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使机电产业“很受伤”加大预警迫在眉睫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逐年增长,其中,机电产业占据主要地位。自2003年以来,中国机电商品进出口额在全部商品进出口额的占比超过50%,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外贸进出口第一大支柱商品,连续17年保持外贸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2010年,中国机电商品以9286.55亿美元的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大机电产品出口国。

目前,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6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为12097.4亿美元,同比下降7.5%。数据显示,除了2009年经济复苏时期机电产业出口额的同比增长率有大幅增长以外,中国机电产业外贸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呈逐年递减之势。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形势严峻。

进出口双降,形势严峻

2016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出现双降。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规模为36849.25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下降6.8%。其中,出口为20974.44亿美元,同比下降7.7%,进口为15874.81亿美元,同比下降5.5%。机电产品作为中国贸易货值最大的商品,其贸易额占中国贸易额的53.7%,其中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近六成。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口额为7714亿美元,同比下降4.4%,几乎占中国进口额的一半。

“除俄罗斯和印度外,中国对主要市场进出口均出现下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介绍,2016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分别出口1045.3亿美元、932.5亿美元和331.8亿美元,分别下降10.4%、3.5%和7.5%。新兴市场中,中国对东盟、非洲和拉丁美洲分别出口588.6亿美元、203.6亿美元和290.1亿美元,分别下降13.0%、13.5%和18.4%。主要市場中,中国仅对俄罗斯和印度出口实现增长,其中对印度出口156.8亿美元,增长15.5%;对俄罗斯出口80.6亿美元,增长19.7%。自欧盟、韩国、日本和东盟分别进口610.8亿美元、526.6亿美元、450.5亿美元和441.1亿美元,分别下降6.2%、11.3%、2.0%和5.5%。

“此外,主要大类机电产品进出口出现下降。”张钰晶称,2016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监测的27大类机电商品中有25类出口下降,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零附件,船舶、船用设备及其零附件和日用机械等6大类产品的出口降幅在10%以上,只有锅炉及辅助设备、零件和航空航天器及其零件2大类产品出口有所增加。

在进口方面,电子元器件进口1374亿美元,下降7.8%;电工器材进口234.7亿美元,下降6.9%;仪器仪表进口206.3亿美元,上升0.2%;汽车进口203.5亿美元,下降10.2%;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件进口196.1亿美元,下降12.9%。

张钰晶表示,受全球经济整体低迷、世界贸易持续下滑及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预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机电产品对外贸易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优劣势并存,产业处于转型期

“中国机电产业外贸出口额的增长离不开中国的比较优势。”张钰晶认为,中国机电产业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规模经济、成本与价格以及中低端市场。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洪斌认为,近年来,中国机电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产业链不断完善,厂房设备不断更新,先进设备和资金更是大幅度投入生产,促使机电产品产量增多,产业的外贸出口额不断攀升。

“同时,一些机电巨头还在积极拓宽海外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任洪斌称,中国机电企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和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家电生产的成本较低,大部分消费者更愿意购买,这就使得出口额持续攀升。

在谈到中国机电产业增长幅度减小的原因时,张钰晶说:“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充裕而廉价,机电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技术和资本更加充裕,机电产品则是一种资本密集型产品。”

张钰晶坦言,中国的机电产品相对欧美等国来说优势较小,尤其是技术方面,中国机电产业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创新企业,这致使中国机电产业中的这些中小型企业竞争力下降,导致中国机电产业出口额虽有所增长,但幅度减小。

“近年来,新兴的非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是导致中国机电产业出口额同比增长率下降的关键因素。”张钰晶透露,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反倾销壁垒对中国机电产业外贸出口额的同比增长率影响甚大。

自1979年至今,中国产品受到来自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400多起反倾销指控,仅欧盟的反倾销就使中国损失近30多亿欧元。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也在对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发起频繁的贸易救济调查。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产品遭遇了来自1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65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同比上升66.67%,涉案金额85.44亿美元,同比上升156%。

商务部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以美国为例介绍说:“自2008年起,美国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复审中,频繁使用‘目标倾销方法 ’,认定倾销幅度,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例如把本来没有倾销的认定为倾销,把原来仅有小幅度倾销的认定为大幅度倾销,严重侵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利。”

李健表示,不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随意采用第三方国家价格做对比。美国甚至在司法层面对中国出口的钢材、原材料加以干涉。频繁的贸易摩擦,让中国机电产业“很受伤”。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反倾销预警体系

“中国机电产业要增强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走自主创新之路。”张钰晶建议,一方面,中国机电企业应将资金多多投放到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大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发展拥有自主特色的机电产品;另一方面,企业要培养创新型知识人才,激发员工创新研发的热情。通过提高机电产品的科技水准和技术含量才能为中国机电产品赢得更为广泛的市场和消费人群,将其发展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张钰晶认为,中国机电产业拥有的比较优势不容忽略,扩大机电企业的规模经济是可行之路。

“中国劳动力市场丰富,中西部地区土地辽阔,十分有利于大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能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张钰晶称。

此外,大型企业也要增强自身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努力降低成本,积极与外国企业合作交流,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中小型企业在资金、管理等方面尚不完善,可以仍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发展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产品。

张钰晶表示,中国政府应建立完整的应对反倾销的措施和预警体系,积极应对国外的反倾销等贸易保护壁垒,积极培养应对反倾销案例诉讼的人才,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同时,政府应积极组织企业学习使用WTO等国际贸易组织的法律条款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为企业提供最新的有关贸易壁垒的信息和规避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规避贸易壁垒。

“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反倾销要做出预警措施,并主动出击,为中国机电产业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他说。