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之畔的“医疗航母”

一所军队医院能创造怎样的科研奇迹?一群以临床为主业的医生能写就怎样的创新传奇?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用一个又一个国家级科技大奖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1月1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孙颖浩教授牵头的“前列腺癌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荣膺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与此同时,该院烧伤外科主任夏照帆教授领衔的“烧伤相关肺损伤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创新,是一代代长海人攻坚克难、破冰前行的无穷动力,也是我们在第二军医大学党委领导下,引领医学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军事特色鲜明国际化创新型医院过程中的一大法宝。6年9项国家级大奖是里程碑,更是我们扬帆再起航,寻求再超越的时代号令!”对此,该院院长张从昕、政委夏阳踌躇满志。

春节刚过,本刊特约记者来到浦江之畔的这所“医疗航母”,走近矢志创新的长海人,探寻他们创造奇迹的奥秘!

科研创新,是源动力更是历史传承

对于科研创新,孙颖浩团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认为,医学创新不仅要来源于临床,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超前意识。

上世纪90年代初,博士毕业没多久的孙颖浩被一份国外研究资料震惊。在欧美等国,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美国几千万老年男性中,每年新发前列腺癌约有二三十万例。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却低得可怜,每10万人中发病率仅有不到2人。如此悬殊的发病率使他陷入沉思。

是人种差异还是生活环境的影响?孙颖浩敏锐地认识到,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肯定会逐渐提高。可在当时,研究这一超级“冷门”的学科无疑风险极大,特别是在学术界,一个错误决定可能就会损害自己的科研生命。

没有太多犹豫。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医院,长海曾涌现出吴孟超、蔡用之、方之扬等一批新中国医学事业的奠基人。历史上的长海为何名家辈出,创造出一个个震惊世界的医学奇迹,靠得不正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吗?

20年艰辛探索,孙颖浩牵头的这项研究构建了前列腺癌血清瘤标-分子病理-影像定位的多层次早期诊断体系,使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由5%提高到63%;创建了开放和微创前列腺癌改良根治术,极大促进了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推广;创立了前列腺癌围手术期危险分层评估体系,用以筛选前列腺癌手术最适人群,指导术后治疗,为我国前列腺癌临床决策引入新模式;制定了晚期前列腺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发现了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形成新机制,为新药开发奠定了基础。目前已成功治疗2万余名患者,多项关键技术在全国60所三甲医院广泛应用。

如今,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急剧上升,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孙颖浩于十几年前开始的这次创新“探险”无疑为这一医学难题添加了完美“注解”。

“创新”是出现在医院历年党委扩大会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医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设青年科研启动基金,拨款50万元资助年轻人,鼓励大家在临床工作之余进行研究。如今,孙颖浩、李兆申、夏照帆等获大奖的医学大家们多是受益于此。

1996年,该院又在全国医院最先启用了一幢16层近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兴建中心实验室。

有政策、有资金、有平台,长海人一路高歌猛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数量、SCI论文发表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医院首位。

记者获悉,2012年,孙颖浩团队凭借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一篇影响因子高达30多分的SCI论文,获得国家、学校和医院奖励的丰厚奖金。可他们却把这些奖金用来资助进行科研创新的年轻人,给长海人的历史传承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谋篇布局,创新思维扶持科研创新

站在新的历史阶段,长海人有信心再创辉煌。

《医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出台,启动学科联合攻关项目3项、学科特色提升项目12项、学科特色培育项目22项、科研创新探索项目32项、转化医学项目10项,资助金额总计5150余万元;

《长海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出台,对科研工作优秀科室和个人加大奖励措施,对较差的进行惩罚,同时与职称晋升、导师遴选、科主任考评、年终立功受奖等挂钩;

修订现有SCI论文和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对高引用频次、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高分值SCI论文和国家高等级科研成果进行超常规奖励。

为营造一个人才辈出、和谐奋进的人文环境,“大师文化”成为医院发展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品牌。在“大师文化”感召下,争做大师传人蔚然成风,一批批青年才俊孜孜以求、竞逐翘楚。

2012年,由夏照帆教授领衔的烧创伤诊疗团队获批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这是继消化内科李兆申教授领衔的“胰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泌尿外科孙颖浩教授领衔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后,获得的第3个国家级创新团队。

十八大明确指出:“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随着该院“528登峰”和“123夯基”两大人才工程的逐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同时,医院党委打破人员身份界限,果断启用47名非军人技术骨干担任学科带头人或科室领导。

对此,政委夏阳说:“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模式,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非现役人员为主体,军队与地方互补、国内与国际互动,各类人员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使医院逐步构建起创新方阵,实现‘各类人员齐聚长海,平等共创美好明天’的愿景。”

现在,长海拥有“973”首席科学家1名,何梁何利奖1人,长江学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3名,总后一代名师3名、“三星”人才14名,上海市领军人才12名、科技精英3名、优秀学科带头人10名。

2012年,全院共获各类科研基金22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奖项。发表SCI论文427篇,总影响因子1235分,其中5分以上46篇,30分以上1篇。

临床科研,打造研究型临床医生

科研必须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才有出路。长海人认为,临床科研应以解决临床中的难题为突破口,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作为努力方向和目标,这样才有生命力。

2009年,心血管内科秦永文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技术方法及器械研制与临床应用”正是如此。

立项之初,秦永文团队的目标是实现封堵材料国产化,以减轻患者负担,使介入治疗实现平民化,以促进推广和普及。他们设计了应用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对称型封堵器,并于2001年12月在国际上率先应用于临床,使我国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工作跃居世界前列。随后的应用中,他们发现不少患者在应用对称型双盘状封堵器后,会引起主动脉瓣反流而导致治疗失败,为此,他们又设计了零边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室间隔缺损解剖较复杂,有25%左右为膜部瘤型或多孔型。针对此类室间隔缺损,秦永文团队继续研制了细腰型封堵器。这三种封堵器的问世使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适应症大大扩展,提高了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也改变了以往基本上依赖进口器械的局面,使进口封堵器从市场占有率100%减少至不足10%,造福了广大先心病患者。

秦永文团队的故事告诉我们,身处一线的医生最能强烈意识到临床需求所在。多年来,长海人白天看病、下部队,晚上回到实验室做科研,呕心沥血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关乎人民生命和部队官兵健康的医学难题。

同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骨科李明教授牵头完成的“脊柱畸形三维矫形创新理论与技术集成及其临床应用”,和中医科凌昌全教授牵头完成的“人参皂苷新作用靶点及其临床应用”也是源于临床的绝佳科研成果。

建设研究型医院成为长海医院长远发展的内在需求。

幽门螺杆菌(Hp)1983年由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二人发现,被锁定为导致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罪魁祸首”,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Hp关键毒力因子是什么?中国人的Hp相关胃肠道疾病发生率为什么特别高?能不能研发出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断试剂盒?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就在许国铭教授指导下开始了这一国际前沿课题的研究。十余年间,李兆申和许国铭带领科研团队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在国际上第一次采用重组的Hp抗原进行血清检测,极大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一种全新的Hp菌株分类法,成为目前学术界唯一被接受的分类方法,并为临床开展Hp“选择性根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国内首先明确中国Hp菌株中CagA基因携带率大于90%,远高于西方人群的携带率,从而揭示了我国Hp相关胃肠道疾病发生率高的原因;与生物公司联手研发的Hp免疫印迹检测试剂盒与传统相比,敏感性、特异性更强,且可同时检测多个抗体。

2007年,“幽门螺杆菌关键致病因子CagA、Vac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赢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院长张从昕告诉记者,前阶段,医院提出大力倡导临床科学研究,推出“长海临床科研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下一步,要进一步推动临床科研工作,把样本资源库与新电子病历系统结合起来,把临床诊疗与疾病流调结合起来,把临床科研方法有效整合到临床工作中,开拓医院科技工作新领域。

内联外合,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晚上10时,学术中心依然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举办长海医院与美国克利夫兰微创中心单孔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联合培训班手术演示教学。该院10个学科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跨洋手术展示和技术交流,双方专家娴熟的手术技巧赢得与会人员阵阵掌声。

现在,长海医院已与美国威克森林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Mcgill大学、新加坡中央医院等20多个国家的知名医疗机构建立高水平科技合作关系。每年主办召开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达20余次,派送100余人次出国深造、学术交流,孙颖浩、李兆申等一批知名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要职,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国际泌尿外科学术大会、国际胰腺大会、东方脑血管大会、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世界华人消化内科大会、东方呼吸病论坛等多个国际知名学术大会成为加强交流合作、拓宽科研思路、提升诊疗水平、展示长海品牌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该院不仅积极与国外进行交流合作,还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医学科研平台。即“内联”,以疾病为纽带,建立学科群,并积极撮合相关科室与校内相关单位“结对子”;“外合”,建立院外合作联盟,搭建合作平台,鼓励科室与外单位开展科研合作。

每周二上午是消化内科雷打不动的病例讨论会,主要是针对疑难病症进行讨论分析,确定治疗方案。别小看这个科室讨论会,每次会议包括影像科、放射科和病理科等都会派出副教授以上的精兵强将来参加。如今,整个团队建立了胰腺癌组织标本库,通过影像学和分子标记物的结合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通过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化疗进一步提高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而这个团队也因此成为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

不懈创新,临床医学反哺军事医学

烧伤相关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由53%下降到34%,严重烧伤合并肺损伤救治成功率从66%提高到82%,这是夏照帆教授领衔的“烧伤相关肺损伤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创造的医学奇迹。

特别值得长海人自豪的是,这项成果立足科研实力,以军队卫勤保障信息化指挥、模块化部署、战场快速后送和军地联合等先进理念和技术为依据,结合50年经验,制订了成批烧伤救治组织预案,成功应用于293批1500余名烧伤伤员的救治,使单批150例以下伤员早期救治时间由2~3小时缩短为10~45分钟,避免延迟复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脏造成的“二次打击”。这是长海人对我国军事医学又一项新的贡献。

“姓军为战、保障打赢”是军队医院肩负的神圣使命。长海医院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军事医学为切入点,多科融合,形成“胸心疾病、胰腺疾病、血管疾病、神经疾病”四大优势学科群,用临床医学反哺军事医学发展。有了强大的临床医学支撑,长海人的军事医学呈现了厚积薄发的态势。

搞科研苦,搞军事科研更苦。院里每年都要派出科研人员上高原、下海岛、进沙漠,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参加各个兵种的军事演习,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战场的第一手资料。

野战内科学的黄文教授这辈子最难以忘怀的是去新疆布尔金高寒地区部队做官兵的疲劳研究,那天气温降至零下38℃,风力达到12级,鹅毛般的大雪在车前飞舞,崎岖的山路早已消失不见。突然间车身一个倾斜,陷入雪坑之中,进退不得。为保持车内温度,发动机一直不停地转着,可大家还是觉得越来越寒冷,手机也没有信号。如果不是被附近巡逻人员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可当抵达部队后,他们顾不得休息,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调研中。

深入一线搞调研,出生入死为创新。努力不会白费,他们承担的“战场野战内科学相关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09年度军事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年9项大奖,是成绩更是动力。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用创新驱动的长海医院必将铸就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