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学生素质教育

摘 要:近年来,广大青年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这种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利用青年志愿者活动这一载体,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基于此,本文着力阐述了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特点、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实施的有效途经。

关键词:医学院校 青年志愿者活动 素质教育

1993年底,团中央发出了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号召,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从此高校青年志愿者及其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校园内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医学院校如何将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深切关注和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

一、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

(一)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概括而言,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社区共建活动。如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先后与洋中、宁化等社区合作,建立了长期志愿服务的关系。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社区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宣传普及医疗保健、防病治病的医学知识;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健、身体康复、养生健身、饮食卫生等医学咨询。这些志愿服务对于和谐健康社区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二是支医支教支边活动从2003年以来,我校共有多名志愿者先后奔赴宁夏、四川等老、少、边、穷地区开展支医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医疗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是扶贫济困活动。为老、孤、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是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长期性的基本项目。以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为例,青年志愿者与福州市儿童福利院、烟台山敬老院和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等长期开展结对帮助活动,照顾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学生还长期为下岗职工及其他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义务家教等。

四是公益服务活动。如福建中医药大学耳针协会,利用他们掌握的耳针知识常年开展义诊、举办讲座等活动;一些与医学相关的学术社团还面向社会开展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吸烟有害健康”,“远离毒品、关爱生命”,“预防艾滋病”等等。

五是专项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部分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也参与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受到各国人士及国际奥组委高官的高度评价。在我校其它重大活动如校庆、校运动会、每年迎接新生等活动中,也都活跃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六是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们持续多年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今年暑期,我校青年志愿者就深入古田达才老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送医赠药,社会调查,支教联谊,缅怀烈士等等。大学生通过这些贴近群众的社会活动,体察民情,了解社会,既锻炼了自身能力,又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

(二)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发展趋势

事物总是在运动和变化中前进。时代的发展对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正确把握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发展趋势,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我国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三个化,即“社会化、专业化、多样化”。

1、社会化趋势。当前,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已发展成为有社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青年志愿者活动已经迅速扩展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活动领域,越来越成为影响学生个人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这要求社会实践必须更好的服务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于培养高级医学专门人才的大局。

2、专业化趋势。不少医学院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围绕着医学专业学习和课题任务来开展,通过科研训练、课题申请等形式使学生提高以医学专业技能为主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效实现了医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目的性、教育性、服务性和效益性的统一。

3、多样化趋势。在国外,无论是政治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规范教育,还是宗教教育,都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社会实践作为载体,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这使实践的形式丰富多彩。同时,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要做到各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以实现对社会的适应,也必然要求通过多样的实践形式来不断磨炼自身。青年志愿者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二、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医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简言之,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提高民族或学生素质的教育。它包括以下这几方面内容,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教育。随着医学模式以及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科交叉渗透,特别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医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时代发展要求和医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医学生只有通过良好的素质教育,建立合理的智能结构,才能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那么,青年志愿者工作在医学生素质教育中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从青年志愿者活动总结来看,只有通过深入社会、体察民意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加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而通过与广大群众接触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医学生的精神境界,有助于医学生养成充满仁爱之心的文明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使学生注重精神文明,避免沦为“机械的冷血动物式”的科技奴隶,更好地解决如何为病人服务,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使医学生有健康的情感,充实的精神世界,正确的医学道德。

(二)青年志愿者活动能够培养医学生的文化素质。青年志愿者活动,首先是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反过来它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合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身社会应变能力。另外,青年志愿者活动由于其鲜明的人文色彩,时时处处体现出人文精神,对学生医学文化意识觉醒有极大的意义。从医学角度来看,青年志愿者活动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意识到医生不仅要“见病”、更要“见人”,要给病人以人文关怀。

(三)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业务素质。在活动中,学生深入群众,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能力,锻炼意志,特别是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和团队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能力,这对改变目前“高分低能”,“书本知识多,社会经验少”的倾向,调整和更新学生的智力结构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成为一名好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准确地了解病情,正确地向病人解释病症和治疗方案,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年志愿者活动弥补了这一缺失环节,有助于医学生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激发学习的动力,对于提高医学生的业务素质来说,它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

(四)青年志愿者活动能够强化医学生的心理素质。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露,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必然要求学生们走出校门、通过社会实践躬行践履才能解决。在我校开展的医疗下乡的青年志愿活动中,许多学生都认为活动锻炼了他们的恒心与毅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看重的不是学生整体在校期间的及格率,而是学生个体走出校门之后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们能否尽快认识所处环境的本质、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共同完成社会赋予的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己,使自己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能够很好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正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完善和规范青年志愿者活动,更好地发挥其素质教育的功能

虽然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活动在蓬勃发展,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日益壮大,服务内容也在不断拓展,但在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积极性随入校时间的增加而锐减,阵地建设尚存空白点、缺乏激励机制和发展前景,活动内容单调,形式简单,忽视身边的精神文明建设,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高等。

鉴于上上这些问题,笔者建议今后的医学院校志愿者活动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和完善:

(一)进一步提高对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进行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已经作为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正式写入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二)赋予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崭新的内容。我们当前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对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面是远远不够的,绝症患者、艾滋病患者、精神病患者、下岗工人、服刑人员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等,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随着社会力量的整合、机制的完善和人员的充实,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内容必将覆盖到社会弱势群体的各个层面,真正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

(三)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为规范对志愿者的管理,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布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志愿者注册制度开始在全国普遍实施。《办法》对注册志愿者的定义、基本条件、权利、义务、注册程序、管理和培训、激励表彰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代表着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相应地,高校也应建立相关制度,对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给予价值肯定,比如:将其纳入学分制管理,在每学期设置固定的时间,给予足够的课时安排,确定指导教师,建立社会活动基地,划拨相应的经费等,同时,建立起一套从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开展、阶段总结、年度表彰一体化的志愿者活动的规范运作机制、评价体系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四)创建活动品脾,坚持基地建设。如今不少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还存在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现象,致使许多很好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基地得不到延续和发展。我们要抓好志愿者服务品牌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基地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形式,向阵地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五)加强务实高效的核心队伍建设。要严格选拔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认真组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会随负责人的个人能力、责任心等因素发生变化,所以要注意把觉悟高、肯吃苦、甘奉献、有威信、没私心的学生选拔当负责人,组成大学生志愿者核心队伍,并且严格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认真选拔,打消同学心目中存在的“青年志愿者团想进就进”的观念,增强大家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六)运用所长,创新工作形式。只有不断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才有生命力。为此,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围绕立足校园,走出校园,发挥专业,服务社会来探索新的工作形式,寻求具有时代意义的活动载体和服务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服务形式调动广大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开辟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新天地,取得新成效。

(七)组织必要的业务培训,善于调动同学积极性。青年志愿者活动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规章制度,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并把较好的经验推广开来。尤其对低年级、以及还没有对青年志愿者工作有深入思考的同学,必须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比如通过召开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研讨会、请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开设讲座及进行个别指导等形式传授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相关知识,从而解决“为什么干”、“干什么事”、“怎么干好”的基本问题,以调动会员积极性。

素质教育是高校改革的必由之路,青年志愿者工作对高校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医学院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应充分利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应加大对青年志愿者的物资投入,使青年志愿者工作与素质教育工作更好的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校和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边藏丽.医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0(19)

[2]李凌峰.开展学生社会实践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6)

[3]程晓锋.浅析素质教育的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9)

[4]肖丹.对大学生愿者活动的思考[J].观察与思考,2006(7)

[5]高天琼.论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J].襄樊学院学报,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