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电子实训课教学改革浅谈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目前基础电子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并说明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现有问题的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基础电子实训课的教学质量而奠定基础。
  【关键词】 基础电子实训 教学改革 实践探索
  基础电子实训是高校为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实践课,以培养学生相关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是学生获得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并为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初步认识。我校自2004年起正式开设该课程,为了提高教学硬件条件并更加贴近工程实践,2010年学校将基础电子实训划归至工程训练中心管理。
  现有教学模式
  鉴于基础电子实训课突出的实践性,目前我校以必修课的形式面向全校理工科类本科生开设。授课群体专业类别跨度大、年级高低不一是该课程在教学环节中的突出特点。目前中心提供九个实训项目,如表1所示。对于非电类学生选作难度系数较小的项目;对于电类学生,“51”单片机精简开发板或凌阳单片机“61”开发板为必选项目,同时鼓励有兴趣的非电类学生选作难度系数较大的项目。
  授课方式由两部分构成,实训周期为一到两周。首先是两个课时的基础知识讲解,包含:课前安全教育、实训工具与仪器仪表使用介绍、元器件的识别以及基本检测、焊接技巧、套件原理介绍,除此之外针对每个实训项目中所需注意的事项进行特别强调;其次是实践环节,要求每位学生动手完成所选实训项目,包括:元器件的插装、焊接、装配以及调试。该过程实训教师多以启发的方式辅助学生完成实训。
  现存问题
  1.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课时的限制,使得电类以及非电类、不同年级的学生被安排在同一时段接受实训,基础知识教学环节未能具有针对性,导致学生吸收效果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在讲解“套件的原理”时,以“亚超声遥控开关”的工作原理为例,上课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将功能图模块化,对应到原理图中向学生逐次讲解。问题是对于无模电基础的大一学生来讲很多专业名词诸如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等理解起来相对较困难,而有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则较容易。若想两方都兼顾,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难易程度以及时间长短的控制是较难把握的。如果学生对于套件基本原理了解欠缺,那么在调试环节就很难达到培养其独立思考、查找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仪器仪表使用率低
  仪器仪表的操作使用熟练程度,是衡量学生综合技能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1]实训过程中,学生不能正确借助万用表检测元器件好坏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信号源、示波器等面板较复杂的仪器,由于课时安排相对紧张,导致学生甚少接触,教师仅对仪器面板上的主要扳键和旋钮进行简单介绍,使得学生对其用途认识模糊,并从心理上认为操作复杂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操作兴趣。[2]
  3.实训报告类似化
  实训报告是检阅学生对整个实训认识的一个书面文本。目前基础电子实训报告内容包括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步骤、实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实训体会等,报告中,两个问题较为突出。首先,问题环节学生答案类似化,大多都是虚焊、错焊、元器件故障等,对于故障的检测方法很少有学生提及。其次,实训体会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关于做事情要细心,认真等感性总结,鲜有学生针对套件原理、焊接、调试以及装配等某一环节写出个人理解与看法。总之,从实训报告中很难看出学生对实训内容的了解程度。
  4.教学时段接待任务量大
  基础电子实训室每年面向全校9个学院20多个专业,接待学生3000余名,多的时候同时实训达8个班。由于时间有限,使得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被安排在一起,这无形中给教学增添了诸多困难。
  综合上述问题,可归纳为两点。其一,课时安排不合理,导致多个班级、多个年级,同时接受实训,不利于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二,实训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授课内容要不断更新,力求探索出一种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使学生不仅能独立完成对常用元器件的检测,且在调试套件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分析问题,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教学改革的探索
  1.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了解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同时接受实训这一问题,教师可与学校教务部门沟通,对于课程的教学计划作出调整。在基础知识授课环节分班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须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针对不同专业可引入一些与该专业相关的常见电子产品进行讲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基础电子实训课与其以后的学习、工作是紧密联系的,从而提高学生继续接受实训的兴趣。
  同时,仪器仪表教学可根据专业需要,专门开设4-8个课时进行集中培训。培训过程中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操作机会,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相关图片、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并增添知识趣味性。[3]相信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学生能主动投入实训,使其对实训内容的认知更为深刻。
  2.考核体系的改进
  针对学生专业、年级的不同,在考核中应体现出差异性,具体要求应在实训报告中体现,从而防止报告的千篇一律。针对高年级、电类学生可适当考察对套件原理性的认识,并通过要求列举其他与实训套件原理相似的电子产品,对其思维进行拓展;针对低年级、非电类学生重点考察对元器件的了解即可。
  3.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
  作为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训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须不断进行提高。[4]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是搞好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若条件允许,中心应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培训以了解最新的工程实践,为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条件,同时为实训套件的甄选建立依据,最终确保学生在实训中了解的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结 语
  基础电子实训课在我校已开设多年,通过该课程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工程素质基础训练的大门。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开设很有意义,为了确保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实训教师以及相关部门教师仍需多作研究。
  参考文献:
  [1]邓红雷,张廷锋,李春茂. 改革试验方法 提高电工学实验教学效果[J].中国科技信息,2009,30(9):213.
  [2]张君,孙进. 电子测量仪器从入门到熟练的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02.
  [3]刘红,杨旭东. 提高学生在电子实习课中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2.
  [4]高宁,李沛,郑军,宋晓娜. 改革电工电子实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139.
  [5]刘琳,苏寒松,李昌禄. 电子工艺实习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14(2):63.
  [6]杨日福.电子工艺实习新模式的基本思路[J].中山市南大学学报论丛,2002,22(2):73.
  [7]符玉荷,黄谭友,杨启红等. 电子工艺实习面临的挑战及其反战方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