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钢铁企业降低杠杆率途径探析

【摘 要】 文章针对钢铁企业当前突出的高杠杆率问题,分析了国有钢铁企业高杠杆率形成的原因。根据国务院降低企业杠杆率相关文件要求,在政府“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国有钢铁企业要从内部“苦练内功”,挖潜增效;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规模;多措并举盘活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等途径降低杠杆率。

【关键词】 杠杆率; 挖潜增效; 债务结构; 资产证券化; 国企改革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22-0021-02

引 言

2015年以来由于钢铁行业基本面的急剧恶化,企业亏损严重。在行业亏损面加大的情况下,高杠杆使钢铁企业面临更高的偿债压力,财务风险不断上升。另外,高杠杆使钢铁企业再融资困难加剧。高杠杆是钢铁行业当前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效力度。

一、国有钢铁企业高杠杆率原因分析

数据显示,过去的16年里,钢铁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从21世纪初的48.92%上升到70%以上,2008年突破60%以后逐年上升,2014—2016年钢铁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9.6%,其中2015年高达71.04%,明显高于国有企业平均水平和其他行业水平。国有钢铁企业高杠杆率形成有其特殊原因。

首先,钢铁主流生产工艺为长流程作业,绝大多数国有钢铁企业为采矿、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的联合生产企业,属于重资产、重资本投入性行业,企业设备、厂房、土地等资产投资较大,占用资金规模巨大,而投入回收周期却较长。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钢铁企业扩张速度比较快,行业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大部分企业不是靠着自身积累资金和创效能力发展,而是依靠银行借贷和融资借款达到目的,导致了杠杆率连年攀升。

其次,由于钢铁产能规模的大幅度扩张,生产所必需的矿石、煤、合金等大宗原燃料资源需求量及储备量不断提升,而受前些年全球大宗原燃料的价格疯涨影响,钢铁企业为保障自身资源需求,一方面在原料价格高企阶段,高成本存货的储备占用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钢铁企业针对国内外上游原燃料资源企业不断寻源投资,而随着近年来原燃料价格的下滑,对外投资多数亏损,甚至沦为不良资产。

最后,由于历史原因,国有钢铁企业多年来承担过多社会职能,背负较多额外负担,需支付巨额的费用,且该类支出绝大部分为刚性费用,近年来支出金额仍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此项非生产性投资不会产生任何经济效益,挤占了国有钢铁企业大额生产经营资金,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现金流,推高了企业的杠杆率。

二、国有钢铁企业降低杠杆率途径探析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问题,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笔者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国有钢铁企业降低杠杆率的途径。

(一)苦练内功,持续挖潜增效

国有钢铁企业要通过挖潜增效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降低杠杆率。首先,坚持创新驱动,依靠技术创新,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提升品种质量竞争力,推动产品向高端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其次,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市场倒逼意识,通过不断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标,全面推进系统降本、技术降本和管理降本等重点领域的降本增效,提高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再次,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营销渠道,传统业务要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借助技术和服务优势,积极争取市场订单;新兴业务要加大研究力度,探索新的效益增长点,提高企业产品创效能力。最后,扩展企业多元发展新空间,积极发展多元产业,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和效益增长点,实现多元产业与钢铁主业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高企业在行业形势下行时的风险抵御能力。

(二)研究使用权益类融资工具,优化债务结构

1.因地制宜研究推进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有较好发展前景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渡过难关,并首次提出转股债权质量类型由债权人、企业和实施机构自主协商确定。钢铁企业需分析公司股权架构、战略规划目标、标的公司财务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债转股方案,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案都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是与实施债转股机构充分沟通,明确立场,杜绝明股实债。明股实债,表面上是股权,但风险实质是债权,因此在债转股方案设计过程中,要牢记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本质需求,充分结合《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4〕13号)、《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2014〕23号)等相关准则条款要求,确保债转股资金依法合规计入企业报表权益项下,从根本上达到降低杠杆率的目的。二是从企业战略发展考虑,可结合本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选择债转股后股权退出方式,比如标的企业上市后,通过二级市场转让实现退出;企业实现兼并重组后,通过第三方转让来实现退出;设立一个债转股的转让平台,通过该平台转让实现退出等。企业可根据自身战略发展规划,结合企业整体上市、定向增发等多种资本运作手段统筹设计债转股方案,一举多得实现债转股降低杠杆率及资本市场融资等目标。

2.优化融资结构,控制有息负债规模。合理的债务规模是企业发展必需的,而过度的债务将会危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钢铁企业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创新融资业务模式、开展融资租赁、国内信用证、保理、供应链融资等业务,充分利用可续期债券、永续债券等权益性融资工具,增加承兑汇票等无息负债使用比例等多种方式优化债务结构,降低綜合融资成本,控制融资规模,降低钢铁企业杠杆率。

(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

国有钢铁企业大多数为钢铁联合生产企业,围绕钢铁企业矿山、节能环保综合利用、新兴材料等上下游产业链,要利用资本市场力量,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灵活运用资本运作手段,整合产业板块。一方面可根据各层次资本市场对资本运作主体资格条件要求,采用内部各法人主体间交叉持股、技术入股、员工持股等方式,或者选择合适的产业板块引入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開展股份制改造,培育壮大资本市场主体,增强股权融资手段,降低企业杠杆率;另一方面可创新运用资产证券化新型金融工具,以整合后的矿山等产业板块资产为基础,将实体资产向证券化资产转变,发行证券并进行交易融资,将矿山等长期性资产有效盘活,转化成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增加企业现金流,降低杠杆率。

(四)多措并举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强化应收款项管理,提高清欠效率。钢铁企业应收款项压控要压缩存量与严控增量相结合,专项清理与考核机制相结合,建立健全债权管理制度及组织体系,明晰“谁放款、谁清收”责任机制,严格按照清欠回款情况进行考核,严控赊销和收账关;严格信用管理,源头预防,严控新增欠款。加大力度清收存量应收款项,针对逾期应收款项,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积极诉诸法律,多种措施并举加大清收力度。

2.加大存货管理力度,减少存货资金占用。钢铁企业要分析积压存货现状,对长期处于呆滞状态、缺乏流动性、使用效能差,且不能带来预期收益的存货进行清查处置,减少资金占用。通过开拓产品市场、采购链分析、多种渠道转让出售、内部资源调剂等措施强化存货周期管理,科学合理地确定存货数量,防止跌价损失,提高存货周转效率。

3.加强资产分类清查,盘活存量闲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开展钢铁企业闲置土地、厂房、办公场所、机械设备等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资产清查工作,摸清家底,理清企业资产状况,合理确定企业资产价值,研究将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合理计入企业权益,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状况。切实加强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与处置,研究利用和处置方案,规范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五)深化国企改革,充分享受改革红利

1.钢铁企业要稳妥有序推进化解产能工作。根据国务院《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意见》,钢铁行业去杠杆要坚定推进去产能,实现过剩产能淘汰一步到位;集中民意民智,依法依规按期稳妥地完成职工的分流安置,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创造条件,并为今后降低自身资产负债率奠定基础。

2.国有钢铁行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政府已陆续出台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三供一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等一系列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的改革政策,加大了对企业在降杠杆过程中剥离相关社会负担和辅业资产的政策支持力度。钢铁企业去杠杆要紧紧抓住本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期和窗口期,推进国有企业分离社会职能和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加快剥离处置资产,轻装上阵,降低自身杠杆率。

3.钢铁企业要以国企改革为契机,紧跟中央、地方实施的一系列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政策,提高政策敏感度和研判能力,踏准政策节奏,充分享受国家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政策优惠,提高企业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