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评判:一个车迷的理想国


  
  朱林大学毕业后于媒体工作达六年;2001年离职创业,现为重庆市规模最大的仿真汽车模型、汽车移动冰箱及汽车工艺礼品供应商。
  朱林堪称车迷,一直做着香车宝马的梦。成渝两地的大小车展,他无一漏过;家里订阅的是汽车杂志;腕上戴的是汽车名表;床前挂的是汽车年历;橱架上摆的是名车模型;说起中外汽车品牌,他如数家珍,头头是道,俨然行家;谁跟他侃车,他认谁作知音。
  那年出差去上海,当他走进浦东一家汽车文化传播公司时,眼前突然一亮: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柜里,那一款款按原车比例缩小的精巧名车模型让他赞叹不已。他惊奇地发现,在这里,模型的车门、后盖不仅可以开启,方向盘、前轮不仅可以联动,就连隐藏在车首的导弹发射器和机关枪都可以揿弹出来!
  上海毕竟是中国最大的国际都市,做什么都先行一步,不服不行。朱林刻意询问公司主管,此类汽车文化传播公司目前国内市场如何?“阿拉”告诉他,此类公司目前只在京、沪、穗、深几个城市开业,数量也屈指可数。"阿拉"听出了朱林的重庆口音,说西部和重庆都还是空白哩。朱林听得暗自激动,他明白机会来了。回到宾馆,他想了整整一宿,第二天便与这家上海公司签了约,做他们在重庆的总经销商。
  上海归来,朱林的"林记康桥"商务有限公司在江北黄金堡芷苑大厦落了户,业务主打:仿真车模与汽车礼品。乍看那里,像个儿童玩具批发部,但出入其中的,多是腰缠万贯的车主、车商,年轻热情的车迷。慢慢地,前来洽谈业务和看样品的客户逐渐多了起来。朱林从朋友那里获得一条信息: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开发出一种节能型移动车载小冰箱,不用电,只是使用一种叫"两面派"的储能盒,夏天能保持低温20小时,冬天能保持常温3小时;引入车载冰箱,不正好与仿真车模、汽车礼品一道,构成公司经营的"金三角"支撑格局吗?2002年3月,朱林飞往北京,与那家科技公司签订了车载冰箱代理合同。
  新商品虽具备了新、奇、特的优点,但好酒也怕巷子深,朱林详细拟定了促销策略,打出了三记重拳。
  第一拳,借助媒体。朱林有这方面的优势,媒体从业六年,交了不少朋友。他请熟识的记者编辑们来公司作客,聊他的汽车文化,悄悄为他们洗脑。媒体人不乏新闻敏感,回去自然替他写了不少文章,发表出来,不是广告,却胜似广告。
  第二拳,组织活动。朱林自知实力不足,但他想出了一条推销车载冰箱的妙计。2002年夏,朱林以重庆"林记康桥"汽车文化传播公司的名义,与武汉神龙富康汽车集团西南商务处、成都西岭雪山风景区管理处共同发起组织了一次神龙富康车"试驾试乘"大型活动,50多辆车,近200名志愿参与者,浩浩荡荡从山城驶往西岭雪山,往返900公里路程,车队见首不见尾。更绝的是,朱林出发前给每辆车都派送了一个车载冰箱,还免费奉送矿泉水。这一趟跑下来,50多个车载冰箱全被买走。最重要的收获是,许多汽车业内人士和车迷由此知道了"林记康桥"。
  第三拳,横向联系。"林记康桥"主动参加本市所有的车展车博会,与业内人士取得广泛联系。联系对象包括:汽车行、修车点、加油站、汽车美容店、汽车部品零件店、自驾车迷会、出租车公司、政府机关车队......此外商务写字楼、豪华住宅小区、小户型青年社区、礼品公司、冷饮店、小型超市、银行、保险公司都被列为潜在客户。下一步,他拟定了连锁经营计划,准备在全市商业要津陆续布点。
  创业三年,朱林感慨万千。高兴的是,事业步步登高;悲哀的是,压力天天扰人。中国汽车产业正日新月异,商业机会比其他产业多得多。看到这宽广的前景,朱林义无反顾。春节时他焚香许下三愿:倘若发达,一、成立汽车俱乐部,二、建一幢汽车大厦,三、办一本汽车杂志。他说,人一辈子总要有梦。摘自《创业家》
  
  评判:世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财富
  文/王璞
  
  善待创业兴趣
  在管理学中有一句名言: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切合实际的。选择创业也是一样,没有对与不对,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天赋、才能、所处的环境等都是不一样的,而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抱怨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而是认真分析自己的特点,找出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世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财富。” 要想找准自己的定位,就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特长,深刻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在开创自己的事业的时候,胜算才能大。
  任何创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创业灵感也都不是信手拈来的。如今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拿盖茨当年中途辍学创立微软的经典案例说事儿,好像一告别校园就立刻拥有自己的天下了———天上什么时候掉过馅饼!
  我要说的是,创业就和诸如工作、学习是一样的道理,它首先需要的是创业者发自内心的一种好感,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兴趣。但是,这里需要注意,创业兴趣往往被误读为我们字面上所理解的那种兴趣,好像仅仅是对某件事情的爱好而已,比如说喜欢听歌,爱看球赛或者是搓麻(当然,职业赌徒除外),其实不然。
  创业兴趣不仅需要创业者对一件事情熟悉、精通,重要的是还要对这件事情有股钻劲儿,就像早些年间流落于京城大街小巷的那些“虫儿们”。这种钻劲儿也就是营销学上的市场意识或市场感觉。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所谓的超级歌迷还是传说中的职业球迷,他们再怎么鼓噪、闹腾,也不会在乐坛或足坛上有什么创业案例贡献给大家。原因何在?很简单,这些人的兴趣在于消遣。而朱林同样作为一个超级车迷,却在不经意间自立门户、干起汽车文化店,关键就在于他对汽车以及车模这一行业的熟悉保证了他自己能够适合这一位置。当他看到上海那家汽车文化传播公司的各种商品时,在好奇之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此类汽车文化传播公司目前国内市场如何?”正是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业兴趣,才使得朱林从一个车迷变成一个车商。
  当然,很多创业者可能会在创业过程中迷失自我最终变成一个单纯的赚钱机器,现实告诉我们,这其中又有不少人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无非是自己当初赖以入门的创业兴趣已荡然无存。而这往往与业务的拓展密切有关。像近年来国内一些本来主营家电产品的企业由于利润的驱动居然造起了汽车,或者是生产起了技术精密度很高的手机,而市场的反映无疑给他们泼了一盆凉水。这就是主营产品与兼营产品之间产生了难以平衡的产销矛盾,说白了,也就是分化了企业本来独树一帜的经营思路,最终导致两全不能其美的尴尬局面。朱林的前景就有这么一种危险暗藏其中:他还要成立汽车俱乐部、建一幢汽车大厦、办一本汽车杂志。我们想要追问的是,这种兴趣的延伸能否留住他的创业激情?
  
  锁定目标客户
  朱林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很善于钻营,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这绝对是好事,因为白手起家的人最大的资本就是能够全方位的打拼市场,这既是节约成本的无奈之举,又是开拓市场的有效手段。像朱林对车载小冰箱的发现以及推销,都是凭借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进而大力挖掘、培育的。也正因为如此,朱林的客户逐渐增多并稳定下来,这就是腰缠万贯的车主———换句话说,朱林的主力客户基本上是那些同为车迷又很有钱的私家车持有者。应当讲,这一群体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是颇具规模并且容量看涨的一个阶层。只要能够稳住这一目标群体,朱林的产品是不会愁市场需求的。
  但是对于朱林来说,有一个趋势值得他注意。在朱林制定的营销策略中的第三拳,即所谓的横向联系,是很值得商榷的。朱林在有了稳定的目标客户之后,又把目光投向了诸如商务写字楼、豪华住宅小区、小户型青年社区、礼品公司、冷饮店、小型超市、银行、保险公司等所谓潜在客户,大有普遍撒网之势。朱林的哲学就是好酒也怕巷子深。事实上,按照营销学的市场运作模式,他忘掉了对于客户的最基本的营销之道:要分清谁是重点客户,谁是一般客户。成功的营销经验提醒创业者,一般客户应该重点照顾,重点客户要经常照顾。创业者大部分的工作应是服务老客户,剩下的时间是开发新客户。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曾经说过, 50%的业绩来源于20%的老客户,不要奢望占有整个市场,这不可能也做不到,找到并服务好认可我们的客户就已经是成功了。
  把所有人都当作销售对象,这是创业者经常犯的战略性错误。一定要细分最佳顾客,他们是谁、什么状况、关心的利益点在哪儿、购买本产品的最终用途是什么,以此为中心,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好地服务他们,比如:更合适的价格、差异化的产品、便利周到的服务、热情的沟通等。好酒从来不怕巷子深。
  
  产品就需要炒作
  不容否认的是,在信息社会里,一个产品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可,除了自身的质量、价位合适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必须享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如果细数朱林的成功之处,那就不能抛开媒体对他的产品的报道。因为对于仿真车模和汽车礼品而言,市场并不熟悉它们,而且市场并不会因为你是新奇的产品就接受你,关键是让市场知道你的使用价值,你的价值才能获得实现。在这过程中,媒体无疑担当了传业解惑的作用。朱林抓住这一点,使得他产品的特色一下子走入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总的来说,仿真车模和汽车礼品都属于一种崭新的配套服务行业,特别是我国目前汽车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一行业的市场容量估计也会水涨船高。毕竟,在千篇一律的工业化社会中,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需要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仿真车模和汽车礼品的出现,即使说不上雪中送炭,起码也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