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产业选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加强,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也备受关注。针对沈阳市目前对外投资的比重偏小的现状,依据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结合沈阳市的产业环境,对沈阳市的资源、技术水平及优势产业和对外投资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沈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产业进行了综合筛选:近期沈阳市首选“走出去”的产业包括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机械制造业类。提出了构建一套完整规范的包括财政、金融、政策法规等政策支持体系的建议。
  关 键 词:沈阳市;“走出去”战略;产业选择;产业成长度;出口规模
  中图分类号:F 752.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内许多学者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进行了宏观层面的分析研究,对我国不同时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分别进行了阐述,但结合具体地区的分析研究却不多,无法对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产业类型的正确选择,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以沈阳市为例,利用系统决策分析的手段,进行微观层面的实证分析研究,为沈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一、沈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
  
  截至2004年底,沈阳市经商务部核准和备案在境外投资的企业累计已有22家。从境外投资的行业来看,目前沈阳市境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及装配、制药、木材加工、商业服务等行业。从境外投资的地区分布来看,多为具有地缘优势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地区。2004年沈阳市对外直接投资额约470万美元,约占同期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额的17.77%,约占同期全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0.66%,对外投资比重明显偏小。从对外投资的类型来看,多为生产型境外加工贸易和劳务合作项目。2004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3708万美元,较上年增长44.6%;实现营业额7890万美元,较上年增长10.2%;外派人员1.3万人次,较上年增长6.7%。由此可见,造成沈阳市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偏小、项目比较单一的原因主要是沈阳市作为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的老工业基地,存在许多历史性、结构性和机制性的矛盾。
  
  1.对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较低
  沈阳市在由计划配置资源走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尚未完全到位,与市场竞争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很突出。其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在地区结构上,主要集中于具有地缘优势的周边国家和地区,没有实现对外市场的多元化,不利于分散风险;在产业结构上,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其他行业的投入力度相对不足,尤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少;在规模结构上,投资项目规模偏小,投资方式单一,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对外投资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加大,总体经济效益较低。
  
  2.对外投资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小,执行效率低
  对外投资的管理审批部门多、速度慢、环节多,审批的制度过分严厉,出口管理等配套制度建设跟不上对外直接投资的需求,直接妨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政府对国家各项对外投资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优惠条件没有充分享受,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限制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自主权和海外投资的融资渠道,进而限制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开展。
  
  3.对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重视不够
  政府对企业缺乏相应的宏观指导,尚未建立或完善境外投资企业服务网络,不能定期向企业提供鼓励及限制境外投资的产业名录。企业在对外投资决策中,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行业前景预测、专家咨询、效益估算等科学依据,造成盲目投资;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了解关于对外投资环境、政策及法律等信息的渠道,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束缚了优势企业的手脚,削弱了其对外投资的力度。
  
  4.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办法限制了对外投资项目的开展
  沈阳市在走向全面开放的过程中,企业在经济运行模式、人员素质特别是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方面同先行开放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与经济全球化的取向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很突出。部分具有对外投资条件的企业由于政策依据及制度安排的不足,以及对政治风险、人员跨国流动壁垒、投资壁垒等国际障碍存在担心而错失投资良机。现有的对外直接投资多为本土“中国式企业”在国外的简单延伸,其在体制和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无法适应国际化的特点,在国际竞争中逐渐会被淘汰。
  
  二、沈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产业选择分析
  
  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相比,沈阳市的企业在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处于竞争劣势。在尚不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条件下,应科学选择优势产业,充分发掘自身的比较优势,将其转变为竞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找到发展的空间。沈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应以“优势产业、优势行业”为依托,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确定对外投资方向,也就是选择那些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技术去占领国际市场。在产业和产品选择上,要以技术、设备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为重点对外投资项目。
  考虑到“走出去”战略产业选择的特点及所获取数据资料的可能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市场内部化、要素需求和技术需求的目标层,确定沈阳市产业选择应考虑:产业成长度、产业出口规模、对外依存程度、国内生产成本、研究开发能力及核心技术拥有程度等六个指标。采用分等评分法构造判断矩阵,用特征值法求得各层次权重,进而分配各要素层综合权重,如表1所示。
  构造综合评价函数式中,w为要素指标x所对应的权重。
  依据所确定的要素指标权重,对沈阳市现有行业进行产业选择评价,如表2所示。
  (1)产业成长度指标是一个动态指标,反映的是产业的成长能力。一些产业由于自身的传统优势,具有较高的产业成长度,如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的产业成长度为56.86,电力、燃气等生产和供应业为48.83,医药制造业为39.21,仪器仪表及机械制造业类为34.44。指标数值越大,表明该产业的技术、生产实力增长速度越快,产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可能性越大。
  (2)产业出口规模和对外依存程度两个指标反映了产业的规模经济程度。通信、计算机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出口规模指数为57.31,对外依存程度指数为66.98;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出口规模指数为10.57,对外依存程度指数为33.78,这两类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出口规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