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实施“体医融合”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在国家大健康理念的指导下,《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的出台,迎来了社会对“体医融合”人才的极大需求,高等医学院校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探讨高等医学院校进行“体医融合”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体医融合;实施;教学

一、“体医融合”在医学院校实施的可行性

(一)医学院校师资优势

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专门人才的学校。与大多数综合院校相比,不仅有体育教学师资,还具备强大的医学师资队伍的优势,在进行“体医融合”教学改革中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体育部门的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听相关医学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康复理论等,掌握医学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与运动相关的医学理论,拓展知识的宽度;参加“体医融合”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训,撰写相关论文,申报“体医融合”课题,进行临床实习。医学专业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体育锻炼,了解运动相关基础理论,掌握运动一般规律。师资知识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是实现“体医融合”的重要保障。

(二)当今社会对“体医融合”人才的需求

分级诊疗新医改后,国家把城乡居民、基层医院作为重点,可想而知,将来的基层医院不但需要大批的全科医生,而且更需要在全科医生专业层面上进一步拓展成为既懂 “体”又懂“医”的复合型医生,与此同时,能开专业运动处方的体育医学人才也是社会的极大需求,这才是体育与医学的真正融合。因为这种融合和渗透对健康的促进是全方位的,是防治生活方式疾病的新载体,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在健康促进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种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通过高等医学院校“体医融合”、体育医学才能真正实现,是在当前新医改背景下和当今医学综合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中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的必然趋势。

二、开展“体医融合”策略

(一)学校领导要重视

高等医学院校领导首先要有“大健康”背景下,迎来了“体医融合”的大好时机的意识,应抓住这个契机,建立一个由学校领导、医学、体育专家组成的教改小组,开展专题研究,明培养目标,根据目标制定教学改革方案,落实教学改革计划,大胆推进“体医融合”教学改革。

(二)进行“体医融合”理念宣传,让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够认同

人们认同:人体需要健康,社会需要健康,健康需要体育运动,健康需要医学。“大健康”的观念,“体医融合”,服务健康,服务社会,社会需要健康维护者和指导者。据调查,对于“体医融合”这个新生事物,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学生们几乎不知晓,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也知之甚少,认同的就更少。在国家大健康理念的指导下,《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的出台,为宣传“体医融合”、发展“体医融合”提供了契机,在校内大力进行“体医融合”的宣传,让教师学生认同,“体医融合”改革才能顺利有动力。

(三)进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调整课程设置

目前医学院校体育课基本上施行的是术科教学,体适能(跑跳投类项目)及选项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武术、艺术类项目等各专项)教学,学校理论课一般只涉及运动损伤预防急救基础理论,理论课学时仅占到总课时的10%。在教学内容上加大体医结合时数的比例。要大胆改革,打破传统的体育教材大纲的内容体系,避免中小学教材重复的内容,体医结合的课时,应不少于体育课总课时的60%。把运动医学、保健体育、康复医学、医学营养、健康评估、运动处方作为“体医融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医学专业课、体育课,要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运动医学、保健体育、康复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懂得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体医融合、医体渗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教学模式上要实行三级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并大胆创新。

(四)重视“体医融合”师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担负着体育课上理论与实践课的双重任务,体育教师,大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薄弱,对于“体医融合”的教学实施,必须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补充,学校体育教学部门领导应转变观念,认真分析,根据部门教师具体情况,甄選出一批“体医融合”教学人员,组成一只专门队伍,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方式,或自学、或外派学习交流、或定期开展组内医学相关理论研讨等,进行“医”学培训,丰富“体医融合”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操作水平。激励教师撰写相关研究论文,申报“体医融合”课题。

“大健康”理念背景下,“体医融合”、体育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人类个体与社会的需求,是大势所趋,是国家的大政方针。高等医学院校是实现“体医融合”的不二载体,但目前还存在教师及学生意识淡薄,体育师资“医学”知识欠缺,师资培养体系不健全,体育课程设置陈旧老套等问题,应大力进行“体医融合”宣传,形成由校领导牵头,医学专家和体育专家组成的“体医融合”教学改革团队,大胆进行体育课程体系及模式改革,及时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并给予足够的经费配套支持,努力尝试,勇于创新。发挥高等医学院校自身的教学资源优势,构建“体医结合”教学模式,体现办学特色。高等医学院校应不断加强体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积极发挥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小明.体育健康新论[J].体育与科学,2005(26).

[2]雷亮.对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注重“医体结合”的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08).

作者简介:颜胜兰,女,汉族,四川内江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