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启示

摘要:文章以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文献调查法,对现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阐述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提出了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四点启示,旨在为远程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19-03

根据自身实际,适时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专业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所必须做的一件基础工作。作为新兴专业,各院校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都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对现有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归纳,并提出了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启示,旨在为远程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范型。[1]它主要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五个方面组成:

1.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所要培养的人才做出的社会价值规定,即应服务于社会;二是对所要培养的人才做出的个人价值规定,即为个体的发展服务,包括使身心和谐发展、个性得以张扬、主体价值得到体现等。在构建人才培养目标时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同时必须涵盖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2.人才培养方案。这是依据一定的指导思想,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优化的总体设计,如订单式、双证式的培养方案。

3.人才培养过程。这是人才培养的进程,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

4.人才培养策略。这是完成培养目标、落实课程教学而采取的一系列途径、方法、手段,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不同教学环节、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与措施及具体的操作要求。

5.教学评价。这是依据一定的原则建立的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策略相适应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以保障培养目标的落实与完成。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

在巨大的人才需求和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2002年仅有9所院校开设物流专业,而到2006年已有218所院校开设有物流专业,到了2009年这一数目已达到279所。[2]这些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形成了自身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以“人才培养模式”为篇名,以“物流管理”为关键词,时间跨度从2003年至2011年,共搜索到论文93篇。经过整理发现这些论文主要集中于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本文经过归纳,发现高职教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如下几类:

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传统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孙秋高提出,该校物流管理专业自2004年起实践“三进三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企“三合作”办学平台,开展了体现工学结合的“三进三出”式教学改革,即三出校门,三进企业。[3]安排学生到企业分别进行参观式见习、体验式见习及生产性实习。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宋晓黎等提出,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应把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素质教育体系为引领,以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物流人才培养模式。[4]此外,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也提出构建和实施以“二阶段准员工”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2.“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旨在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通过企业在专业教学中投入大量资金,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并形成互利互惠、优势共享的办学机制。如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张洪革等提出,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形成了“围绕一条主线,建立一个体制,搭建一个平台,构筑一个体系”的“产学研”办学思路;建立了适合“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载体;实现了物流专业“市场性”、“职业性”、“实践性”和“技术性”人才培养。[5]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李志勇提出,该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坚持“产学研结合”。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合作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二是合作双方互利互惠,共享优势资源,落实实践教学。[6]

3.“五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非常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如中州大学王蕾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应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构建“五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双元”指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模式;“双轨”指在课程的设置上,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理论教学课程标准与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双轨并举;“双师”指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双主”指要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双证”指在保持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框架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将国家职业标准的技能要求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专业实践技能证书这两类证书。[7]

4.“实境耦合”、“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PCS-CDIO”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企业、兄弟院校、政府、社区合作,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实训和教学,训练学生技能。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龚成洁等提出,该院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应用该校提出的“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朱庆伟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构建“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即科学有效地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群为基本依据构建人才培养规格,在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内容,构建与岗位衔接的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与“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8]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刘秋平等提出,该校实训“PCS-CDIO”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专业(Professional)、公司(Company)、服务(Service)融合起来,在真实的物流环境中,按照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这四个环节来培养人才,简称PCS-CDIO。这种模式是将真实的职业实践环境作为教育环境、以工程项目全过程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做中学”模式。[9]

5.基于海外合作的“托盘型”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办学也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而进行的,可以看成是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一个分支。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的基于海外合作的“托盘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引进国外先进职教理念、优质职教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制定以物流业务过程为主线。

三、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启示

早在2004年,镇江高专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与合作研究”课题组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和合作》综合研究报告就曾提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完全应该而且可以互相沟通与合作。二者虽分属不同的教育类型,且各具特色,但是二者在培养层次、培养对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设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共性和互补性。[10]综合目前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高职院校,而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因此,远程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应该也可以借鉴高职教育的丰富经验,以科学构建有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层次,面向基层企业,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这三类人才都可以归纳为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如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深入研究,总结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可以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能型操作人才,即保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人文基础;二是技术应用型人才,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已有的产业所需要的技术,并有实际应用的能力;三是应用技术型人才,指在掌握产业技术的同时,还要具有开发、设计、引进应用性技术的基础和能力。

2.以岗位群分析为基础,确定职业能力,设置专业课程。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均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着重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一点有别于传统大学教育中以“知识本位”为代表的办学理念以及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大多以物流岗位群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和经济发展实际,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群主要分布在五个领域,分别是:第一,仓储物流,岗位有保管员、货物收发员、理货员、商品配送员;第二,企业物流,岗位有采购员、物流规划员、跟单员;第三,物流营销,岗位有销售员、客户服务员;第四,运输物流,岗位有运输调度员、车辆管理员;第五,国际物流,岗位有报关员、报检员、货运代理。

在对岗位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仓储管理能力、企业物流管理能力、运输调度管理能力、物流市场营销能力、国际物流管理能力,以及英语应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课程主要包括物流企业管理、物流概论、物流服务营销学、会计学基础、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经济地理、系统工程与运筹学、物流法律法规、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电子商务、采购学、商品学、商品检验、运输管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物流专业英语等。

3.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物流人才的必要条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10]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物流操作技能,许多高职院校都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物流实操训练。它们不仅建设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能够模拟物流企业流程的校内实训室供学生实训,还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途径充分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既使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又使学生能够到企业中参与顶岗实习。

4.“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多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充分借用社会外力等有效措施和管理上的激励机制,优化教师结构,提高其教学能力,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具体形式包括聘请物流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让教师定期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及研讨等,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和教学能力,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已逐步定型。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实施其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自2005年开办以来,经过多年实践,已形成了自身特点。目前,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条件已经成熟。为促进远程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快速发展,远程开放院校尤其是以电大为主体的开放大学应在充分借鉴各类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具体研究,构建既适合远程开放教育条件又体现物流管理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又能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卫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5,(1):2.

[2]赵志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J].中国证券期货,2010,(8):144.

[3]孙秋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27-29.

[4]宋晓,黎黄浩.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8,(5):151-152.

[5]张洪革,陈岩,孙宏英.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6):59-61.

[6]李志勇.“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115-117.

[7]王蕾.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大众科技,2010,(11):195-196.

[8]刘秋平,田明山.物流管理专业PCS-CDIO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8):5-7.

[9]潘天华,唐祥金,易向阳,陈启跃.“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和合作”综合研究报告[J].镇江高专学报,2004,(4):41-46.

[10]赵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4):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