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永不言退的创业人生

经台湾著名律师许文彬牵线搭桥,1月25日下午,在台湾驻点的大陆5家媒体的10名记者,悉数被有着“经营之神”美誉的台湾塑胶企业董事长王永庆邀请至台塑大楼品尝咖啡。

面对记者各式各样的提问,精神矍铄的王永庆先生操着一口闽南腔普通话侃侃而谈,从创业经营到养身之道,从两岸经贸合作到善施回馈社会,真知灼见,伴着浓香的咖啡,令人回味。

从“米店”到“台塑王国”

16岁的王永庆和两个弟弟永成、永在拿着父亲辛苦攒来的200元钱在嘉义开设“文益米店”,当上了米店老板。为了服务客户,王永庆用心地计算每家每天吃多少米。等到客户米快吃完了,便主动上门送米。他还会为客户清理米缸:送米时,先将客户米缸里的旧米倒出来,把新米置入。如此细心体贴的服务,使米店生意越来越好。坐落在台湾桃园县龟山乡文化路一段259号的台塑文物馆,以1/1尺寸的实景模型,向每天前来免费参观的人们讲述着王永庆的创业传奇。

王永庆双亲王长庚、王詹样艰苦养家。父亲早逝,母亲戮力拉扯8个小孩。苦难磨砺了王永庆艰韧的性格。“天下没有容易的事,苦心克服没有不能克服的。”

1954年,美国援助台湾发展塑胶、轮胎业,当时王永庆向政府申请投资轮胎厂,因缘际会投入塑胶业。王永庆说,“当时连PVC(聚氯乙烯)是什么都不知道”,凭着开米店累积的800万元(新台币,下同)存款,台湾塑胶公司顺应政策创立。

台塑创立时或许是全世界最小的PVC厂,资本额仅500万元,日产4吨PVC粉。随着塑胶产业的起飞,台塑企业在70年代布局全球,产销国际化。1992年成立台塑石化,完成上下游一贯化。年营业收入从1948年的4600万元到2004年破

1万亿元。历经50年,台塑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VC粉生产厂之一,并跨足石化、纤维、纺织、电子、运输、重工、能源、汽车、生物科技等产业,及医疗、教育等公益事业,成为岛内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

就这样,王永庆从创业时区区两百元的米店小老板,到年营业收入破万亿的台塑“石化王国”的领导人。

在与记者喝咖啡的几天前,王永庆先生刚刚度过了90岁生日,他告诉记者,至今他仍一天工作4个小时。当记者提到人们赞誉他是“经营之神”时,他平静地说,“‘经营之神’是迷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老人引用“三字经”,说明自己的今天是“一步一个脚印”, 孜孜不倦地努力创业的结果。

据统计,台塑企业集团1992年财富净值为570亿元,在台湾100家大富豪排名榜上名列第二。2004年霖园集团名誉董事长蔡万霖(46亿美元)过世后,王永庆(31亿美元)位居台湾第二富豪。

台湾投资界保守估计,台塑企业集团2004年营业收入约1.2万亿元,台塑、南亚塑胶、台化及台塑石化四家公司2004年获利预估达1500亿元。

台塑在石化领域抢下多项世界第一纪录后,近年又在电子材料业成为耀眼的新星。台塑企业进入半导体业的脚步落后台积电、联电等科技业者,但它挟着雄厚的财力、最有效率的管理方式和追求至善的精神,在台湾成为第一家完成上下游垂直整合工程的半导体业公司。台塑在电子材料领域的投资目前有两大区块:一个是印刷电路板及其上游的铜箔基板和玻纤布;另一个是半导体,从最上游的矽晶圆一路做到下游的半导体封装和测试。矽晶圆有小松电子材料,华亚科技重心为12寸晶圆厂,南亚科技目前重心放在8寸晶圆,未来则规划投资近3000亿元打造四座12寸厂,福懋科技则从事封测。

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石滋宜谈竞争力时说,合理化就是让员工的努力呈现在效益上,王永庆就是这样做。合理的事要随时间环境不同而有所调整,今天所做的事是合理,但同样的事在明天或许就不合理。懂得应变,才不至于徒劳无功。

炼钢厂、养生村、炼油厂的三大投资布局在台塑步入50周年之际展现在世人面前。面对台湾社会人口老化,医疗和照护的需求增加,王永庆斥资120亿元打造林口养生文化村后,2005年又扩大至宜兰、嘉义。三处完工启用后,将可容纳上万位银发族进驻。台塑企业斥资百亿元新建的慢性病医学大楼,成为世界惟一结合慢性病医学、照护医学及急性医学三大医学领域的完整医疗体系。慢性病医学大楼位于林口长庚医院旁边,总病床数3000张。 台塑企业主管指出,养生文化村和医疗服务,未来一年营业收入将达600亿元,是王永庆手中另一个事业集团。

在缔造“石化王国”后,王永庆跨足钢铁工业,仍不忘一圆“钢铁王国”之梦。不久前,台塑在云林筹设大炼钢厂的计划亦浮上台面。这是台塑企业从塑化产业跨足能源、医疗、生技领域后,翻开的新的一页。正如同10年前筹建麦寮六轻、赴大陆投资电厂,乃至于奔走多年在大陆申设长庚医院等。“凡事要做就做最好的”,90岁的王永庆不恋栈既有成就,仍然努力创业。

近年来,奇美前董事长许文龙、长荣集团创办人张荣发、宏棋大家长施振荣这些岛内著名企业家相继宣布退休,王永庆却仍然持续扩张事业的版图。用岛内媒体的话说:其“内在的企图心像极了充满梦想的20岁大男孩”。王永庆不仅是“经营之神”。“创业之神”,他亦当之无愧。

海峡两岸亲如兄弟

170年前,王永庆的祖先从福建安溪渡海来台。面对大陆记者,王永庆再一次重复强调:“两岸一样是中国人,就像兄弟一样。”面对风云变幻的两岸关系,王永庆充满信心地说:“两岸最终目的还是追求两岸和平、安定”,“中国人整个一家,没问题。”

2005年1月29日,“双向对飞、不中停”的台商春节包机首航。对于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王永庆兴致颇高,“很好,很方便,包机进一步就通了。”他说,目前两岸人员往来大致是台湾100人次去大陆,而大陆只有1人次来台湾。没有直航,台湾同胞不方便是很现实的情况。

王永庆多次力促两岸“三通”,他曾公开呼吁“三通”是现实问题,愈早实施愈好。王永庆曾强调,“如果我可以有些作为,随时随地、义不容辞,乐于为‘三通’跑腿。”

王永庆说到做到。参与引领台商投资大陆成效可圈可点。他看到大陆卖药比看诊还赚钱,医疗资源浪费,就要挑战不合理,要到大陆设医院。大陆医生最大的用处是“开药”,看诊沦为附属行为。对于这种人为扭曲的市场,凡事以自由经济逻辑思考的王永庆,当然看不过去。要挑战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为在大陆筹建长庚分院,近三年,王永庆几乎年年赴北京考察,为的就是争取长庚落地。虽有波折,但他仍未改初衷。王永庆表示,在厦门、北京和洛阳兴建长庚医院,两年多以后可以开业,现在设计蓝图都已经有了。

台塑在河南投建的两所长庚医院项目目前已经上报中国卫生部。两所医院将分别建于河南郑州和洛阳。位于郑州长庚医院的规划已现雏形。选址在郑东新区,占地718亩,一期设病床1000张。洛阳长庚医院的规划工作目前也正在有序进行之中。台塑和厦门海沧公用事业投资公司签订合同投资10亿元人民币(约台币40亿元),在厦门海沧投资长庚医院,正等待中共国务院审批。占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的厦门长庚医院,届时将拥有3000张病床,将是厦门规模最大、设施最现代化的大医院。

台塑还在大陆各地广结善缘。台塑集团计划在大陆兴建1万多所小学。现在已建成300多所学校,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台塑捐赠的小学。最近台塑的大手笔是在湖南贫困地区捐建50所小学,平均每所捐资50万元人

民币。

热心公益回馈社会

钱多,当然是富之标识,却不能视为惟一标识;差别在于钱在此人生命中的意义。一位学者说,像王永庆这样的大企业家之为富,因为他的企业大至为国家社会、甚至全人类造福,小至为员工及其家庭免除生活之忧。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他之所以受到重视与尊敬的理由。

一本在描写王永庆与郭台铭的书上,对这两名台湾最有钱的人吃饭这样描写道:桌上没有摆着鱼翅鲍鱼,也没有台塑牛小排。一碟新鲜的生鱼片和一盘“香煎鸡屁股”,另外餐后的水果有七八种之多。王永庆的养生饮食并不奢华,都是一般平民老百姓吃得到的东西。

2002年底,台塑企业董事长王永庆大手笔赠出达6亿元的财产,进行公益信托,并成立“公益信托王长庚(王永庆之父)社会福利基金”。这是自1997年岛内信托业法通过以后,规模最大的公益信托基金。所谓的“公益信托”,依规定,捐赠财产的不能有特定的受益人。它和一般信托的不同点是,私益信托是受益人为特定的第三人,公益信托的受益人则不能有特定人。且必须有公益的目的。台湾“中信局”相关人士表示,成立公益信托基金,除将在社会福利有贡献外,对于王永庆个人来说,还可享有在20%所得范围内租税减免优惠,同时,捐赠的财产也将不列入遗产,达到节税目的。

台湾著名企业家的薪资,若计入员工分红配股以市价估算,从2亿多元到1亿多元不等。王永庆是分毫不取。2004年台塑获利创下1600亿元新纪录。平均每位员工可拿22.5万元,创下历年新高。台塑近5年来的年终奖金,额度约3.5到4.5个月。台塑企业员工7.5万人,年终奖金多发1.5个月。

王永庆认为现金激励员工最实际。台塑是台湾唯一建立特别奖金制度的企业,实施了43年。每年年中专员(课长)级以上主管,能依职级与绩效获得特别奖金。

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年过九旬,事业心依然旺盛。前几年还能跑完5000米,清晨早起做毛巾操,在公众面前保持着思路敏锐、身体健朗的形象。王永庆一套身体力行的养身之道,正透过企业旗下的长庚生技所成立的健康中心—“王家独门养生术”开始向外界推广。“中心”将结合健康知识、正确饮食、运动以及奈米超导科技的疗养活动,营造一个“全健康生活环境”。

“台塑王国”的明天

据说,王永庆向来不重视生日,记者向他祝贺生日快乐,王永庆笑着回答“快乐”,不过,进一步被问到他的生日愿望时,他说:“没什么特别。”

岛内媒体对“台塑王国”的未来接班问题多次问及王永庆。王永庆并未回应。

但台塑高级干部说,台塑2003年即组成6人小组,王家人马与专业经理人,各有所长,负责台塑集团的正常运作。至于重大新投资案,台塑人员说,王永庆、王永在两人身体健康,头脑清楚,像新港养生村计划、炼钢厂计划,均须王永庆点头,握有最后决策权,“目前没有接班问题。”

王永庆对事业永远要求“要做就做最好的”,自然在第二代身上形成压力。据资料,王永庆家族,二房廖娇生有两男三女。长女王贵云与夫婿陈彻在台塑集团任职。小儿子王文祥也是美国台塑总经理。次女王雪龄、三女王雪红,与长子王文洋自立门户。其中,王雪龄与夫婿简明仁创立大众电脑,三女儿王雪红与陈文琦经营威盛电子,王文洋自创宏仁集团,纵横两岸。

三房李宝珠有四千金。小女王瑞华为六人决策小组成员,因为其旅美经验相当娴熟,负责台塑海外事业,夫婿杨定一则因医学博士背景,在长庚医院及生技领域贡献所长;次女王瑞瑜身兼台塑关系企业总管理处协理、台塑网副董事长、长庚医院医务决策委员会副主委等职。王瑞瑜成为台塑集团第二代进入相关企业董事会的第一人,夫婿李宗昌则任台塑汽车副总,并取得台塑公司董事席次。

至于三女王瑞慧、幺女王瑞容则于长庚体系任职。她们的夫婿各在其专业领域自行发展。不过,对台塑集团也有所贡献。王瑞慧夫婿刘培森以建筑专业不时参与集团投资的建筑设计,王瑞容夫婿方国强为台塑生医的化妆品专柜小姐设计服装、打点造型。

原定一个小时的访问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延长。王永庆兴致极高地向记者介绍说,台塑环保科技从“厨余”(厨房一日三餐剩下的垃圾)研发有机肥料,2004年12月成功栽种出没有虫害、不施农药、低成本的有机蔬菜。讲究养生的王永庆日日食用自家生产的有机蔬菜。王永庆向记者极力推荐去看看他的“厨余”蔬菜。可惜记者无缘目睹这位“经营之神”眼下最关心的事业—跨入有机农业领域。

在这次访问之前,记者翻阅了台塑企业文物馆提供的图片。馆中陈列的一巨型神木—“纽西兰南贝壳杉” 令记者大开眼界。这万年神木重达8.5吨,埋藏在地底下逾5万年,为全世界最长寿的植物之一。据称,这是王永庆的第一个收藏品。之所以收藏它,是它可象征台塑企业与时俱进、永续经营的精神。

链接

王永庆的“厨余”回收

在岛内,人们把一日三餐吃剩的垃圾叫做“厨余”。台湾一年产生的“厨余”高达260多万吨,处理的方法往往采用掩埋或燃烧,污染了土地和空气。王永庆从他幼年农家都使用“厨余”养猪的经验,提出回收“厨余”,将之加工成有机肥料,种植农作物。

林口的农场是王永庆最早的试验田。在这片不到1公顷的农田里,按照季节不同,种植了大白菜、小白菜、生菜等。农场职工说,“种植过程中绝不施撒任何化学肥料。现在,我们王董事长每天只吃这里生产的蔬菜。”

王永庆说,台湾农民习惯使用化学肥料,一年化肥使用量高达114万吨。这些化肥三分之一被作物吸收,三分之一经由地下水流进河川,三分之一存在土壤中,造成土壤酸化、固化。

根据研究,用化肥所种出来的蔬菜水果,里面会残留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会有患不孕症和癌症的危机。“若能倡导‘厨余’有机栽种,可一举解决厨余污染、土壤酸化和民众健康的问题,好处说不尽。”

为了鼓励回收“厨余”,王永庆亲自动手设计了一种盛装“厨余”的“厨余桶”,自掏腰包5亿多元新台币生产了700多万个,分送给岛内各个家庭。目前仅在台北市已经发放了92万个。

王永庆还计划投资300亿元新台币,在岛内建立8个“厨余”处理厂,形成完整的回收体系,并设立5个“厨余”农场生产蔬菜。其中正在建设的桃园杨梅厂占地24公顷,预计月产25万斤有机蔬果。此外,台塑环保科技也正在研究,将“厨余”肥料推广到养殖业。

“厨余”种植的研究花费了台塑很多资金,生产还处在亏损阶段。但王永庆语重心长地说:“厨余回收事业,只要能做到零掩埋、零焚化,不赚钱都没关系。”

王永庆时时回忆儿时台湾山林、自然之美,言谈中流露出丝丝感叹。让台湾重新恢复山明水秀,让孩子还像过去一样能在溪水里摸鱼捕虾,已是经营之神王永庆念兹在兹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