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向—岗位”的中职物流专业选择性模块课程构建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针对中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方向过大和职业岗位群过宽的现状,构建“方向-岗位”的选择性模块课程,从思想依据、构建思路、结构体系、选择机制和关键措施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关键词:中职;物流专业;模块课程;“方向—岗位”; 选择性

基金项目: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6年课程与教学专项课题“构建‘方向-岗位’的中职物流专业选择性课程体系”(项目编号:2016KJ023)

作者简介:江民鑫,男,宁波经贸学校高级讲师,物流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3-0006-03

一、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014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启动中职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强调“将更多的学习权利交给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注重“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试行走班选课制、学分制、弹性学制、导师制等教育教学形式。[1]物流专业作为国家重点和紧缺专业,应积极推进适合本专业特点的选择性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本质上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通过对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调查,我们发现两方面问题:(1)学生迷失就业方向,不清楚自己该应聘何种类型的物流企业;(2)学生缺失岗位技能,不自信于将应聘的物流岗位,其结果是物流专业学生不能满足物流企业的市场需要。因此,物流专业迫切需要重构原有课程结构,构建基于“方向-岗位”的选择性模块课程,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确定方向和岗位。

二、中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不足

(一)中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中职物流专业现有课程结构为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多岗位,即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分设专业方向,并围绕相应的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课程。[2]綜合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学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和《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教学标准”),以及北京、上海等地中职学校物流专业课程标准,物流专业的课程结构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必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划分三个方向,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职业岗位群,见表1。

(二)待改进之处

中职物流专业现有课程设置没有考虑物流企业的具体市场细分和物流专业学生性格、兴趣、特长的差别,其待改进之处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专业方向过大,不够贴近市场实际。“指导方案”和“教学标准”中强调按照专业大方向设置专业课程,其涉及面宽,针对性弱,不能反映出物流企业的不同专业领域,应按照不同市场细分的物流企业设置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比如,货运代理大方向可细分为货运代理和报关报检两个小方向,针对货运代理小方向设置有关揽货、订舱、单证等课程,针对报关报检小方向设置商品学、检验检疫等课程。将大方向细分为若干小方向,实行小模块教学,有利于学生强化认识,找准就业定位。

2.职业岗位群过于宽泛,需要再次分类。根据“指导方案”和“教学标准”,货运代理方向的职业岗位群有单证员、客服人员、操作员、跑单员和箱管员等,学生在校期间无法确定自己未来要从事哪一个岗位,应将众多的岗位群划分为几种岗位类型,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进行选择。将岗位群类型化,并设置相应的岗位类型模块课程,将有利于学生强化岗位技能,找准工作岗位。

三、构建基于“方向—岗位”的中职物流专业选择性模块课程

“方向—岗位”中的“方向”是指物流企业的具体市场细分,不是笼统的大方向,“岗位”是指中职生就业的主要岗位类型,不是宽泛的岗位群。“方向-岗位”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性格和特长,明确就业方向(明确将来要从事的具体的某一市场细分的物流企业),确定岗位类型(如市场类、单证类和客服类岗位)。

(一)思想依据

1.选择性课程体系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选择性”即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其主动权在于自己,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定向定岗”模式符合中职人才培养的定位。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适应物流企业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即针对具体的物流企业、学习针对性的岗位技能以满足就业的需要。

3.从基础到专业再到专长符合技能成长的学习规律。技能培养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首先建立宽厚的基础,再进行专业的技巧训练,熟练的技巧即专长。

(二)构建思路

构建“方向—岗位”选择性模块课程的总体思路为:从培养目标具体化到专业课程模块化,包括根据专业方向的再细分构建“定向”模块课程,根据岗位类型的再分类构建“定岗”模块课程,“定向”模块与“定岗”模块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整体的“方向-岗位”选择性课程体系。中职物流专业的专业方向细分和职业岗位分类有专业方向和职业岗位两个方面。

1.专业方向再细分。在现有专业大方向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目标市场的物流企业,进行再细分。每一个细分的小方向,对应于不同的物流企业类型。如货运代理方向再细分为货运代理方向、报关报检方向,仓储配送方向再细分为仓储方向、配送方向,运输作业方向再细分为集装箱运输方向、公路零担运输方向和快递速运方向。

2.职业岗位再分类。在现有职业岗位群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岗位的业务特点,将其分为三大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岗位,对应不同的业务范围,相对个人的性格和特长有明显的区别。市场类岗位,即负责开拓物流市场、揽取业务的岗位,如市场代表、销售员等,适合喜欢与人打交道、勇于挑战开拓的学生;单证类岗位,即负责各项单证的填制、整理的岗位,如单证员,适合喜欢与物打交道、细心和有耐心的学生;客服类岗位,即负责维护客户、服务售后的岗位,如客服员、操作员等,适合喜欢与人打交道、但不喜欢挑战的学生。

(三)结构体系

1.模块课程由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组成。核心课程模块即专业核心课程,属于必修课程,自选课程模块即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又分为限定选修和自由选修两种。物流专业核心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不得更改。

2.物流专业方向课程由“定向”模块与“定岗”模块构成。其中,“定向”模块由方向识别课程、方向主体课程和方向强化课程构成。方向识别课程为专业方向的介绍性课程,使学生对本专业方向有大体的认识;方向主体课程是主要模块,是本专业方向课的主要内容;方向强化课程是收尾模块,也是要结果的模块,该模块的选择决定了就业企业的类型。“定岗”模块要求学生选择就业的岗位类型,由市场岗课程、单证岗课程和客服岗课程三部分构成,此模块的选择决定了学生就业岗位的确定。通过“定向+定岗”模块课程,能使学生由基础到专业,由专业到专长,从而确定未来将要就业的物流企业类型和具体岗位。

(四)选择机制

1.从学期安排上,学生在第一学期根据国规要求学习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第二学期学习“定向模块”的方向识别课程,第三学期学习“定向模块”的方向主体课程,第四学期学习“定向模块”的方向强化课程以及“定岗模块”课程,第五和第六学期根据所学的“定向定岗”课程,选择相应的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2.从内容选择上,“定向模块”采用由宽到窄、层层深入的选择模式,学生在第二学期分别完成货代、倉储和运输三大方向识别课之后,须选择其中的二个大方向进入第三学期的方向主体课程学习,并在第四学期再选择其中的一个大方向进入方向强化课程的学习。要求对大方向中的两个小方向分清主次、确定重点。“定岗模块”采用“三选二”的选择方式,要求市场类和单证类不可兼选,时间集中在第四学期。学生经过此轮选择性的学习,能够在顶岗之前明确一个专业大方向(包括两个专业小方向且有明确的主次顺序),确定两大岗位类型(一主一辅),完成定向定岗目标,可谓做到“心中有数”,见表2。

(五)关键措施

落实该模块课程的关键措施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

1.学生方面。建立学生的“兴趣-性格”测试办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唤醒学生需求,通过课程逐步明确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

2.教师方面。完善专业教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动力,鼓励教师下物流企业调研,从而开发出更多的与物流企业接轨的校本课程。

3.学校方面。重组专业部门,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在定向定岗过程中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安排课程,打破学校按传统小专业分类的部门壁垒,组建包括物流、营销、贸易、电商等专业在内的“商贸大专业”。

参考文献:

[1] 翟帆.改革课程给中职生更多发展选择权——访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N].中国教育报,2014-12-01(06).

[2] 蒋乃平.“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盛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