术的更新换代比较缓慢,高档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多。由于价格因数和企业非理性的操作,许多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造成倾销,极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和纠纷。同时,由于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部分是国内生产和消费所需要的产品,这些产品出口占的比重愈大,必然导致国内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进而推动国内物价上涨,将会给国内的通货膨胀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新的贸易壁垒的出现

由于主要发达国家对世界贸易的巨大影响,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受环保因素影响较大,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出台各种贸易壁垒措施,使我国出口的农产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特别是自中国入世后,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已成为中国出口商面临的较大问题。与WTO其他成员国相比,中国出口的产品更容易受到反倾销调查,中国出口产品的70%都可能被提起反倾销调查。美国,欧盟是对中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同时技术壁垒更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71%的企业和39%的产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损失的金额达到17%。内容涵盖比较广泛。包括了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皮革Pc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汽油含铅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汽车排放标准,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等。

(三)外贸管理制度不完善

1 汇率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从汇率改革的方向看,人民币汇率最终将走向自由兑换,由市场来调控。但毕竟汇率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指标,其任何变动都会给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带来相应的变化,对我国这样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而言,尤其如此。这就决定了人民币汇率不可能一步到位,同时汇率改革的深层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国家的贸易结构。政府对人民币进行资本管制,没有完全的交易市场和市场价格,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管制的放松,中国与美国的利率差对人民币汇率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先行加息,就会刺激国际资本流入。而汇率制度作为经济杠杆的作用,可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同时汇率改革可以消除一些资本项目的过度管制状况。

2 行业协会规模小。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还受到我国相关立法滞后的制约。这就无法对行业协会的性质、职能、地位、权利和义务、组织结构等问题加以法律规定,无法解决行业协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使行业协会不能进行有效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协会的发展和与国际惯例接轨。而且职能定位不明确。在行政隶属上、服务对象上、人事上、经费上不免带有以往政府行政管理的色彩,这就造成了行业协会的工作职责在于管理作为会员的企业,而非为会员服务,更谈不上行业自律和行业协调。服务意识不强,权威性不够,职能无法充分发挥。

二、积极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推动外贸体制改革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相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有利于我们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资金、技术、资源和垒球市场。 同时我们需要积极利用国际环境中有利因素,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提高外贸的核心竞争力,从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优化产品结构,首先是要改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以量取胜的老思路,向以质取胜的经营策略转变。提高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增加出口附加值。严格把关出口产品的技术、质量,积极向国际通用的技术、质量标准转变。出口企业只有通过积极推行国际贸易商品质量保证体系,这样才能为发达国家的市场所接纳。同时出口企业也必须扭转低价竞销出口的方式,这样只会让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避免出口企业内部的无序竞争,做到联合统一对外。出口企业应依据各自的优势建立出口产品生产基地,降低出口成本,增强出口竞争力。特别要对无污染、附加值高的产品加以扶植,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从外贸增长形式上,最佳的策略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增加利润,如果一味依靠廉价劳动力生产低技术含量的产品销售,不及时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国际贸易市场上必然会遭遇各种问题,只能处于被动应对的方式,因此需要自主创新,争创立自己的品牌争夺国际市场。

(二)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贸易信息网络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外贸企业应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便捷快速的优势的特点,实现管理和运作的信息化,努力建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网络,使得外贸企业经营在国际市场上高效率灵活。同时建立健全外贸预警机制,通过对主要产品主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市场准入限制的基本情况、具体内容、主要特点等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对重要出口产品的影响,并对出口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出口产品达到某个国家技术壁垒预警界限时,即发出通报,并做出反应,才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三、结论

国家为了应对危机,一系列稳定外贸的政策在2008年下半年陆续出台,如连续4次调高出口退税率、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取消或降低部分关税、为加工贸易松绑等,其力度、密度与针对性令外贸企业充满期待,其政策效应亦初步显现。去年12月,政策调整涉及的商品整体出口合计544.5亿美元,同比增长4.8%,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由前11个月的45.8%升至12月的49.0%。回顾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自当年7月开始,月度外贸进出口总值曾持续8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但当时我们抓住机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以中国现在的贸易规模、对外经贸关系和密集出台的政策措施,我们应该完全有信心实现外贸的稳定增长。应该看到,在倡导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积极采取切实措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的改善,这才是中国外贸经济发展的根本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唐宁,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现状与根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5)

[2]彭继增,德国贸易促进体系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价格月刊,2006(2)

[3]刘绍坚构建新型贸易促进体系迫在眉睫[J],时代经贸,2005(1)

作者简介:

李晓燕,女,26岁,1983年2月,中共党员,毕业河南财经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助教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