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久卧要警惕下肢血栓

乳房手术后小腿“栓”住了

张女士最近体检时查出双侧乳房均有良性肿瘤,因为肿瘤较大,张女士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决定做手术切除。手术后,护士在为她输液时发现她的血管较难入针,又考虑她双侧手臂因手术原因不宜活动,便在她的右腿上留了静脉穿刺置管,方便输液。

卧床输液两天后,张女士下床时就发现右下肢有胀痛感,便反映给医生听。医生立即要求她卧床,并接受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张女士的右下肢静脉出现血栓。她必需绝对卧床,并接受抗凝治疗,否则随时有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就这样张女士足足在医院躺了两周才出院,让她苦不堪言。

小血栓为何这么可怕?

下肢静脉形成血栓后,典型的表現是患侧下肢肿胀、疼痛,但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静脉血栓形成后可以因下肢活动等原因随时脱落,栓子随静脉血流回到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塞肺动脉而形成肺栓塞,造成病人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有统计显示,约有10%的住院病人死亡原因为肺栓塞;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猝死的患者中,肺栓塞占50%,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在发作30分钟内死亡。这就是小血栓会有大风险的原因所在。

谁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血管壁损伤,血管有损伤时,机体处于自我保护,在血小板的作用下,损伤处就会发生凝血,增加血栓的风险。因此创伤(骨折)病人、外科手术病人,或有静脉穿刺置管的病人都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二是血液高凝状态。以前有过下肢静脉血栓、正在口服避孕药或正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人群、孕妇,以及癌症患者,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也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三是血流缓慢、淤滞。烧伤患者、癌症患者、肥胖人群,以及心衰、心梗、脑卒中患者都是高危人群。

卧床第二天就要开始干预

一旦发生肺栓塞,救治难度非常大,因此,高危人群应尽早采取措施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一般建议,手术后6—12小时后、住院高危患者第二天就要开始干预。

干预的措施包括一般干预,如要求患者尽量主动活动下肢,对于不能主动活动的,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被动活动,另外还要多喝水,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必要时根据相关血栓诊治指南意见,给予药物干预,如抗凝血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