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BP支持对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急症PCI术后的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IABP支持下行PCI手术。比对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心肌酶(CK-MB)水平变化及Killip分级改善差异,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成功置入IABP且完成PCI手术,IABP平均反搏时间为(74.7±22.9)h;即刻病情改善50例(61.0%);治疗后, 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LVEDd、LVEsd等心脏超声指标及CK-MB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Killip分级达到Ⅰ~Ⅱ级者共73例,无Ⅳ级报告,同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死亡33例(40.2%),3个月内死亡45例(54.9%);并发症发生率为12.2%。结论 对AMI并CS患者采用IABP支持下PCI手术方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a)-0032-02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表明超负荷体力劳动、情绪起伏、血压激增、手术或脱水致心排血量骤减等均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1],患者发病后常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症状[2],对其预后提升不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是当前临床治疗AMI常见术式,能通过经心导管技术实现心肌血流的再灌注。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发现对AMI并CS患者仅予以PCI术,其术后病死率依旧居高不下,而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PCI术,则可有效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3]。为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影响。2011年2月—2014年2月对82例AMI并CS患者予以IABP支持下PCI手术方案,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9》[4]中相关诊断标准。该受试患者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33~70岁,平均(58.4±5.1)岁;发病至手术时间(0.6±0.3)d;烟酒史52例;合并高血压60例;合并糖尿病33例;ST段抬高AMI61例,非ST段抬高AMI21例。

1.2 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者;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符合相关治疗适应证者;④Killip分级为Ⅳ级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其他原因致低血压者;②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③相关治疗禁忌证者;④中途退出治疗或随访期失联者;⑤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或语言障碍者;⑥发病至手术时间超过24 h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在IABP下行PCI术:①术前准备:口服氯呲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注射8 000 U肝素;②穿刺股动脉,插入动脉鞘管;③靶血管造影,观察狭窄部位;④沿导引导管将导丝置入靶血管病变血管远端处,将球囊置入狭窄处,观察调整球囊位置,后完成扩张;⑤回撤球囊,重复造影评估扩张效果;⑥沿导引钢丝将选定的支架置入靶病变处,球囊扩张后释放支架;⑦评估支架置入效果后退出导丝、导引导管,完成手术。

1.4 评估标准

1.4.1 Killip分级标准 Ⅰ级:无肺部啰音、第三心音;Ⅱ级:肺部有啰音且范围<1/2肺野;Ⅲ级:肺部啰音范围>1/2肺野(肺水肿);Ⅳ级:休克[5]。

1.4.2 观察指标 观察比对治疗前后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心脏超声指标、心肌酶(CK-MB)水平变化及Killip分级改善差异,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心脏超声指标及CK-MB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治疗后,所有受试者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LVEDd、LVEsd等心脏超声指标及CK-MB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Killip分级改善情况对比分析

治疗后,Killip分级达到Ⅰ~Ⅱ级者共73例,无Ⅳ级报告,同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

所有受试者均成功置入IABP且完成PCI手术,IABP平均反搏时间为(74.7±22.9)h;即刻病情改善50例(61.0%);在为期半年的随访中,术后1个月内死亡33例(40.2%),3个月内死亡45例(54.9%);术后无血小板减少及支架血栓病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5例,穿刺处血肿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2%。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CK-MB作为一种AMI临床诊断的常见指标,对判断患者病情、评估其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其活性在AMI患者发病后4~6 h内逐渐上升,至12~36 h时达到峰值[6],最高可高出健康人群约22倍,特异性明显,能有效反应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改善情况。该研究为探究IABP支持对AMI并CS克患者急症PCI术后的影响,选取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所有受试者在IABP支持下行PCI术均获得理想治疗效果,CK-MB水平均由治疗前的(94.4±11.6)U/L降低至(23.3±7.1)U/L,呈明显回落趋势,说明缺血、缺氧的心肌组织逐渐恢复,梗塞症状也有所缓解。心脏超声指标也显示,患者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近一倍,血液灌注量显著提升,梗塞的动脉血管恢复通畅,心肌缺血情况明显缓解。张瑶俊等[7]研究者也在报告中得到类似结论,其还指出,IABP支持下行PCI术,其治疗有效率优于当前临床应用的所有常见药物[8],能降低患者心室射血阻力及氧耗量,提高其心肌排血量,促进心肌微循环改善[9],对短期内恢复心功能具有积极影响。此外,该研究还针对该方案近远期预后影响进行分析,发现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率仅为54.9%,显著低于其他报告中常规药物治疗及左室辅助装置治疗的80.0%~90.0%的病死率,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预后质量有利。笔者认为这一结果同IABP可快速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逆转器官低灌注状态[10]相关。还研究者指出,虽该治疗方案能快速稳定病情,但有效期较短,医师需在此期间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尽快重建血运以抑制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予以PCI联合IABP支持疗法,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微循环,对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提升患者预后质量等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同奎,孔晓光,朴晶燕,等.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诊疗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24-26.

[2] 文治勇,胡东芳,刘晓东,等.AMI 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 IABP 支持下行急诊PCI 对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4,15(4):358-360,364.

[3] 马兰香,张华,丁守良,等.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冠脉介入术中的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46-1647,1651.

[4]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9[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7.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吉林医学,2012,33(21).

[6] 郭银燕,张伟.检测CK及CK-MB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2):113.

[7] 张瑶俊,陈绍良,田乃亮,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8):1494-1496,1500.

[8] 李振勇,付强,王临光,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4):332-334.

[9] 陈章强,洪浪,王洪,等.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临床评价[C]//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广州: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2012:177-178.

[10] 周祥群,韦海珠,陈海金,等.AMI重症患者急诊PCI围手术期行辅助循环支持的临床研究[J].新医学,2010,41(9):601-602.

(收稿日期: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